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价值投资与实业的价值投资! 在这里我不想纠缠于格雷厄姆的方法好还是巴菲特的方法好这样一个问题。...
在这里我不想纠缠于格雷厄姆的方法好还是巴菲特的方法好这样一个问题。我关心的是究竟谁的方法更适合普罗大众。
如果仔细琢磨一下的话,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关系颇像晁盖和宋江的关系。晁天王死后,虽然宋江把“聚义厅”改名为“忠义堂”,貌似都有一个“义”字,但其含义已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中后期的巴菲特,已经把企业的持续经营价值作为了价值投资的核心内容。研究企业的商业模式,寻找企业的护城河,收购优秀的企业,安排优秀的管理层经营企业成为他的主要任务。
伯克希尔帝国旗下有50多家控股公司,巴菲特最关心的是它们的经营可否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只要这个愿望得到满足,他可以不在意这些公司的股价表现。所以,在他总结的价值投资三要素中,他最为重视的是企业的持续经营价值,至于市场先生和安全边际,并不是他关注的重点。当然,出于对恩师的尊重以及维护他的价值投资者的江湖地位,在各种场合,他还会提到这两条原则的。
而格雷厄姆倡导的价值投资,是专门针对证券市场的一门学问。其理论基础是研究证券背后企业的内在价值,然后再与市场价格相比,最后做出交易决定。内在价值很重要,但又很难确定,所以格雷厄姆并不提倡投资者耗费心机去做精确地计算,只要从股息、收益、资产、前景等几个方面做出大体的评估就可以了。但是,他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没有任何一种证券是天生的投资品的,一种证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必须要看它的价格,在某一价格上,它是投资品,但在另一种价格上,它显然变成了投机品。请注意,A股市场的机构投资者——通常也是业余投资者的对手——正是在这一点上做了手脚,他们把企业的持续经营价值和股票的投资价值混为一谈,用企业的成长性和美好前景取代价格的重要性,致使太多太多的普通投资者为他们所持有的股票付出了昂贵的价格,付出了太多的时间成本。
所以,在阐述了价值投资的基本原理之后,作为一名实用主义哲学的典型代表,格雷厄姆的重点放到了对股市规律、股价波动、人性、心理变化的考察上,放到了防御体系的构建上。这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市场先生和安全边际。我认为这才是价值投资的核心。作为中小投资者,他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财力去调研公司,他所获取的讯息也只不过是从财报、券商、财经评论员、股评家甚至小道消息那里的得来的综合评估,可能有价值,也可能毫无价值,尤其是那些前景的预测。
大部分企业离我们的内心感知是遥远的,虽然企业家和评论家信誓旦旦的保证企业的前景如何的辉煌,但我们无法确定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然而,市场先生离我们是最近的,近到我们必须天天打招呼的程度。我们和市场先生的关系就是鱼和水的关系,只要你的财富还留在股市,就不要指望它会逃脱市场先生的影响。
在与小菲特兄交流的时候,我说挑战传统智慧和市场主流观点是困难的,也是出力不讨好的。因为自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落地大唐东土以来,“持有伟大企业穿越牛熊”的观点一直占领着价值投资的舆论和道德制高点,也是机构投资者显示自己是正统的价值投资者的卖点。虽然从2004年起就有人质疑这种观点,质疑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否适合A股市场,但这些声音早被巴粉们的唾沫淹没的无影无踪了。
巴菲特是伟大的,值得我们每一位投资者仰慕。但是投资的概念也应该是清晰的。格雷厄姆的投资体系属于通俗唱法,普通人容易掌握;巴菲特的投资体系类似于美声唱法,普通人很难效仿。如果股市里的投资者硬要把巴菲特推举为价值投资的正统,会在投资实践中遇到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这迫使很多投资者玩起了信仰、苦修、念经,而这与价值投资所倡导的科学实证、逻辑分析、保守的评估相去甚远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当你效仿巴菲特的时候,要认识到他是一位横跨股市和实业的投资家,要认识到证券市场的价值投资和实业的价值投资完全不是一回事。巴菲特可以不关注市场先生的报价,因为他另有钱图。但是你,作为一介股民,就必须从市场先生那里得到实实在在的利润。有网友质疑我“关注市场先生、挣市场的钱”的观点是鼓励别人投机、赌博。这里澄清一下,我所说的关注市场先生,并不是怂恿大家去做短线投机,而是研究市场先生的脾性,利用市场先生的情绪赚周期的钱,股市的短期波动可以忽略,但股市的周期律一定不可小视,很多奉行穿越的“价值”大咖都是因为忽视了周期律而在2007年之后一蹶不振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