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遍地开花”,养老服务企业如何应对新变化?
“家庭养老床位” 是化解养老困境的好开始。
撰文丨格格
编辑丨陈苗
前言:
当前我国呈现“9073”或“9064”的养老服务格局,90%的老人居家养老,7%或6%的老人在社区机构养老,3%或4%的老人在养老院等机构养老。受中国传统强烈的故土观念影响,我国老年人大多数不愿接受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更倾向于在自家养老,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来养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家庭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渐衰弱,养老问题逐步由家庭问题演变为被广泛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
作为养老服务结构中“大头”,如何围绕居家这一场景,进行养老服务升级,创新“居家养老模式”已成为当前养老服务创新的大趋势。而作为居家养老的新模式之一的家庭养老床位在全国范围内都展开了相关试点工作:
民政部:我国首次在五年规划中提出将发展“家庭养老床位”
民政部:“十四五”期间将扩大家庭养老床位试点范围
《“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着力发展家庭养老床位。
南京:南京失能老年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 最高补助3000元
北京:北京拟在中心城区建设20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
在全国各地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工程的大面积铺开下,作为新型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床位无疑将会影响养老服务市场,给养老行业带来新的变化。
“家庭养老床位”
将成为中国养老服务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1
家庭养老面临现实困境
1)家庭结构核心化 、小型化,家庭养老不堪重负
家庭养老是指养老支持力主要来自配偶和儿女的养老模式,与此对应的是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家庭养老的变革方向是养老功能的社会化外移和网络化互助,而这源于中国家庭结构的改变。
家庭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家庭结构不断趋向小型化,使得老人无法得到足够的照料,面临生活和精神上的照护缺失。除此之外,“四二一”家庭数量不断增加,平均每个家庭要赡养四位或更多的老人并负责养育一个孩子,这样家庭的经济负担会变得很大,对于年轻人来说,不仅仅是经济上无法承受,在时间和精力上也有极大的压力。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显示,74.1%的独生子女表示生活工作压力大,照顾父母力不从心。
2)失能老人增多,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达2.54亿,失能人员超4000万,在本该共享天伦的年龄,他们的晚年却无法安享,终日与病床为伴。
在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家庭,常常因为“一人失能,全家失衡”,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遭遇专业能力、照料精力的挑战。家庭成员大多不懂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无法缓解老人的病痛,自身的精力与体力逐渐消失殆尽,生活也陷入了“看不到头”的困境。
如何让老年人有尊严的生活,让亲人们能够从容地面对各自的生活,是一个严峻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机构养老发展有很大局限性,比如在首都北京寸土寸金的核心区和中心城区,面临养老床位紧张、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等问题,同时,选择机构养老还会使家庭面临沉重的经济压力与伦理压力。
2
优势分析:
家庭养老床位已成为居家养老先进模式
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主要还是集中在家庭养老上,因此,围绕居家场景,进行养老服务创新是最符合当今养老形式的一种形式。家庭养老床位实现了让老人在家里也能享受养老机构一样的照护标准,养老机构上门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照护服务,让其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受到专业化服务。
同时,与养老机构相比,家庭照护床位扣除了床位费,服务费用更低。“家庭养老床位”不仅节省了机构养老的床位费,也使老年人得到一些专业性较强或急需的服务,这一模式通过周边的养老驿站或养老院的专业设备及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来满足居家养老老年人的日常照料需求。相关试点城市发现,当达到一定规模后,投入一个家庭养老床位的费用是投入一个机构养老床位的1/5。
总结:社会转型带来了巨大的养老风险,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经危机四伏、难以为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家庭养老的社会化和互助化、开设家庭养老床位是当下养老方式变革的方向所在。
