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米芾《元日帖》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元日,即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国农历春节。《元日帖》是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书法作品,高25.2厘米,宽40.5厘米,书于1099年,即宋元符二年大年初一。此帖的大多草字写法直取晋人,用笔亦有晋人特征。整幅作品用笔迅疾,腕力沉雄,既速且劲,跌宕生姿,线条粗细的变化对比强烈,笔势连绵,气势逼人,性情迸发。
宋人过元旦、元日(就是农历春节)
作者在元旦之时,向友人透露自己展玩《文皇大令》,《文皇大令》见于米芾《书史》,即指唐太宗《唐文皇手诏》。米芾不只展玩,并临写数本不成,因为高超的真迹就在眼前,气焰慑人,令他不敢下笔。米芾于元旦日犹不辍临帖,其精勤于此可见。
米芾草书帖不多,此为米芾草书九帖之三。时人评其草书个性不如行书鲜明,仔细研读后,仍然能够感受到典型的米芾用笔特征。此帖是由“取古法”向“个性化”转化的一个典型,既具有古帖的许多特征,同时亦有米芾个人的特点。观之,整篇有与古帖相合处,其每字用笔,已具自家特征。
[释文]: 元日明窗焚香,西北向吾友,其永怀可知.展《文皇大令》阅,不及他书.临写数本不成,信真者在前,气焰慑人也.有暇作谱,发一笑於事外.新岁勿招口业,佳.别有何得 泗戎东下未 已有书至彼,俟之。
释文:作者在元旦之时,向友人透露自己展玩《文皇大令》,《文皇大令》见于米芾《书史》,即指唐太宗《唐文皇手诏》。米芾不只展玩,并临写数本不成,因为高超的真迹就在眼前,气焰慑人,令他不敢下笔。米芾于元旦日犹不辍临帖,其精勤于此可见。
取法古人者,最怕无“我”,有我则生,无我则死!如何变通,是临帖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米芾被誉为“集古字”之大成者,尤其在此帖中得到了印证。
下面,我们就从《元日帖》来求证米芾在“集古字”过程中不断寻求自己个性的痕迹:
一、致敬晋人。
米芾此帖大多草字写法直取晋人,用笔亦有晋人特征,用笔爽劲,顿挫有力,粗细对比强烈,腕力沉雄,既速且劲,跌宕生姿。
二、古雅脱俗,意趣天成。
字字笔滋精灵,若行若藏,首尾相接,左右呼应,实是“意到笔不到的”。笔意极尽变化,擫拓相间,圆中蕴方,苍润互补。观感不枯、不俗、不媚、不弱的美感。
三、提按生变。
《元日帖》以提按法为主,线条中段多提少按,轻巧妍媚,线条变化多以提按来完成。富于变化,显得新,正如孙过庭《书谱》中所言的“古质而今妍”。
米芾行书功力最高,但草书有独特意韵。这件《元日帖》,就代表了他草法的高度。元符元年,米芾购得《晋贤十四帖》,启发了他对草书的认识。
他取法晋人,曾在《论书帖》中说“草书若不入晋人格,徒成下品”。米芾欣赏小王,曾谓“子敬天真超越,岂父可比也”。
《元日帖》的特点是字间很少连绵,但能做到首尾相接,左右呼应,若行若藏,使得布局自由不凌乱。
笔意极尽变化但无浮华,露锋起笔,顿挫起伏,变化轻重,这样便呈现一种天然真易的状态,也较晋人少了几分潇洒,可能是结思先于下笔的安排所致,故《元日帖》的文人之气较重。
大过年的还在临帖,所以他成了米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