中药材:人参
药材名称:人参 林下参,籽海
别名:生晒山参,移山参
采收加工:多于秋季采挖,洗净;冻干参“活性参”
药用部位:根
产地:东北移动山参
科:五加科
原植物:人参
植物情况:多年生宿根草本
高30~60厘米。主根肥厚,肉质,黄白色,圆柱形或纺锤形,下面稍有分枝;根状茎(芦头)短,直立。茎直立,圆柱形,不分枝
一年生植株茎顶只有一叶,叶具三小叶,俗名“三花”;二年生茎仍只一叶,但具5小叶,叫“巴掌”;三年生者具有二个对生的5小叶的复叶,叫“二甲子”;四年生者增至3个轮生复叶,叫“灯台子”;五年生者增至4个轮生复叶,叫“四匹叶”;六年生者茎顶有5个轮生复叶,叫“五匹叶”;复叶掌状,小叶3~5片,中间3片近等大,有小叶柄;小叶片椭圆形或微呈倒卵形,长4~15厘米,宽2~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脉上散生少数刚毛,下面无毛,最下1对小叶甚小,无小叶柄。
夏季开花,伞形花序单一顶生叶丛中,总花梗长达30厘米,每花序有4~40余花,小花梗长约5毫米。苞片小,条状披针形;萼钟形,与子房愈合,裂片5,绿色;花瓣5,卵形,全缘,淡黄绿色;雄蕊5,花丝短;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2,上部分离,下部合生。
浆果扁圆形,成熟时鲜红色,内有两粒半圆形种子。
人参 林下参,籽海药材性状:
生晒山参:主根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呈人字形、菱形或圆柱形,长2~10cm。表面灰黄色,具纵纹,上端有紧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支根多为2条,须根细长,清晰不乱,有明显的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疙瘩”。根茎细长,上部具密集的茎痕,不定根较粗,形似枣核。
野山参:'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
具有纵皱纹,上部或中下部有环纹(铁线纹)。
须根少而细长,清晰不乱,有较明显的疣状突起(珍珠疙瘩)。
根茎细长(雁脖芦),少数粗短,中上部具有稀疏或密集而深陷的茎痕。不定根较细,多下垂(枣核艼)'
人参药性:
【本经上品 人参 味甘微寒。主补五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人衔, 鬼盖。】
味甘、微苦,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入戊土而益胃气,走己土而助脾阳,理中第一,止渴非常,通少阴之脉微欲绝,除太阴之腹满而痛,久利亡血之要药,盛暑伤气之神丹。
气充于肺而实原于肾,肺气下降而化肾水;水非气也,而水实含肺气(此气在水,《难经》谓为生气之原,道家名为水中气)。盖阴阳之理,彼此互根,阴升而化阳,又怀阴精;阳降而化阴,又胎阳气。阳气一胎,己土左旋,升于东南,则化木火。脾以阴体而抱阳魂,非脾阳之春生,则木不温,非脾阳之夏长,则火不热。故肝脾虽盛于血,而血中之温气,实阳升火化之原也。及其升于火而降于金,则气盛矣。是以肝脾之气虚,肺胃之气实。虚而实则肝脾升,实而虚则肺胃降。实而实则胃壅塞而不降,虚而虚则肝脾抑郁而不升,而总由于中气之不旺。中气居不戊不己之间,非金非木之际,旺则虚者充实而左升,实者冲虚而右降,右不见其有余,左不见其不足。中气不旺,则轮枢莫转,虚者益虚而左陷,实者益实而右逆。
熟用温润,生用清润。
采根,竹刀刮,曝干,无令见风。人形皆具者能做儿啼。
【产地】我国吉林辽宁产者最良,山西长子县云南姚安县安徽舒城县亦有出产,高丽产出丰。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人参为大补元气要药,功能治一切衰弱痨瘵,通行周身补五脏之气,泻五脏之火效益多但功缓,红色曰高丽参,性温而力较峻。
【甄权】主五劳七伤,虚损痿弱,止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治肺痿及痫疾,冷气上逆,伤寒不下食,凡虚而多梦者可用。
【元素】治肺胃阳气不足,肺气虚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心肺脾胃中火邪,止渴生津液。
【容川】人参多用于病后元气伤者、用人参佐他药来调理,病人邪去正脱者,用人参佐他药调理之,现今人参多人工栽植,药力不如野参,我们可用黄耆甘草代人参,方剂中多以党参代人参。
因生于阴湿之地,禀水阴润泽之气,故味苦甘而有汁液,发为三枒五叶,阳数也,因生于阴而出阳,故于甘苦味中而有一番生阳之气。人身之元气,由肾水之中而上达于肺,此亦生于阴而出阳,与人参同一理,因此人参大能化气,气化而上,出于口鼻,即为津液,所以人参能生津也。人参生于北方、有阴中之阳药称,有化气补津之功。【炮制】用湿布包裹,焖润用火烤,再晾干或烘干即可。
【药征】主治心下痞坚,痞鞭支结,旁治不食呕吐喜唾心痛腹痛烦悸等。
【灵胎】升提元气,兼补五脏,有崇正去邪之功,然非虚者勿服。
【用量】普通五分至三钱,大剂一两。
【禁忌】肺家有热诸症及阴虚火动之候与痘疹之初发,身虽热而斑点未形,与伤寒始作,形症未定而邪热炽均忌,反藜芦。'
炮制 生晒参: 润透,切薄片,干燥。
白糖参:经水烫,浸糖后干燥。
红参:蒸熟后晒干或烘干。
【性味】 甘、微苦,平。
【归经】 归脾、肺、心经。
【功能主治】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用法用量】 3~9g,另煎兑入汤剂服;野山参若研粉吞服,一次2g,一日2次。
【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