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姨父

三姨父

吴海波

三姨父青年照    图片吴海波提供

三姨父89岁时去世了。三姨父去世后,三姨妈和女儿们按照三姨父生前遗嘱办了两件事:第一件,按照2009年三姨父和三姨妈自愿与成都市红十字会签定的协议,将三姨父的遗体捐献给了华西医院,用于需要的病人器官移植和医院医学教学,身后不留坟茔,不占用一寸土地;第二件,给党组织交了最后一次党费一万元。按照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规定,党员个人自愿一次性交纳党费一万元是要全部上交中央。三姨父交纳的一万元党费先交给了单位党组织,再由单位党组织转交中央组织部开具正式收据。

三姨父去世后,女儿遵嘱代交的一万元党费收据    图片吴海波提供

三姨父是个神秘的人

对我而言,三姨父是个神秘的人。三姨父叫徐学仁,河北省威县徐家庄人,1947年参加革命,后随部队南下。1950年部队保送三姨父去河南新乡市工农速成中学学习,1953年入党,而后考入了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动力系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毕业后与同是华中工学院毕业的三姨妈一起去了西北。

三姨父三姨妈在母校留影    图片吴海波提供

除上述之外,三姨父和三姨妈的神秘之处,在于他们工作在什么地方?从事的什么性质职业?他们的职级是什么等等?这些一概不知。早年通讯不发达,三姨父三姨妈和外公外婆通信时,信封留的单位地址是:甘肃省兰州市十六支局108信箱。我一直以为他们是在兰州市区工作,直到我入伍后部队1978年派我去兰州市接新兵,才明白事情绝非如此。到兰州市后,我准备去三姨父三姨妈家看望,但不知他们住在什么地方,打114查询电话询问兰州市十六支局108信箱的电话号码,回复说没有登记。去邮局查询兰州市十六支局108信箱的具体地址,回答说不知道。我感到十分奇怪,明明写的兰州市地址却让人找不到。好在我接新兵时间长,便给三姨父三姨妈写了封信,告诉我来兰州市接新兵想去看望他们,同时告诉了我住的地方和电话号码。过了一段时间,接到三姨父的电话,接我去他客住的兰州饭店一起吃饭聊了半天家常,然后去照相馆照了一张合影。三姨父同我一起聊天时,不谈涉及单位的情况,也没提去家里的话。我在部队也学过保密手册中的“三不”: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不看。但我隐隐觉得其中有些什么。结果三姨父三姨妈家没有去成。

1978年作者吴海波与三姨父在兰州市合影    图片吴海波提供

若干年后,我去退役的青海原子弹基地旅游,突然感觉三姨父三姨妈的工作可能跟这个有关联。于是,我去网上查询了甘肃省兰州市十六支局108信箱,有人介绍说兰州市十六支局是中国最神秘的邮政支局,在茫茫戈壁上,距离兰州市还有1500余里。我这才恍然大悟,只觉得三姨父的保密工作做得好。目前,在集邮行当,兰州市十六支局的邮封邮戳俏得很。可惜早年三姨父三姨妈通信的信封都遗失了,或是当时困难没有写字的纸,拆开信封把里面没写字的一面当作写字的纸用了。

三姨父三姨妈穿上女儿亲手做的唐装合影    图片吴海波提供

三姨父是极具亲情的人

三姨父11岁时,父亲因为打工一年到头拿不到工钱,一气而亡。作为长子,家中还有奶奶、妈妈和一个弟弟妹妹,三姨父小小年纪就帮助家中劳动挣钱。1943年,全国大面积干旱,家中无粮就去摘榆树芽和槐树芽充饥,其间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也得到亲友的接济。三姨父感受到了亲情的珍贵,以后也回报以真情。三姨父参加工作后收入不高,还要抚养小孩,生活过得十分节俭。在我早期的印象中,三姨父是衣穿着灰色的中山装和宽大的裤子,脚穿着平口布鞋,朴素得跟知识分子的形象相差太远,可戴着一幅厚厚的眼镜掩不住读书人的气质。尽管生活艰辛,三姨父定期给母亲和岳父岳母邮寄生活费。对于无儿无女的姨父、脚腿残疾的三叔、生活困难的小姨,也经常隔三差五尽其所能寄钱帮助。小姨每次收到钱后,不知道怎么感激,就到毛主席像前躹三个躬,以此朴素方式表达对远方见不着面的晚辈的感激之情。

