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中国通史」第七讲:晋国内乱给周朝带来哪些影响?

今天我们要讲一个事件,这个事件给周朝的历史发展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从而完全暴露了周王朝内部的矛盾,改变了历史的进程,那就是晋国的内乱。

前面讲到西周的宗法制度,其中面临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那就是大宗与小宗之间的矛盾,虽然同为大小宗的兄弟,但是几代之后,彼此血缘关系疏远,最终会引发内部矛盾,而这种危机就在晋国上演了。

首先,要说下晋国的情况,到了春秋时期,晋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从地理位置上,包括现今山西大部分地区、河南西北部、河北南部这一广阔的区域,面积上仅次于楚国。

春秋初期晋国的周边形势图

我们对比一下晋国与其他几个大国就明白晋国的地位:在春秋的时候,温度比现在要高,楚国过于湿热,蛮夷之地;齐国在东方,靠近海边,略微偏远,距离中原有一段距离;秦国处于西部,经常面对犬戎的入侵;唯有晋国地处山西南部这一带,可以俯冲中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并且周朝时期温度比现在要温润得多,晋国领土比现在更适合农业耕作,所以晋国的人口在当时的诸侯国中,也是首屈一指。

晋国不仅从地域、人口上相对于其他诸侯国来说都具有优势,而且晋国还是周朝的同宗。晋国的始祖姬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小时候跟周成王一起玩耍,周成王拿起桐树叶戏称“就以此封你吧”。

当时辅佐周成王的大臣周公旦就恭贺周成王,可是成王说自己刚才仅仅是戏言。周公旦说:“天子无戏言。”于是,就将姬叔虞分封到了晋国这块地方。

后来随着晋国领土不断地扩张,再加上晋国和北方的狄人频繁征战,军事战斗力也很强大,国势越来越强势。

可以说,当西周灭亡之后,周王室东迁之后,晋国无形中就成了中原诸侯国的重要领导者,也是周王朝秩序的守护者。然而,正因如此,晋国的内乱给周王朝的秩序带来了重大的冲击。

在前两节中说到过,周王朝的制度中有个非常重要的风险,那就是大宗与小宗之间的矛盾。随着征战、领土扩张,如果小宗强势,就有可能取代大宗的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周朝的礼制就会出现混乱,最终带来王朝的崩溃,而晋国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代表。

公元前745年,也就是周平王东迁到洛阳,建立东周之后的第十六个年头,晋国国君晋昭侯分封他的叔父姬成师于曲沃,曲沃也就在现今的山西省临汾市境内。

但是曲沃这个地方很大,比当时晋国的都城“翼城”还要大,按照当时周朝的礼制,分封的小诸侯都城是绝对不能超越原先分封诸侯都城的三分之一的。

所以,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非常严重的祸根。姬成师当年五十八岁,能力和品德出众,曲沃在姬成师的领导之下,日益壮大。

而相反晋昭侯却因能力平庸,无法驾驭群臣,被手下大臣潘父所杀。潘父准备迎接姬成师为晋国国君。

但是晋国人不同意,上下起来反抗,杀掉了潘父。从这件事情上看,潘父很有可能是暗中受姬成师唆使,并且成为了替死鬼。

因为晋国人反对,姬成师没有进入翼城,由此也郁郁而终。但是,曲沃却逐渐地强大了起来。姬成师的儿子庄伯继位之后,晋国的国君是晋昭侯的儿子,那么关系更加疏远了,于是,争斗直接明面化了。

公元前724年,庄伯竟然直接派人到晋国翼城把晋昭侯之子晋孝侯给刺杀了。后来晋国人见到这个消息,非常恼怒,齐心协力奋击庄伯,当时的周天子是周平王也派兵参加,最终将庄伯打败,但是曲沃的实力已经可以直接对抗晋国了。

