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全国乙卷文言文挖空、详解(湘语文精编版)

【2021年全国乙卷文言文】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     )多诈冒资荫(      )/敕令(     )自首/不首者死/未几(    )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    )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    )知其不可,复断(   )之以法,此乃忍小忿(    )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     )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鄃[shū]令裴仁轨私役门夫(     ),上怒,欲斩之。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祐谏曰:“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今仁轨坐(     )轻罪而抵极刑(     ),臣恐人无所措(    )手足。”上悦(    ),免仁轨死,以乾祐为侍御史。上谓侍臣曰:“朕以(    )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       ),盖(     )欲思之详熟故(    )也。而有司(     )须臾(     )之间,三覆已讫(     )。又,古刑人(     ),君为之彻乐(    )减膳(     )。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     )酒肉。又,百司断狱(    ),

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     ),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     ):“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      ),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     )勿进酒肉,内教坊(     )及太常(     )不举乐。皆令门下(    )覆视(     ),有据法当死(          )而情可矜(     )者,录状(      )以闻(      )。”由是(     )全活(      )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惟犯恶逆(      )者一覆奏而已。上尝(     )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     )涉疑似,皆拷讯取服(      ),凡(     )二千余人,帝悉(     )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      )其多,试寻其状(     ),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      ),尽杀之。”上曰:“此岂(    )唯(    )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   )戒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湘语文精编)

【2021年全国乙卷文言文】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官职名)/上以选人(唐代称候补、候选的官员)多诈冒资荫(凭先代的勋功或官爵而得到授官封爵)/敕令(帝王所发布的命令、法令或立法)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没多久)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流放)/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愤怒)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已经)知其不可,复断(裁决)之以法,此乃忍小忿(小的愤怒)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又如:触犯龙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冤案)。鄃[shū]令裴仁轨私役门夫(私自役使为官府服劳役的门夫为自己干活),上怒,欲斩之。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祐谏曰:“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今仁轨坐(获罪,定罪)轻罪而抵极刑(处以死刑),臣恐人无所措(放置)手足。”上悦(高兴),免仁轨死,以乾祐为侍御史。上谓侍臣曰:“朕以(认为)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司法名。是皇帝勾决朝审、秋审情实人犯下达执行死刑命令前的必经程序。类似于今天的死刑复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盖(承接上文,说明原因或理由)欲思之详熟故(原因)也。而有司(负责的官吏)须臾(片刻)之间,三覆已讫(完毕,终了。又如:收讫,付讫)。又,古刑人(加刑于人,这里指处死犯人),君为之彻乐(撤乐)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吃)酒肉。又,百司断狱(案件),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矜悯,同情),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皇帝下命令,又如:敕、旨、诏、诰):“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唐太宗为避免错杀,又将行刑前的“三复奏”更改为“五复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官名、官署名。掌供奉皇帝膳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唐代设置于皇宫中掌女乐的官署名)及太常(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不举乐。皆令门下(门下省。唐代推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覆视(复核查验),有据法当死(判处死刑。又如《苏武传》: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而情可矜(同情)者,录状(情状)以闻(使……闻,使皇帝知晓,上报朝廷,联系《陈情表》“谨拜表以闻)。”由是(于是)全活(保全活命)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惟犯恶逆(十恶之一。中国古代法律规定的杀害直系和旁系尊亲属或兄、姊、夫及夫之直系尊亲属等犯罪行为。以穷恶尽逆,绝弃人伦,故称)者一覆奏而已。上尝(曾经)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稍微)涉疑似,皆拷讯取服(拷打审讯迫使服罪),凡(总共)二千余人,帝悉(都)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以……为怪)其多,试寻其状(罪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持章表上奏君主),尽杀之。”上曰:“此岂(难道)唯(只有)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应该)戒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知识补充
与皇帝有关的词汇:
上、帝、祚(皇位)、践祚(践阼)、登基、即位、朕、孤、寡人、龙颜、御、制(命令)、敕、旨、诏、诰、召、(驾)幸、銮舆(銮驾)、对策、登对、觐、禅让、受禅、奏、表、疏、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大行(指皇帝刚死)
与古代刑罚有关的词汇:
极刑(死刑)、枭首(将首级斩下,同时在闹市悬首示众)、大辟(pì死刑)、凌迟、车裂、黥(脸上刺字,即墨刑)、刖(砍脚)、膑(砍去膝盖骨)、髡(剃去头发)、宫刑、族(族灭)、流(放逐)、笞(鞭打)、赭衣(罪囚的衣服)
原题详解
(湘语文精编)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答案】C
【解析】“上以选人”表述不完整,所以排除AD。“未几有诈冒”缺宾语,且意思不完整,同时“上欲杀之”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意思完整,所以排除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

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

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

【答案】B
【答案】“抵极刑”没有“加上尸体示众”的意思。《古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最重的刑罚。
枭首:斩头并将首级悬挂在闹市示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戴胄认为法律是国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条例,若皇上敕令与法冲突,应以法为准绳,唐太宗听从了戴的意见,并高度评价他的看法。

B.裴仁轨因私事使唤门夫,唐太宗要处死他,李乾祐说法律为皇帝与天下共有,不可轻罪重判:太宗免去仁轨死罪,以乾祐为侍御史。

C.唐太宗认为死刑关乎人命,如果机械执行法条难免会出现冤案,于是加强死刑覆奏,让判决更为审慎,这一举措使许多人得以活命。

D.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诚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答案】D
【解析】D项曲解文意,据原文“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唐太宗认为国君无道也是原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答案】(1)但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处置,再依法裁决,这是忍下了小的愤怒而保全了大信用啊。
(2)都让门下省复核查验,有依据法令应判死刑而情由值得怜悯的人,记录下情形上报朝廷。
【解析】
(1)“既”,已经;“断之以法”为状语后置句;断,裁决;“此乃……也”,为判断句式。
(2)覆视:督察、审查;矜:同情怜悯,联系《陈情表》“愿陛下矜悯愚诚”;闻:使动用法,使知晓,上报,联系《陈情表》“谨拜表以闻(上)”。

声明  本文内容由湘语文(xiangyuwen8)收集整理、精校精编,若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微信411121865,我们会立即处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