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陈毅元帅在国外说了什么话?总理发火:谁给你的权力?

性格豪爽的开国元帅陈毅,军政兼优能文能武,善于写诗,口才极佳,是十大元帅中的“诗人元帅”,也是唯一一位从新四军系统中走出来的开国元帅,主席曾用这样一句朴实的话语评价他,那就是“陈毅是个好同志”。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不但要统管国务院的各项事务,还兼任外交部长,担子很重。由于身兼多职,公务繁多,为了减轻总理身上的担子和压力,主席慧眼识才,点将陈毅接任外交部长。

事实上,主席看人的眼光非常精准独道,尽管陈毅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他却出色地完成了业务上的转变,成为总理得力的“外交助手”,同时陈毅也在外交史上创造了一个记录,那就是担任外交部长,长达14年,成为任职时间最长的外长。

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担任外长的第七个年头,陈毅出访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时,他却因说了一些欠妥的话,犯下一个“外交失误”。周总理得知此事后十分动怒,对他发火说:“谁给你的权力?”。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当时陈老总在国外到底说了什么话?总理又为何如此发火呢?事情还要从一次重要国际会议说起。

1955年4月,亚非地区多个国家代表齐聚印度尼西亚万隆开会,在会上以周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召开,这就是著名的亚非会议,也称万隆会议。

十年后的1965年,为了进一步促进亚非地区国家的团结合作,在包括中国在内的相关国家推动下,第二次亚非会议计划在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召开。

中国作为亚非地区最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临近会议召开之前,周总理乘坐专机向阿尔及利亚飞去。

然而在总理飞机途径埃及开罗时,一封电报却打乱了总理的行程,原来电报上说阿尔及利亚发生军事政变。

作为会议的举办国,东道主阿尔及利亚发生政变,这无疑给会议的召开蒙上阴影。鉴于东道主国家当前形势的变化不明朗,周总理经过慎重考虑,立即向中央和毛主席报告情况,并请示改变原来的计划。

然而就在这时,已经提前到达阿尔及利亚的外交部长陈毅,却在这件事情上犯下了一个“外交失误”。

当时,提前到达阿尔利亚的一些亚非国家代表,得知阿国发生政变后,都十分着急,担心会议能否如期举行。于是,就找到陈毅,了解中国对这次会议是否继续举行的态度。

大家都知道陈毅是性情中人,有时说话直言直语,对于自己的性格和当年转行做外交工作,他曾对主席推心置腹地说:

我这个陈毅,有时候说话很有破坏性,有时候好感情用事,感情一上来说话就冲口而出,不管轻重的。在我们内部,对同志有什么伤害……可以对同志解释……在外交上这么一来可就砸锅了。”

在这次突发情况中,陈毅的这种性格就爆发出来。当看到亚非国家的朋友们着急之时,他头脑一热未经请示,就“放炮”代表我方发表态度:“这次亚非会议必须开,而且一定要开好!”

由于陈毅元帅当时是外交部长,又是副总理,他的这一表态,相当于给亚非其他国家传递了一个信号:我方将继续推动亚非会议如期举行。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阿尔利亚国内政局的动荡,1965年的亚非会议就此搁浅未能举行,陈毅当初给其他亚非国家的许诺“泡汤”,这对中国的外交信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周总理得知陈毅的这一“外交失误”后,当即就发起火来,他在屋内来回踱步,大声斥责说:“胡闹,简直胡闹!”

外交无小事,任何对外发言代表的都是国家的声音,而陈毅也深知这个道理,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他亲自前往总理住处“负荆请罪”。

怀着忐忑的复杂心情,陈毅来到总理的西花厅。一见面,一向温文尔雅的周总理就怒目而视,发火地说:“你无组织无纪律!”

话音刚落,总理随即又用手猛拍桌子,严厉地说:“这是不允许的。”

一旁的陈毅听到总理如此动怒发火,诚恳地对总理说:“我负荆请罪,我一炮没放好....”

陈毅的态度是诚恳的,改错的行动也是积极的,然而周总理却没有丝毫“过关”的意思,随即又说:“你是中国的外交部长,不请示不报告,你就敢在那里擅自放炮表态,都像你这样还了得?谁给你的权力?这是国际影响问题!”

总理的话,一针见血,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一个外交人员,犯错误不可怕,但是不经上级批示,擅自脱离岗发表态度,造成负面影响,这种性质就不一样了。

听了总理的谈话,陈老总虚心地承担起相关的责任,并保证向中央作检讨。见到陈老总坦坦荡荡承担责任,周总理的怒气也逐渐消退,随后语重心长地对陈毅说:

外交部不同于其他部门,一言一行都会带来国际影响,一言一行都要慎之又慎。我在开罗下了飞机就向毛主席、党中央汇报请示,你在阿尔及尔就敢不汇报、不请示擅自发表意见,革命大半辈子连这点组织纪律性都没有?’

不得不说,总理的工作方法非常高超,既有上级的威严原则,又有同事的关心,陈毅听后心服口服,当即表示认真做好检讨。

事后,在一旁目睹这一事情经过的秘书,疑惑地问:“总理,您是不是对陈老总批评得太重了?”

客观地说,这位秘书的疑问,是有原因的,因为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总理和陈毅的关系非常好,两人从南昌起义时,就开始了共事,后来1955年大授衔,陈毅险些落选元帅,还是总理力排众议,力挺陈毅当选。

既然两人的关系如此深厚,总理为何会批评得这么重呢?!对此,周总理严厉地对秘书解释说:“他们都是各路“诸侯”,在我这里不严厉批评,回到他的'诸侯国’谁还敢批评他?!”

听到总理这些话,秘书这才明白其中的深意,当场投来敬佩的目光。

挫折使人进步,经历了这次“失误”的锻炼后,陈毅在外交上变得越来越成熟,在以后的外交事务中,他凭借着出色的外交才能和幽默语言,逐渐形成自己的外交风格,为推动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