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京胡的“五难”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来源:梦笔山人的博客)
学京胡六七年了,琴龄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拉到这个程度,还真应了那句话:越拉越觉得难拉,越拉越不敢拉。
我的体会:
一、右手比左手难。行家都说“三分左手,七分右手”,原来我还不以为然,现在却深有体会。琴声是靠右手运弓奏出来的,右手功力不到,想要的音出不来,出来的音不瓷实,不流畅,磕磕巴巴的。
二、西皮比二黄难。西皮用的是切把法,左手食指要管4、5两个音,无名指要管7和高音1、2三个音,音准的掌控比较难。
三、高调门的比低调门的难。高调门的,如老旦唱腔,京胡弦绷得紧,硬度大,手指摁弦的力度和弓子与弦的摩擦力相应要大,声音要拉得饱满不易,技巧的运用也难以得心应手。
四、拉内弦比拉外弦难。难也难在运弓上,总感到内弦运弓没有外弦顺畅,有时显得疙疙瘩瘩。
五、慢长弓、快弓比中速弓难。张派唱腔、京胡独奏曲较多地用到慢长弓,一弓下来,既要达到规定的时值,又要有适当的音量,还要保持声音的平稳、均衡。运弓过快,时值不够;过慢过轻,音量太虚,甚至两根弦一齐出声。如果要求由强转弱,或由弱转强,那就更难了。快弓也难,我现在可能只达到16分音符每分钟160拍左右,必须达到每分钟180拍,而且音符清楚,有颗粒感,才是真正过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