三姨父和三姨妈回河北老家与母亲及亲属合影    图片吴海波提供

“文化大革命"时,三姨父三姨妈回安陆探亲,看见学校停课我们上不了学,教导我们上不了课就学些实用技能,不能让时间荒废。当时,我跟表哥表姐住在外婆家,三姨父给我们买了一个剃头理发的手推子和一套木工工具,有斧子、铇子、锯、凿子等。我们用理发的手推子相互理发。我还用家中的木头做了一个小折叠櫈子。这些激发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广泛的兴趣,继而动手简单的电灯修理和自行车修理、补鞋等。

1979年三姨父调四川工作,全家在杜甫草堂留影    图片吴海波提供

三姨父对母亲极其孝顺敬重,母亲为三姨父做过一双千层底布鞋,三姨父舍不得穿,一直珍藏了40年,留着等自己去世时穿着这双鞋去寻母亲。三姨父去世时,三姨妈和女儿们为三姨父穿这双布鞋时十分顺畅,不大不小正合脚,真是母子心心相印,母子情深让人感叹落泪。

母亲亲手做的布鞋,三姨父精心保存了40年    图片吴海波提供

三姨父是有生活情趣的人

印象中三姨父喜欢摆弄照相机。外婆有一张单人相,就是我们小时侯在已经拆除的前进街老房子院子中桃树下,由三姨父三姨妈60年代探亲时回来,用海鸥120带胶卷的相机照的。外婆穿着阴丹士林布料的老式大对襟布扣衣服,头发沾水打湿了挽在脑后成髻。三姨父还为我们在老屋拍摄了不少照片,而老屋现在变为了繁华商业街。还有一张外公外婆家的全家福照片,也是三姨父三姨妈回安陆探亲时照的,能有这张照片,三姨父提议功不可没。照片中共有 29 人,由于人太多是去新街口照相馆照的。这张1969年的全家福,照片中的人大都胸前佩戴着不同形状的毛主席像章,么姨妈的儿子胸前挂着一枚硕大的铜质毛主席纪念章。第一排的表哥表姐还手捧着毛主席的“红宝书“。照片中的亲属有些作古了,但他们的形象留给了子孙,同时留下的还有当时历史的痕迹。三姨父退休后,身体还好时,带着"傻瓜“相机走访四处的亲属、同学、朋友,每到一处便拍下照片留念。我调到孝感工作后,三姨父三姨妈来访,也留下了我们大家的珍贵合影。三姨父心很细,凡是合影中涉及的人员,照片冲洗好后,他都一位不落地寄给当事人。

1973年三姨父和三姨妈与女儿们在西北合影    图片吴海波提供

三姨父也曾集邮陶冶情操,但是业余的,不象现在集邮的人一样有专门的资金、专门的时间去专业集邮。有时看到三姨父三姨妈写给外公外婆的信,在信尾上有一句:把信封上的邮票揭下来,来信时附回。这项工作大都由我完成。开始揭已粘贴用过的邮票,揭下来就破损了。后来,我学会了用毛笔蘸水先把邮票润湿,再慢慢揭下来可完整无损。有一次,又见三姨父来信说把寄来信的邮票附回。我想起我曾玩过的几十枚邮票已经不玩了,便夹在平信中回寄过去。记得有一套古代科学家四方联四枚、第一届全运会四枚、第二届全运会四枚,以及一些中苏友好邮票,还有"文革"期间用过揭下的一些邮票。谁知多年后,三姨父三姨妈回安陆探亲,我谈及此事,三姨父和三姨妈说没有收到这些邮票。我想,必定是在邮寄过程中被"有心人“打劫了。想起来真是可惜。

三姨父在工农中学时    图片吴海波提供

三姨父颇有艺术细胞,喜欢拉琴唱歌。三姨父高兴了,会自娱自乐哼京剧,手指还在桌子上或者沙发扶手上击指弹奏节奏。我在好几个场合见过。那一年在兰州与三姨父相见,三姨父带我去观看了甘肃省歌舞团演出的歌舞《丝路花雨》。《丝路花雨》取材于敦煌璧画故事,主人公英娘反弹琵琶舞姿尤为人们盛赞。第二年,甘肃省歌舞团的《丝路花雨》剧组进京参加建国40周年汇演轰动全国,并赴国外演出。我们算是先睹为快。那次看《丝路花雨》,开演前我听后排有人讲话的口音似乎是安陆附近的口音,我便回头问道:你是湖北人吧?那人回答说是孝感人。我说哈哈,我是安陆人,我们是一个地区的老乡。接着我和他聊起了孝感米酒和孝感麻糖。在那个人口流动不畅,外出还要介绍信的年代,在兰州剧场偶然能碰到一个孝感人也是不容易的。

