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陵--桥陵

   春秋晚期开始诸侯国君的墓已明确开始称为“陵”,并规定,“民不得称陵”。那么作为当时最高领导人的皇帝陵墓其历史文化价值,就远不止于地下部分。它的地面部分,包括:陵址的位置风水、陵墓与环境的关系、陵园的平面布局和各种附属建筑物及下宫神道,石像生的雕刻摆放以及装饰等等,无不出自当时的能工巨匠、大师等顶尖人物之手,无不达到当时最完美的境界,可以说都是当时代最伟大的作品。
  唐朝在历史上开建以山为陵的先河,建设规模宏大,而整个陵园建设又是仿照唐长安城规模建造,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帝陵都是一样的那?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所有地表建筑全部毁坏,极少数陵墙现在还有保存,能够保留到现在的石刻还不到一半,其中不乏精品之作,现在还有多少能够看见,今天我开始系统的对唐陵做以总结,本文所记载的情况基本都是我自己以眼睛看见为准,埋入地下的石刻不在记录之内,至于地下本分,我一个普通人也是没有办法知道的。只能等待考古部门发布。
   唐睿宗李旦在唐朝是相当有争议的一位皇帝。众说纷纭,有说是他明智的,也有说他是傀儡皇帝的,不管怎么说,他都活到了最后,能在那么多势力下活到老死是相当不容易的。不过他总算是活过来了,开元四年六月二十日(716年7月13日)睿宗病逝于长安宫中的百福殿,归葬桥陵。桥陵是目前唐陵修建最好的陵墓之一。当时玄宗李隆基为了感激父亲让位之情,不惜花费国家财政的三分之一,以空前规格为睿宗营建了皇陵,自然石刻之水平,都是远远超过自己的陵墓水准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桥陵东门回头狮当数全唐陵所有狮子中的典范。更在神道上的翼马也被换成了獬豸。也是唐陵中所独有的摆设,。不过可惜的是桥陵早期破坏严重,很多石刻被砸,就此到是被乾陵比了下去。
   南门(朱雀)目前桥陵以被改成景区,破坏相当严重,原始数据也就不完整了。
  鹊台;不存,桥陵鹊台原始位置大概在西孙家村村东,而桥陵的神道也是从这里开始,鹊台据村民回忆应该在七几年开始逐步消失,早期这个村叫关门村,正是鹊门遗址所在地,随后把村名改成现在的名称,古时陕西的村名很多都是有特定意义的,现在这样随便更改地名我认为不好,应该恢复旧址,必定这里是陵区,应该依然使用旧名称。
  乳台;双乳台均存。保护良好,都被规划在了景区靠墙一角,因为乳台并没有什么观赏价值,故而在其四周开始植树。
  神道及石刻;桥陵石刻应该是唐朝中的定位之作,从此以后唐朝帝陵就基本循规蹈矩了。在无创新,虽然桥陵石刻雕刻精美,但是翁仲表现和建陵还是差出许多,建陵雕刻技法上虽然超过桥陵石刻,但是依然很难是桥陵的对手,必定桥陵神兽有区别其他各陵,以獬豸替代了翼马,獬豸面目狰狞,作为看守皇陵的神兽,应该更为突出。如果从全盘考虑,桥陵当属唐陵石刻第一,绝不为过。
  阙门;双阙基本保护良好,目前阙台高在4米左右,现被景区围绕阙台修了一圈水泥护墙围着,即保护了阙台也起到游览观赏的作用。
  番臣石刻;桥陵在修建陵墓时一改乾,定二陵番臣位于陵内的规制,而把番臣石像移到了阙台以外,这样是神道整体上更加完整,审美上也大方了很多,从规制上也解决了外人怎么可以进入皇家内廷的错误,这样看来,早期番臣石像置于内城应该是前朝考虑的不周到。目前桥陵仅剩下一尊番臣像,立于阙台以南西阙门外,石刻无头。
   门狮;双狮保存完整,雕刻大气,
   石碑;清毕沅碑,文保碑,界碑,界桩等。
  下宫;桥陵下宫早期被利用改成庙宇,现在为丰阳学校,遗址基本不存。目前在下宫遗址前立有“武当山进香礼毕告成碑”清碑一通,碑刻字迹精美,碑楼更是修的雕梁画栋,漂亮异常,前几年碑楼石刻对联也已经被盗。
  玄宫;在神道正对山梁中间,早期被挖开过,现在都以回填。目前玄宫口暴露明显,
  北门(玄武)桥陵北门仗马中有对仗马后腿微区,是所有唐陵仗马中所不见的,极为稀罕,
  阙台;双阙存,基本完好,高都在4米以上。其中东阙因为耕地,保存不如西阙。
   仗马;均残,原址原地保存,六马均无牵马石人。
   门狮;保存完好,威猛大方。
   西门(白虎)半山之间,双狮尤其显得高大。不愧早期大唐神刻。
   阙门;双阙存,耕地有所馋食,高在2米以上。
   门狮;双狮存,保存完好。
   东门(青龙)东门在原赵家山村,为了保护唐陵。全村整体搬迁。
  阙门;双阙存,其中北阙破坏严重,高不过一米,且面积不到4米。南阙保存完整,高在4米以上。
  门狮;双狮存,桥陵的东门双狮堪称中国石狮之父,不但雕刻细致,且表现手法突出内在,双眼直视,威武彪悍,其表现出中国石狮的最高境界,和南唐永宁陵石麒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急,是中国石狮雕刻上的代表之作。可惜北狮脸部有残。
   角阙
  东南角阙,保存完好,前几年在修建农家一条街的时候要挖,得赵村长尽力保护,目前阙高5米左右。
   西南角阙,保存完好。阙台在耕地之中。被蚕食严重,阙高不足3米。
  东北角阙,存,就在地里。因为耕种,已经被挖的成一条线了。高在3米以上,急需保护。
   西北角阙,以平,地面看不见任何东西,据村民回忆,20年前还在。
  陵墙;桥陵陵墙几乎不存,目前在东北角阙边还能见到不足10米的陵墙,高在3米以上,桥陵陵墙走势特殊,从东北角阙开始翻山越岭,劈开最危险的高山,翻过畏山村垭口直接顺着半山向北而去,到屈家窑村至,(目前在屈家窑村立有13号界桩)。在从屈家窑村向西而去至南桥村,(立有12号界桩)。然后在向南而去到将家村以北的废弃学校前,(目前立有11号界桩),至此形成一个特殊的怪样子,从11号界碑开始继续向西到北门。期间都没有陵墙存在,我是一路找着遗留下的砖瓦废渣找到陵墙走向的,在加之有考古部门的界桩做证据,保证了我的行程的准确性。
  其他;桥陵陵园因为山势问题,修建的并不是正方或者长方形,而像一个刀把形状,加之丰山较底,风大,农民种地,故而陵墙基本不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