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社戏》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一一鲁迅的《社戏》
晚上,翻着学生作业,再次细读鲁迅的名篇《社戏》,虽是一篇自传性很强的小说,但还是不由让我对迅哥的这片童年乐土无限神往。
年少时读不懂鲁迅,行走不惑再读,别是一番滋味。那个隔着岁月的烟尘和战斗的硝烟能欣然拾起童年趣事的男人,该是一个多么有趣而不失温柔的人。
读《社戏》,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是远处的小桥,戏台,如山的人和支着长篙的乌篷船。
而“我”怀念的不仅仅是那戏,更是那夜,那豆,那村里的小伙伴,那样的生活,那样的童年!
读着那句:在平桥村,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而“我”在这里,受到许多优待。
我想:“我”记忆中的“乐土”——平桥村,也不仅仅指平桥村,它是作者精心营造的新的“桃花源”。在这里,人情纯朴,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宁静、温馨。
重读《社戏》,让我捡拾那些未曾留意的童趣,仿佛也回到那无忧无虑的童年和美好淳朴的乡村。
迅哥有他的平桥村,我有我的瑶坑村。这些日子,我回了乡下小村庄小住。
一路遇见都是亲切的微笑和问候。此刻,我认不认得或她们记不记得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乡邻乡亲那亲切的乡味。
这个特别的春节,遇上一场突如袭来的疫情,让我们有了更多时间静心思考。
人生所有的繁华和热闹在不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在,家在。我们可以永远是个孩子。可以在这里留恋,依偎,寻觅温暖。
这场疫情危机,也让我好好的作了自我反思。因为有我妈和我乡下小村庄的家人们和他们的菜园,我才可以安心、安全、自在的宅家“躺贡”。
所以,很多时候,我更愿意去怀念乡村的简单和质朴。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人的身体和灵魂才能自由舒展啊。
晚上,家人围坐闲聊,小叔说真正退休了,和婶婶一起在屋前空地多开辟几处菜园,种点新鲜蔬菜;屋后围个篱笆养上鸡鸭。咱老爸和老妈也一起帮忙,在小院里养花弄草。然后他们负责我们几个兄弟姐妹的新鲜蔬菜供应。乡下老屋也都翻新了,偶尔有空让我们回家可以小住。
每每回老屋看看,远远的看着袅袅升起的炊烟。那是家的味道!好期待,老去的那一天,我也放下忙碌。
守着一方庭院,种半亩花草,读几行文字,写半点思绪,煮半点闲时光,陪一个懂你的心。
不闻身边的喧嚣嘈杂,只让心安静!如此,静好!享受一世安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