三姨父在华中工学院时    图片吴海波提供

三姨父是有理想和家国情怀的人

三姨父从小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家乡的罪行,也亲身感受到八路军的关怀。1939年,八路军住在三姨父家,平常帮家里扫地担水,讲解革命道理。有一次八路军打了胜仗,改善伙食做了白面大饼,八路军首长先送给他爷爷奶奶各一个大饼。这些都被三姨父记在心里,立志做个像八路军那样为穷人打天下的人。1947年,三姨父18岁就参加了革命,后来全国解放,部队保送三姨父上了工农速成中学,而后考上了华中工学院动力系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从此三姨父立志做一名红色工程师。

1964年三姨父三姨妈与母亲合影    图片吴海波提供

在华中工学院学习期间,因为三姨父是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又是党员,协助学校开展学生工作和党务工作,得到了老师们好评,校长查谦三次动员三姨父留校。三姨父怀揣红色工程师的梦想,执意毕业后同三姨妈一起奔赴了大西北。

1959年三姨父三姨妈华工读书合影    图片吴海波提供

对于三姨父的工作情况,我一无所知。在三姨父去世以后,三姨妈回信告诉我,三姨父去西北后从事了专业对口的技术工作,当上了红色工程师。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三姨父是803厂生产调度负责人。由于"文化大革命“,火车在全国运送红卫兵串连。春节临近时,803厂的燃煤库存不足,只够用几天,将严重影响到原子能基地的供电、供热,有可能给原子能基地的生产运行和设备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三姨父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在当时"文革"行政管理不畅情况下,最后大胆用调度电话,越级辗转接通了甘肃省委书记宋平同志的电话,报告了803厂缺煤情况。宋平书记当即指示启用军列送煤,沿途铁路有解放军战士把守,防止煤炭被盗丢失。春节期间,两列煤炭专列到达803厂。三姨父用喇叭动员803厂机关干部和家属,放弃休息冒着寒风卸煤,避免了因煤炭不足可能造成国家重点工程的损失。这件事也体现了三姨父敢于担当,对祖国对事业负责的共产党员本色。

1960年华工毕业分配工作三姨父三姨妈北京留影    图片吴海波提供

三姨父对女儿们和下辈要求严格,不厌其烦地给他们"上课”,讲述人生和家国情怀的道理。二女儿辞去公职自主创业取得一些成绩后,参与青藏长江源头保护当志愿者。三姨父积极支持,鼓励持之以恒,二女儿牢记父亲的教诲,从2000年起,至今义务服务长江源头保护站工作已经20年,未取任何报酬。三姨父在病逝前两天,还瞅准子女们一起去医院看望他的机会,给子女们上了最后“一课",子女们也都认真地听着配合,满足三姨父的心愿。

1959年三姨父三姨妈武汉留影    图片吴海波提供

三姨父和三姨妈在戈壁滩工作19年以后,调到了四川同类型单位。1989年三姨父退休了。2009年,三姨父和三姨妈一同到成都市红十字会办理了两人去世后遗体捐献签约,承诺去世后将遗体提供给病人需要的器官和供医院医学研究。他们认为,这是他们年迈以后所能为社会作贡献的唯一能力。一对老年夫妻相伴同去签约捐献遗体这个举动,让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极为敬佩。对于人生,三姨父在他1998年11月写的《我的人生》一文中说过:“个人一生对社会的奉献量,对正常人一般说应该大大大于个人从社会上得到的索取量……每个人一生中如不做出比自已索取、享受到的更多的奉献是不合理、不应该的。"他还说:“这样到我停止呼吸时,才不失为我做人的价值,才好使我安息,才能使我含笑九泉!"读完这些,我就不难理解三姨父去世后为何要捐献遗体、不留坟茔、不占用一寸土地和自愿交纳一万元党费,他是想对党和社会作出比索取、享受更多的奉献,体现出他做人的价值。

三姨父遗体捐献接收证书    图片吴海波提供

三姨父于2018年3月4日安祥离世。离世两天前,他对女儿们说:我无遗憾之事了!古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我觉得三姨父是“春蚕“到死"丝”未尽。三姨父走了,遗体由华西医院医务人员接走了,没有留下坟茔,没有留下墓碑,留下的是他传承的精神,和用整个生命在天地间写出的对党、对社会"奉献"两个大字!