此时的周天子,仍然有一定的权威,并且也是站在晋国国君这一边的,维持着周朝的礼制。

到了公元前718年,当时的周平王已经去世两年了,即位的周天子是周桓王。周桓王是个比较唯利是图的人,并且竟然接受庄伯的贿赂一起讨伐晋国,晋国大败。

可是,这时候的庄伯已经过于自负了,竟然背叛了周桓王,导致周桓王号召诸侯一起讨庄伯,最终庄伯战败逃回了曲沃。从此之后,曲沃实力实际上已经逐渐超越了晋国。

周桓王见利忘义,竟然联合小宗曲沃讨伐大宗晋国,带头破坏周朝的礼制,周天子的威望也严重受损,周朝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鼎盛时期晋国出土的文物

在随后的十多年中,曲沃和晋国不断地争战,并且曲沃实力越来越强。与此同时的是,就是周天子的威望也越来越衰弱。而在周朝旁边的另外一个国家郑国不断吞并临近国家,越来越强大了起来。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和郑庄公发生了矛盾,周桓王联合临近国家陈国、卫国等,亲自带兵讨伐郑庄公,可惜被郑庄公打得狼狼大败,并且周桓王肩头上还被射了一箭,周天子的威严从此扫地。

周天子也不再那么崇高与神圣,以下犯上的行为在春秋开始逐渐普遍了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曲沃也越来越开始放肆了起来,曲沃武公竟然直接将晋国国君晋小子侯召到曲沃,然后直接给杀掉了。

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晋国实力已经完全落后于曲沃,晋国国君竟然彻底慑服于曲沃强大的军事实力。

但是周桓王本身对曲沃的反复无常表示不满,再加上在自己国土内将晋国国君杀掉,这是严重的违背周礼行为,给整个周王朝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于是再次号召诸侯讨伐曲沃。曲沃武公在周桓王和诸多诸侯国的讨伐下再次战败。

由此可以看出,周桓王在位的时候,周天子尚存有一丝余威。但是,晋国在曲沃面前基本上是不堪一击了。

二十八年后,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再次讨伐晋国,将晋国国君处死,同时贿赂当时的周天子周釐王。周釐王一方面贪图利益,另外一方面也无力讨伐曲沃,于是,干脆承认了曲沃武公的合法地位,继承了晋国的爵位,由此曲沃武公就变成了晋武公。而原先晋国大宗比较亲近的后代几乎被消灭殆尽。

而春秋的历史上,争斗了六十七年的“曲沃代翼”事件至此结束了。由此,晋国的小宗取代了大宗,并且弑杀五位国君,血腥而又暴力的斗争以曲沃的完胜而最终。

在这个事件过程中,周天子参与了多次干预,并且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但是到了后来,周天子越来越力不从心,最终无奈之下,承认了晋武公的合法性,由此,周天子再也难以真正的号令诸侯。

晋国作为周王朝的同姓国家,因为实力强、疆域广、血缘关系近、地位高,成为诸侯国中的标志性国家。但是,竟然出现严重内乱,大宗被小宗所灭,这表明周朝的礼制已经名存实亡了,混乱的局面即将到来。

对于晋国来说,开创了小宗僭越大宗的先河,导致在后来春秋时期,僭越越来越严重。并且晋武公作为小宗上位,得位不稳,于是对其他宗室严加防范。

最终,晋武公之子晋献公捕杀了绝大多数的晋国宗室公子,而晋国的国君实力一方面加强了,但是另外一方面宗室和大臣之间的权力平衡被打破。晋国失去了宗室的维护力量,权力逐步落入到了公卿大臣之手。

晋国出现了六大家臣轮流把持朝政的局面,最终导致了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

晋国的内乱,表明周天子影响力的衰落,周天子的号令天下的权力,逐渐被诸侯强国所取代。

公元前685年,齐国的齐桓公即位,任用管仲为宰相,富国强兵,替代周天子号令诸侯,最终成为了“春秋五霸”的第一位霸主。由此,孔子所说的“天子有道,礼乐政府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已经终结,“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已经到来。

强大的诸侯国开始代替周天子对天下发号施令,这也意味着“王道”已经开始没落,霸道时代的来临,东周逐渐滑入了新的政治轨道当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