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牛渚怀古》赏析
《夜泊牛渚怀古》赏析
今天让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按计划该读五律了。两节课读了40首,先不管背会没背会,数量是有了。
在这40首里,我觉得《夜泊牛渚怀古》不错,能和上学期讲的《世说新语》联系起来。
先看全诗。
夜泊牛渚怀古
唐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作者李白,尽人皆知,他是我国唐代非常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虽然如此,还是要依例简介一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少居绵州(今四川江油),二十五岁后漫游天下,求仙问道,结交名流,想做张良一流的帝王之师,但他政治活动均遭失败,受牵连流放夜郎,最后病死于安徽当涂(诗中“牛渚”即在当地)。
本诗虽归入律诗,但律诗特点又不明显。想来李白奔放洒脱之人,自然是不受格律框框束缚,于是放手写来,顾不了那许多。
前两句“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纯是写景。以写景逗入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追忆,以及对自身命运不济的感慨。“牛渚”即“牛渚山”,是特定地名,下文提到的“谢将军”即与此有关,在今天安徽当涂东北,临长江。这一段长江也叫“西江”,由南向北流。“夜”自然是夜晚。作者李白从牛渚山下来,准备到长江舟中,趁着良夜游览名胜古迹。所谓良夜,一定是明月朗照,清辉遍洒,风平浪静,良辰美景,逸兴遄飞,由不得要游个痛快。如果黑漆麻乎,伸手不见五指,李白也不会涉险驾舟乱逛的。此处点明地点、时间,暗引历史,先由低处写来,虽不写人而有人的活动。下句紧接着就写了高处,“青天无片云”。所谓“青天”,当是瓦蓝瓦蓝的夜空,渺远深邃,一轮明月高悬,月朗星稀。“无片云”更加突出了夜空的阔大。李白低头看看长江,滚滚长江东逝水;又抬头望望夜空,浩淼无际。此时此景,最能使李白生出天地无穷、人生渺小之感。
次两句“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便由景转入了人事活动。“登舟”紧承“西江”来写,“望秋月”紧承“青天无片云”来写。“空忆谢将军”似乎很突然,但实际上是由上句“牛渚”来写的。
提到“牛渚”,必须联系上学期读的《世说新语》了。浙江古籍出版社《世说新语》第79页,即《世说新语·文学第四》第88则有这样一段:
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刘孝标又在其下注云:“镇西谢尚,时镇牛渚,乘秋佳风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谢将军即为谢尚,时为镇西将军。贫民袁虎在牛渚下得到谢将军赏识,从此青云直上,官运亨通。可以说,谢尚就是袁虎的伯乐。没有谢尚,袁虎再有能耐,也可能终生不显。
李白借用这个典故,用意非常明显,就是感慨自己怀才不遇,你看他用了个“空”字。意思是说,当年的袁虎在牛渚山下遇到了他的伯乐,从此飞黄腾达。而我如今也到了牛渚山下,同样的山,同样的风景,“清风朗月”,可是,赏识我的伯乐在哪里呢?
再次两句“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紧承上两句来写:我也很能写诗呀,我的诗水平也很高呀,可是赏识我的伯乐却听不到!真是可悲可叹!充分地表达了自己有才却无人赏识,有才却得不到施展的愤慨之情。
最后两句“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是诗人李白对自己将来的打算。李白性格豪放、胸怀大度,纵然有些许的不如意,也能很快释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赶明儿,我要把帆挂得高高的,风正一帆悬,我要浪迹天涯!就让此地枫叶刷拉拉自个落去吧,我才不管呢!李白真是有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全诗由写景转入述古,又由述古转入悲己,再由悲己重又回到写景。心情也是一波三折,先是看到美好夜景的欣喜,次是忆古思己的无奈,最终是自己想开了的高昂豁达。
律诗中间两联讲究对仗,但看这首,李白丝毫就没把对仗放在心上:什么对仗不对仗,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这恐怕也是浪漫主义的一种表现吧?清朝人陈婉俊说:“以谪仙之笔作律,如豢神龙于池沼中,虽勺水无波,而屈伸盘拏,出没变化,自不可遏。须从空灵一气求之。”这就是说,写诗作文只要有思想,有内容,外在形式之类的东西,就可以不必太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