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格局越来越大的人,不过是提升了自我认知
文/和雨似
曾国藩说过这样一句话:“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什么是格局?格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是指认知范围内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合起来称之为格局。在哲学上来说,格:指人格;局:指气度、胸怀。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面对同一个世界、同一件事,会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所以常说格局不一样,人生大不同。
不管是对自己,对别人还是对这个世界,在自我认知这件事上,特别能体现一个人的格局,想让格局越来越大,无外乎以下3个方面。
1.从自己出发
哲学家尼采说过:“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格局大的人,通常“知己”,不是朋友的那个知己,而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的知己,指的是“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等同于自我认知。其实,在古代就有“自我认知”,只不过叫“修身”,就是修养自身的品性。
你喜欢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人,有哪些能力,擅长什么,哪些方面不足,什么时候情绪容易起伏,你的目标是什么,怎么达成……这些你统统想过吗?
周国平也曾说过:“认识自己,过去的一切都有了解释,未来的一切都有了方向。而一个不认识自己的人就像无头的苍蝇,怎么都飞不准、飞不高、飞不远。一个人,真正的见地,从来不在于读过多少书,走过多长的路,而是对自我的认知。”
尤其是在迷茫和困惑的时候,重新审视自己的不足,再把握好方向,也是在“知己之后”。
总的来说,“知己”有三个好处:一是,你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限度在哪儿,可以调整努力的方向;二是,只有认识到自己之后,才能更好地去认识世界,避免思维的局限;三是,可以实现自我,成为真正的自己,这个是人生的顶级目标。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根本原因就在于认知的不同。真正高格局的人,不过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2.他人身上反馈回来
世界著名设计师山本耀司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我们才会了解自己。
那些格局大的人,往往有强大的包容心,也能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
因为他们懂得,世间大多人和事,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判定标准也不会只有一种。
要是用自己固有的认知去评判他人,注定只能活在井底。承认自己不够优秀,允许他人比你差太多,也允许他人比你强很多,允许他人的意见跟你不一样,自然会用平等的目光看待他人。
此时,原来你看不惯的事,当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时,或许就看清楚了;原来你看不懂的人,不过是立场不同罢了,当用对方的心态来体会,也许就会有不同。
当你不再用自己的尺子去度量别人时,反馈回自身,你的格局自然就大了。
所以,我们面对他人的评价,只顾做好自己,别人怎么说,那是别人的事,其实这种做法是错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自己,重新剖析自己。
3.提升对世界的认知
我们既然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么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总要产生关系。
在认知上,格局大的人会认为:对世界的认知层次越深,相应地,我们感受到的痛苦就越少。
简单来说,过去的见识、经历、思维、评价等等形成了一个人的认知,如果不升级的话,这些因素往往会困住一个人,所以我们会痛苦、迷茫、不知所措,找不到出口。
那么,怎样提升对世界的认知呢?
有句话说得很对:“读书能够让你跟死去的2000多年的人交流,跟不同地域的人、不同国家的人展开思想上的交流。”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可以从读书开始,也是获取智慧最简单的一种方式。
读书是为了接纳新事物,形成自己的认知,从而更好与世界相处。那些只匆匆行走而不愿去接纳新事物的人,很容易被时代抛弃。
再就是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因为你的生活层次往往是你身边的人决定的,你的格局就有多大,就会跟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想要提升自己的格局,需要扩大生活圈子,跟优秀的人同行。
你看世界的方式变了,心就跟着变了,纵然偶尔有痛苦,却打不垮你,你总会找到出路。
结语
杨绛先生曾说:假如说,人是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
但是,有很多人既不想当禽兽,也不想认识自己,也许是没意识到,看得到他人、世界,就是看不到自己;或者意识到了,却不愿意做出改变。
人活一世,总得有所求,才不枉费来这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