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长辈礼敬,长养恭敬心!康会长细讲《弟子规》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弟子规》,“路遇长, 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这句经文讲的是一件事情,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走路当中,遇到长者应该做到的礼节。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学生、学子,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我们对长者的恭敬,这个“敬”就是“爱” ,要时常保持这个心。
因为我们每天的生活会遇到很多的事情,为了让我们这颗敬人之心能够不断的圆满, 在生活当中不能忘记。如果能保持一直都不变,那我们的幸福也会源源不断。
“敬”我们以前常常讲“敬”,就是心里有对方,对方在我们的心里占有位置。遇到长者赶紧上前“疾趋揖”,就是给长者敬礼,这就是礼节。
当然,这个长者不是我们父母,也可能是我们的亲戚、老师,跟我们有血缘关系的,或者在生活当中对我们有恩的人,我们都要做到恭敬。
当然,我们的敬心对一切人都要有,但是在外表形式上还是要有所区别的。那么,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们在生活当中要历事练心,就是练我们这个敬人之心。要培养这颗恭敬长者的心,要时时刻刻保持,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想改变命运,都需要我们有这颗仁爱之心。
那么一定要从最低处开始做起,就是礼敬一切人。儒家的五伦大道,还有道德、仁、义、礼、智、信,“礼”是最低的层次。
我们练什么呢?就是让我们“修德”,就是养我们的“德”,就是提高我们良好的品质。就是养德,这个道德的“德”和得到的“得”是一个意思,就是在“礼”上用功,这么做可以得到什么呢?得到我们幸福的人生,使我们的家庭和谐幸福!
《弟子规》113件事都是练我们这个心,做人做事我们都要练,首先是礼敬父母。
孟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亲亲就是要孝顺父母,亲近父母;仁民就是仁爱。那么礼敬尊长,这就是仁爱的一部分,下一步就是仁民爱物,爱物不止是人,还有动物、植物、矿物都要爱。
我们在《心相篇》里也学到:“如何端揆首府,常怀济物之心”。这个济物就是孟子讲的爱物,就是存一切人好的意思,看谁都是看长处,因为你看他的长处你才能够尊重他!
所以说我们学《弟子规》不简单,我们不要小看,而且《弟子规》是长养我们敬心。有什么好处呢?有太大的好处了,为什么有些人没有得到好处呢?
原因是他不知道怎么用心,《弟子规》读了,好像也学了,但是没有用心,没有用心就不起作用!如何用心,比方说:我们在给孔老夫子鞠躬的时候要起恭敬心,这个恭敬心就是你不能胡思乱想,不能想东想西,这就是敬、就是顺。
鞠躬,鞠躬就是礼敬别人。“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能够做到这一件事,那就是不简单了,你就是对长者的“敬” ,你丝毫没有怨言,你看到长者急忙地跑过去作揖,长者不说话,我们在外面站着、听着他发话,是让你走,或者跟你说两句话,一般人早不耐烦了,转身走了,而我们为人学子不能这么做。
我们在生活当中,先从长者开始,要敬一切人,只有要从尊敬的长者开始,渐渐的扩大,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要练这个“敬心”,因为这颗心会让我们改变命运,会给我们带来福报,“敬心”是做人的最基本的“礼”。
我们看五常当中的:“仁、义、礼、智、信 ,“礼”排在第三位,第一是“仁”;第二是“义”;第三是“礼”。 “仁、义、礼、智、信”其实这些做到了就接近圣人了。
所以说我们学习《弟子规》绝非简单,在儒家全是在生活当中历事练心,从小我们在父母那儿培养了孝心和爱心,在生活当中做事就会圆融了。
《大学》里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是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就是在外边做事了。《大学》这个部分讲的就是儒家成圣人的方法,《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和《孟子》是力行,都是让我们扩大心量。
张载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都是在告诉我们要扩大心量。
所以说我们学《弟子规》要了解夫子,了解李毓秀夫子的这些善心、爱心,我们对学习《弟子规》就有了动力和信心了,他每句话都是在告诉我们要培养恭敬心,这样你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