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到底有多惨烈?

文章正文: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 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开始真正亲政。九年,肃正朝纲,恢复内阁制度,颁布《圣谕十六条》。成年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澎湖海战,统一台湾;挫败沙俄侵略军,签订《尼布楚条约》,确保中国对黑龙江流域的主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标榜仁政,笼络汉族士人,同时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有学者称之为“千古一帝”

康熙大帝

但就是这么一位勤政的皇帝,晚年执政期间却出现了吏治败坏、国库空虚等现象,尤其是出现了“九子夺嫡”的情况,国家存在动荡的危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当时的九子夺嫡有多惨烈。

一、参与夺嫡的阿哥有哪些?这些阿哥们分为几派势力?

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爱新觉罗.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这些阿哥们分为了以下几派势力:

大爷党:明珠、大阿哥胤禔、纳兰明珠、余国柱、佛伦。

大阿哥与明珠

太子党:废太子胤礽、索额图、格尔芬、阿尔吉善、苏尔特、哈什太、萨尔邦阿、杜默臣、凌普、阿进泰、苏赫陈、倪雅汉、齐世武、托合齐、耿额、鄂缮。

索额图和太子

三爷党:诚亲王胤祉、陈梦雷、李绂

四爷党:雍亲王胤禛、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张廷玉、隆科多、年羹尧、马齐、戴铎、鄂尔泰、田文镜、李卫

四阿哥

八爷党/十四爷党:多罗贝勒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敦郡王胤誐,十四阿哥抚远大将军胤禵,裕亲王福全、满都护、景熙、吴尔占、苏努、阿布兰、佟国维、阿灵阿、揆叙、王鸿绪、阿尔松阿、鄂伦岱、何焯、秦道然、张廷枢、普奇、马尔齐哈、常明、徐元梦、巴海、法海、查弼纳、萧永藻、高成龄等等。因毙鹰事件,八爷党转为十四爷党,支持胤禵当皇帝。

八、九、十阿哥

二、九子夺嫡的过程

康熙爷21岁时,便立了两岁的二皇子,也是嫡长子的胤礽为皇太子,将来要继承大统。胤礽可谓殊荣加身,开创了清朝纪录,他是满清第一位被公开立为皇太子的皇子。但胤礽可能也没想到,他也是满清最后一位真正被公开立为皇太子的皇子。因为后面不是秘密立储,就是皇帝的子嗣实在太少,不用立或无人可立。

胤礽画像

胤礽被指定为未来的皇帝,那大臣们肯定巴结着,而且随着康熙的年龄越大,大臣们对太子巴结的就越狠,甚至偶尔会冷落了康熙。康熙爷已经有点生气了,看来众位臣子还没有看明白皇帝和太子的人设关系啊。太子和群臣们一结党,如果对老皇帝不满意,那分分钟就换届了。尽管此时的四爷才能不出众,但察言观色的本领确是一流。明面上绝不巴结皇太子,只做康熙的好儿子。

满清皇帝列表

皇太子发酵膨胀,四爷看明康熙择嫡标准皇太子胤礽如同吃了发酵粉一样,开始膨胀了。在此期间,康熙就曾经用隋炀帝和唐太宗的例子,提示过众阿哥和臣子。往心里去的人不多,不过仅有的明白人里面就包括四爷和隆科多。但说实话,康熙帝实在是太能活了,最后在位61年,是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胤礽快等出蘑菇的时候,结党,被康熙爷废掉,后来又复立为太子;胤礽快等出蘑菇云的时候,再次结党,再次被康熙爷废掉,后来就完了。

康熙帝书法

胤礽尽管才气逼人,但康熙爷是何等神圣,八岁就龙爪手擒住鳌拜,决不是文弱的隋文帝和唐高祖可比。此时的四爷雍正也看明白了康熙择嫡的大忌:第一,不能像隋炀帝杨广那样结党,威胁皇权;第二,不能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不顾兄弟情谊。

大皇子一愚蠢,三位阿哥出局

尽管是九子夺嫡,但并不是每个儿子都是候选人,主要有两个身份可选:

一是直接参赛,成为候选人;

二是场外打call,买马投注。

九子夺嫡派系

四爷在太子第一次被废时,没有急着参赛,而是依然默默投注皇太子,与太子派系打好关系,同时暗中积蓄力量。同时也等着其他皇子犯错。前期夺嫡时,除了太子外,竞争者还有大皇子胤褆和三皇子胤祉。康熙择嫡的大忌说起来简单,踩不到也挺难的。大皇子胤褆开始蠢蠢欲动,还向老爹康熙明说:皇阿玛,您要是看太子不爽,我帮您宰了他!康熙心里一惊,你是要做李世民么?!大皇子胤褆一看老爹不让,就想出极为可笑的一招:用法术干掉皇太子胤礽!扎个小人儿,弄死他!三皇子胤祉果断的向康熙爷举报了大哥扎小人儿,“针灸”二哥的行为。于是,大皇子胤褆out!但是三皇子举报自己哥哥,看来对皇位也是觊觎很久,out!