现阶段家庭养老床位模式梳理
当前,北京、上海、青岛、广州、苏州、杭州、西宁、成都等多地纷纷探索“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模式。事实上,各个地区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工作,都在围绕政策与资金支持、确定服务主体、明确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
1
政府项目补贴
当前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还处于政府主导的阶段,为促进这一居家养老新模式的快速落地、推广,吸引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组织以及社会资源的参与,各地政府针对家庭养老床位都有相应的补贴政策。
1)养老床位适老化补贴
以北京为例,根据相关政策,申请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的老年人家庭居住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可根据老年人身体评估情况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标准为轻度失能不超过800元、中度失能不超过1500元、中度失能不超过2000元,超出部分由个人承担。重度失能老年人家庭不适用适老化改造的,可选择每月80元辅具租赁补贴。
在广州,对于民政局验收合格的家庭养老床位,按照每张床位3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床补贴。在杭州,经试点地区民政部门验收合格的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享受建设补助。建设补助根据适老化改造内容、设施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等按照每张床位3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每位老人限补助一次。
2)护理补贴
除适老化补贴外,各地还针对老人实际护理需求,有相应的护理补贴。在北京市海淀区,满足一定条件的长者,每月最高可享受300元确定的服务;经评估失能失智老年人,在控制额度内可享受实际发生服务费用50%的补贴,其余50%由老年人个人支付予养老服务机构,按照失能等级,控制额度分别为最高500元/月、900元/月、1200元/月。
在杭州,对于年满60周岁且能力评估达到中、重度失能的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的建床老年人,依据服务合同并按照实际支付费用的50%给予护理补贴(每人每月最高不超过600元标准)。
3)针对服务机构的奖励补贴
另外,各地都鼓励发展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家庭照护床位,对其实行“以奖代补”。成都规定,服务机构在同一区内连续六个月的签约服务总人数平均达到10人/月,一次性奖励3万元(签约服务周期不低于1个月);同一服务机构在同一区内每连续6个月月均新增加10人,增加奖补3万元。
在上海,服务机构连续六个月的签约服务总人数平均达到100人/月,一次性奖励15万元(签约服务周期不低于1个月);同时,每连续六个月平均每月新增加100人,奖补15万元。
2
服务内容
家庭照护床位项目针对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刚需,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日常生活、康复、慢病管理、助餐助浴、精神关怀等服务,各地针对这6大板块进行了服务细化,并规定了详细的服务准则。
上海市家庭照护床位主要提供以下服务内容:
机构式长期照护。提供照护计划制定、身体护理、生活照料、营养咨询与膳食服务、个人清洁卫生、心理慰藉、康复训练、医疗护理以及远程响应、紧急援助等服务。
阶段性专项照护。大病出院后的专业康复与训练,身体特殊状况时期照护等。
机构设施共享服务。利用机构内部设施、资源提供相关服务,参加入住机构老年人的集体活动;如需入住服务机构,开设绿色通道等。
家庭照护增能服务。对家庭照护者进行照护理念介绍、照护知识讲解、实操培训与日常照护指导等。
相比之下,南京市服务协议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则更为细化:
A. 生活照料服务:一是每日三餐服务。协助老人制作或送餐上门;二是清洁服务。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卫生整洁无异味:清扫房间、洗衣服务、换洗窗帘、晾晒被褥等;三是照料护理。晨间护理(洗脸、刷牙、穿衣、梳头)、晚间护理(洗脸、刷牙、脱衣、洗脚、会阴清洁、熄灯)、理发、修剪指甲、洗澡、洗头等;四是代购代送。帮助老人购买必要的生活用品;五是协助外出。每周安排户外活动(限能行走和能坐轮椅且根据老人情况而定)。
B. 电子信息化服务:安装紧急呼叫服务、智能穿戴、智能感应、远程监控等设备,紧急呼叫及时上门,常态掌握老人生理及活动情况。
C. 康复护理服务:建立健康服务档案,每周一次上门巡诊(量血压),每月一次测量血糖。根据老人病情提供康复理疗。为老人提供代开药品服务;大小便处理,皮肤护理(防褥疮等),鼻饲,口腔护理。
D. 医疗护理服务:根据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要求,按照《关于开展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护理中心建设试点的意见》(宁民福[2017]98号)的相关居家护理项目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服务。
