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修复说明

环境修复

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审阅专家刘冰川

环境修复,是指对被污染的环境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技术措施,使存在于环境中的污染物质浓度减少或毒性降低或完全无害化。

环境修复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环境工程技术,根据修复对象可以分为大气环境修复、水体环境修复、土壤环境修复及固体废物环境修复等几种类型。根据环境修复所采用的方法,环境修复技术可分为环境物理修复技术、环境化学修复技术及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等。其中生物修复技术已成为环境保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中文名

环境修复

外文名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快速

导航

概念分析

发展历史

分类类型

修复技术

应用意义

基本介绍

环境修复 指对被污染的环境采取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技术措施,使存在于环境中的各类污染物浓度减小或毒性降低或达到无害化,使得环境能够部分或全部恢复到无污染的初始状态。[1]

环境修复是一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修复技术涉及多学科,如生态学、地理学、土壤学、生物气象学、环境化学、工程学甚至经济学等。环境修复与环境污染治理的概念既有所不同又有联系。后者侧重某特定环境某一受损功能恢复,如制药废水中色度和化学耗氧量控制;电被厂排放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等。环境修复结合了各种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恢复或重建生态系统各种功能并达到系统自维持状态,它是立体的和多方面的。[2]

概念分析

环境意义上的修复是指对被污染的环境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技术措施,是存在于环境中的污染物质浓度减少或毒性降低或完全无害化。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界定污染环境与健康环境

一是界定污染环境与健康环境。环境污染实质土是任何物质或者能量因子的过分集中,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而对环境表现出有害的现象。故污染环境可定义为任何物质过度聚集而产生的质量下降、功能衰退了的环境。与污染环境相对的就是健康环境。最健康的环境就是有原始背景值的环境。[3]

界定环境修复和环境净化

二是界定环境修复和环境净化。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当有污染物进入环境时,并不一定会引起污染。只有当这些物质或能量因子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才会导致污染。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净化机制,如稀释、扩散、沉降、挥发等物理机制,氧化还原、中和、分解离子交换等化学机制,有机生命体的代谢等生物机制。环境净化更倾向是环境自然的,被动的一个过程。而环境修复是人类有意识的外源活动对污染物质能量的清除过程。是人为的、主动的过程。[3]

界定环境修复与“三废”治理

传统“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治理是环境 工程的核心内容,强调的是点源治理,即工厂’排污门的治理,需要建造成套的处理设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将污染物净化去除。而环境修复是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环境工程技术,它强调的是面源治理,即对人类活动的环境进行治理,它不可能建造把整个修复对象包容进去的处理系统,如采用传统治理净化技术,即使对于局部小系统的修复,其运行费用也将是天文数字。环境修复和“三废”处理都是控制环境污染,只不过’'三废”处理属于环境污染的产中控制,环境修复属于产后控制,而人们通常所说的污染预防则应该属于产前控制。它们三者共同构成污染控制的全过程体系,是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中的重要体现。[4]

发展历史

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使人们在享受工业文明创造的丰硕果实的同时,也遭受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危害。海洋赤潮频繁发生;燃煤烟气污染尚未解决,光化学污染己露端倪,垃圾围城、白色污染和危险废物问题十分突出。 尽管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污染状态更加复杂,但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不仅要集中治理生产区、生活区内产生的污染,还要治理因生产、生活及事故等原因造成的土 壤、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堆置场的污染,这就是污染环境的修复工程。污染预防工程、传统的环境下程(即“三废”治理工程)和环境修复工程分别属于污染物控制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环节,它们共同构成污染控制的全过程体系。自“九五”以 来,我国已开始花大力气重点整治三湖(大湖、巢湖、滇池)、三河(淮河、海河、辽河)、 两区(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湾(环渤海湾)等。并取得了明 显的成效,为污染环境的修复积累了大量的经脸。

污染环境的修复技术不外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三大类, 鉴于生物在污染物的吸收、转运、降解、转化、固定等过程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生物修复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最终产物少等优点。因此我国污染环境的修复工程应采取生物修复为主、物理化学修复为辅的策略。 生物修复工程是环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其出现时间不长,但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环境保护领域技术发展的重要生长点。[4]