八皇子被疑结党出局

说到这里,大皇子胤褆、二皇子(皇太子)胤礽、三皇子胤祉都已经出局了。雍正决定亲自下场争夺皇位。此时最有竞争力的对手是八爷党,里面包括八皇子胤禩、十四皇子胤祯、九皇子胤禟和十皇子胤。八皇子的竞争力极大,温文尔雅,与朝中大臣交好。康熙有一次问朝臣们,谁可日后当政,朝臣纷纷推举八皇子,甚至连没戏的大皇子都支持老八。但也正是太过于锋芒毕露,落入了康熙爷的第一个大忌:结党,威胁皇权。

三、为什么是四阿哥胜出:

在“九子夺嫡”的前期,太子倒下了,太子背后强悍的党羽也倒下了,大阿哥、八阿哥被卷进夺嫡事件失去圣心,转而去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八皇子出局后,老十四胤祯备胎转正。雍正与胤祯为同母亲兄弟,却势同水火。其实这场亲兄弟的较量,雍正可以说是稳操胜券。论康熙爷的印象,雍正极为低调,只以忠孝示人;但老十四当年为了保住老八,跟康熙爷都翻了脸,差点被手刃,直接被打上了八爷党的标签。论封爵,雍正当时是和硕雍亲王,这是实打实的王爷编制,高级公务员;但老十四是“大将军王”,不是正式王爵,听起来就有点不伦不类。论实力,老十四比较简单,就是原来的八爷党,但核心八爷基本废了;雍正的布局就太厉害了。有老十三的支持,老十三和雍正有点像,神秘低调,甚至在史料中,关于他前期的记载都不多。更有老五胤祺的暗中相助,老五可是皇曾祖母孝庄文皇后亲自带大的,德高望重。朝中还有两个关键人物的支持:一是九门提督、步军统领隆科多,意外之时可以控制京城。二是四川总督年羹尧,老十四胤祯大军的后路被他捏得死死的。

年羹尧画像

于是,从康熙五十七年,老十四胤祯被外派出征,一直没在京城久留,基本上大局已定。

此时的康熙年事已高,老十四胤祯要逐渐被排出权力中枢。最后一直陪在康熙身边的是雍正。

太庙

康熙六十年时,雍正赴盛京大祭祖陵,回来之后代祭太庙,可以断定,老十四基本无翻身余地了。终于,在1722年,康熙驾崩,传位于雍正。至此,九子夺嫡,帝归雍正。不是偶然,皆是大势。

四、九子夺嫡后每个人的下场:

大阿哥胤禔:被拘禁了一生。

二阿哥胤礽:被康熙下旨废掉了皇太子的位置并软禁终生。

三阿哥胤祉:他其实最主要的才能在于文学上,但依旧有心做君王,并想凭此讨康熙的欢心。但康熙也只是给了他一个亲王的位置,到了雍正时便找了个理由将他杀掉了。

四阿哥胤禛,他没有什么所说的,是这场战斗中的胜利者,最终继承了君王之位。

八阿哥胤禩:到了雍正上位后,更是对他各种挑剔,最终死于囚禁之中。

九阿哥胤禟,属于八阿哥党的,但也正是因为这样被雍正所惦记,最终在牢狱中被折磨而死。

十阿哥胤䄉,也是属于八阿哥党的,雍正上位后就被圈禁了,后被放出,最终被病死。

十三阿哥胤祥,他是四阿哥一党的,但由于生了一场大病一直都不能劳累,在雍正上位后,雍正待他极好,而他最后死于劳累。

十四阿哥胤禵,和四阿哥同父同母,但却是八阿哥一党的。所以在雍正上位以后,就派他去守皇陵,平平淡淡过了一生。

所以说,无情最是帝王家,九子夺嫡,不成功便成仁,成王败寇,失败了连个平民都做不了。

全文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