三姨父三姨妈退休后在外旅游合影    图片吴海波提供

(0)

相关推荐

  • 一起了解!你交的党费都用在了哪里?

    党员同志们,上次我们一起了解了党费应该怎么算,今天再来和小编一起看看,你交的党费都用在了哪里?

  • 平顶山市建市60周年文学创作大赛获奖作品之八【铜奖】《老榆树的故事》

    老榆树的故事 作者:谢咏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神马大道23号 姨家小表妹将要大婚时.姨父说,刨咱家几棵榆树做家俱作陪送嫁妆吧.于是,一套纯榆木做的上等家具就这样陪送了小表妹.然而,这些榆树多年前却是姨 ...

  • 怀念姨妈

    怀念姨妈 文:好人一生平安:图:选自网络       我的姨妈和我的父母一样,也是我最亲的亲人.从我记事起,我就记得一直是姨妈带着我,白天带我出去玩,哄我吃饭,晚上带我睡觉:上学以后,是姨妈送我上学: ...

  • 佘华荣:驾鹤西去归自然

    驾鹤西去归自然 佘华荣 昨天凌晨,享年八十四岁的姨父刘智忠老大人驾鹤西去,魂归大自然.在微信群里闻此畺耗,震惊不已.三月份去看姨父时还尚好,一个多月后便是天人永隔.当时还跟表妹表弟说,四月份再来看粉红 ...

  • 【原创】情缘

    第322篇文章        图片:网络 品味多彩人生 前几天晚上忽然梦到了姨父,他和我聊了好多事情.醒来时,才发现原来是做梦.这让我又想起了我和他之间的点点滴滴. 妈妈在家排行老三,上面有一个姐姐, ...

  • 俗语:“人有三不亲,姑父姨父不亲”,那么第三个不亲的人又是谁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发展历史的古国,中国的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在民间也流传着很多俗语,这些都是劳动人民留下来的智慧.俗语的特点就是十分的通俗易懂,也很有意思,都是在日常的交流中流传下来 ...

  • 一个人层次高了,慢慢会和这三种人失去联系

    生活里就是由各种类型的人构成的,也因为不同的人群让我们认识到自己. 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给了我们帮助和经验,也让我们渐渐地发生着改变,随着我们的进步,身边的人群也会不一样,当一 ...

  • 2021合肥市高三三模五月第三次质检(安徽省宿州淮南三模冲刺)

    2021合肥市高三三模五月第三次质检(安徽省宿州淮南三模冲刺)来了,你觉得难度如何? 下面跟随向学霸进军看详细内容.

  • 三个穴位,每天10分钟,肝好人轻松:1、...

    三个穴位,每天10分钟,肝好人轻松: 1.太冲穴:肝经的原穴,位于足背大指与食指趾骨结合处,所有肝的毛病,都可以在太冲穴上针灸,帮助疏通经络,解郁疏肝. 如有肝火旺,用泻法,先重后轻.先深后浅,针灸以 ...

  • 儒、释、道三家文化的七大区别

    闲云谷 峰下闲云云上松,珍兰奇蕙伴节丛:不忍移爱进瓦罐,卷书抱坛迁谷中. 99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的文化 儒家倡导知识的获取和品德的培养,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 道 ...

  • 倪海厦诊疗案例--皂莢丸症與三黃瀉心湯症

    READING 08/24/2006,案例第二是病人的丈夫,今天第一診,46歲. 初診自述 : 以前有被西醫檢查臉上紅斑,被斷定為紅斑性狼瘡,右膝時痛,右足大指關節腫痛,右手肘下一點皮癢且很粗燥,每天 ...

  • 三招教你解决员工执行力不强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匆忙地去做那些本该早就做完的事情. 优秀的人,能够快速行动,解决问题,而与他们相比,执行力极差却让很多人成了资深的拖延症患者. 所谓执行力,就是能够把计划付诸行动 ...

  • 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