E. 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为老人提供亲情关怀服务,每天一次电话联系老人,了解老人情况并作记录,做好与老人家属(或单位)的交流沟通工作,定时向家属(或单位)汇报老人的生活、身体状况并做好记录;社工介入服务(每个星期至少组织一次老人集体娱乐活动);生日关怀、节日关怀、法律咨询等。
3
适老化改造
家庭照护床位由于老人在家进行活动,因此在该项目实施中,首先要对老年人生活环境进行评估,根据其需求进行适老化改造。在多地区的政策文件中,分别从不同程度对适老化改造进行了要求,其中搭建信息化平台,安装紧急呼叫设备是必要选项。
如南京市家庭养老床位的建设范围包括烟感探测器、床头一键呼叫设备、红外人体感应探测器、语音视频通话设备、人体感应小夜灯、适老扶手、防滑设施等15项内容的“家庭养老床位硬件清单”,并增加运营管理系统网络接入、专用直联紧急呼叫、体征监测等设施设备,进一步提高老人的安全保障。
4
服务团队版块
各地在制定的家庭养老床位相关政策中都提到要求”稳定的、专业化的·服务团队 “,广州要求:家庭照护床位模式”的主体服务是由一个养老服务企业提供的,而不是“呼叫中心服务模式”那样,由不同的服务商提供不同的服务项目。而且老人签署服务协议后,养老服务企业会为老人安排专人提供服务,让老人与企业之间形成信赖关系。
在南京市鼓楼区,有些老年人服务中心则组建了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小组,50个人分为5个小组,每一小组负责一个片区,配有护士、康复师、护工和行政人员,每两个小组配备一名医生,每位签约老年人每天都能享受上门服务。
总结:从以上几个地区开启的家庭养老床位政策得出,当前家庭照护床位处于政府补贴主导,托底刚需老人,扶持养老服务机构组织促进专业化养老服务延伸与拓展,促进专业化养老服务上门,结合互联网+、物联网发展,建设信息化平台全方面破解“一床难求”的问题。
此外,该服务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我们不难看出它是养老机构与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融合过程,之后可能将会延展到更多老人所需,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政策利好,家庭服务商如何抓住风口?
家庭养老床位这一模式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这对于养老服务的供应方来说,参与其中是一种试水探路,这一模式做好了会有很大的市场,但同时,也会有一些挑战以及注意事项。
家庭养老床位在家里要实现机构式照护,并非易事。居家养老服务运营和机构完全不一样,机构集中式照护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居家服务是分散的、个性化和多元的,因此如何平衡居家照护服务有效性和服务运营效率之间的关系,建立稳定、专业的养老服务团队是个很大的问题。
1
既要依托智能化检测设备,
又要加快培训照护团队
运用现代科技赋能传统的养老服务业态成为趋势,随着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力度不断加大,智慧养老通过现代智能技术、物联网等手段,正逐渐打通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保证服务质量,很多家庭养老床位都已升级为“智能护理床”,除了需要技术支持,培养照护团队也非常关键。
随着家庭养老床位的开设,老年人能力评估师与养老照护师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大。“养老人才争夺战“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养老服务运营商的另一个竞争点,如何招揽以及留下养老人才是养老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同时,也应积极参与政府或者市场的相关培训活动,今年六月,北京市西城区专门开展了对应于家庭养老床位的“照护管理师”的相关培训。
培训结束后,会为理论和实操考核通过的学员颁发“照护管理师”初级证书,对于促进养老人才培训与社会就业,实现人才培养培训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同时,这也从侧面体现了这一新型养老模式对养老居家护理员的巨大需求。
2
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要整合多方资源
每位老人的需求都是个性化的,任何企业的服务也不可能包罗万象。因此,养老服务运营商维护好老人子女和周边服务商的关系也很重要。拓展养老服务市场最好的路径是用户之间的口口相传,因此,切实维护好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同时企业还要注重资源整合,包括政府资源、保险公司资源、慈善资源以及志愿者资源的整合。在坚持企业作主打项目的同时转介其他服务给相应的专业机构,同时也能起到培养服务商和专业的服务队伍,整合行业力量,进而保障居家养老服务向高质量发展。
3
规模化、连锁化是关键
对于很多养老服务商而言,参与家庭养老床位的建设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探索模式,开设家庭养老床位可以节省机构养老要进行的建设和土地的费用,但根据有相关机构负责人透露,家庭养老床位必须形成规模效应,才能摊薄运营成本,有利于服务企业最大化的拓展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做到边际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有助于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如果只是零星开花,'一对一’上门人力成本很高,虽然有政府补贴,机构会难以为继。因此,探索规模化的模式是养老服务商持续化运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