分类类型

依照环境修复的对象可以将环境修复分为土壤环境修复、水体环境修复、大气环境修复、固体废物环境修复四个类型。

土壤环境修复

土壤污染就是指人为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将对人类或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使其某种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原有含量、并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环境修复就是对污染的土壤实施修复,以阻断污染物进人食物链,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根据处理土壤的位置是否改变,土壤环境修复技术可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种。原位修复较土壤挖出来后再进行修复更为经济有效,对污染物就地处置,使之得以降解和减毒.不需要建设昂贵的地面环境工程基础设施和远程运输,操作维护也比较简单,且可以对深层次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与原位修复技术相比,异位修复技术的环境风险较低,系统处理的预测性高于原位修复。[4]

水体环境修复

内陆水环境是由水体(水文、水力和水质)、水体中的生物(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水体下的沉积物、水体周围的岸边湖滨带以及水体上的空间构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自身结构和功能的有机体系。由于自然变迁和人类不合适的生产、生活活动,造成了水环境不同程度的改变和损害,而且到目前为止受到损害的速率远远大于其自身的及人工的修复速率。同时,水环境的破坏必然导致水资源的损耗,造成人类生存质量下降和生存空间的缩小。

水体环境修复是利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生态的方法减少存于水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使污染了的水环境能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过程 。[4]

大气环境修复

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和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转换向大气排放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环境容量)时,大气质量就会恶化,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健康精神状态、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到恶劣影响和破坏,这种现象就 是大气污染。大气环境修复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来减少大气环境中有毒有害化合物。[4]

固体环境修复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或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固体废物的修复指的就是利用化学、物理或者生物的方法对污染环境的固体废物进行处理,以达到减少污染的无害化处理过程。

环境修复的类型还可以按照环境修复的方法来分类,污染环境的修复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三大类。其中生物修复方法已成为环境保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4]

修复技术

环境修复技术是指人类修复环境时所采用的手段。环境修复的对象是自然界,相应的技术作用对象也是自然界。技术的基本作用在于改变自然界的运动形式和状态。由此形成了工程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与生物技术四类基本技术。

工程技术:工程技术是指广义的机械技术,是一个人工的机械自然过程,被用来改变自然界的机械运动状态和自然物的形态。

物理技术:物理技术是一个人工的物理自然过程,被用来改变自然物的物理性质。

化学技术:化学技术是一个人工的化学自然过程,被用来改变自然界物质的化学组成。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一个人工的生命运动过程,被用来改变生命体的运动状态与性质。

以此为基础,环境修复可分为工程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四大类型。[4]

环境物理修复

环境物理修复技术是一项借助物理手段将污染物从环境中提取分离出来的技术,工艺简单,费用低。这些分离方式没有高度的选择性。通常情况下,物理分离技术被作为初步的分选。一般来说,物理分离技术未能充分达到环境修复的要求。

环境化学修复

环境化学修复技术相对于其他修复技术来讲发展较早,也相对成熟。目前,化学修复技术主要涵盖化学淋洗、溶剂浸提、化学氧化修复和化学还原与还原脱氯修复几方面的技术类型。 相比较而言,化学氧化技术是一种快捷、积极,对污染物类型和浓度不是很敏感的修复方式。

在土壤修复中,化学还原和还原脱氯法则作用于分散在地表下较大、较深范围内的氯化物等对还原反应敏感的化学物质,将其还原、降解;原位化学淋洗技术对去除低溶解度和吸附力较强的污染物更加有效。

环境生物修复

环境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存于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使污染了的环境能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过程。[4]

应用意义

环境损害意味着环境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内外部关系的损害。对环境损害的救济不是传统的损害赔偿机制能够解决的,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进行修复,对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内外关系进行恢复。由于传统法律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有必要将环境修复作为一个新的管制工具和救济工具进行设计,并在环境保护基本法和相关单行法中对其予以规定。环境修复制度的目的不仅在于修复受到损害的生态环境的结构、功能,而且还应着眼于修复已经恶化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5]

环境修复是针对环境损害所提供的法律救济,其目的是通过责令造成环境损害的责任人采取环境综合整治措施恢复受到损害的环境的功能和价值。近十年来随着环境公益诉讼和环境刑事案件的增多,环境修复这一法律救济形式已进入法院司法裁判的范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