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关酒,只有醉
画|安安
所谓年少轻狂!
也或多或少与酒有些关系吧!那些生日派对、学期结束后的小聚、毕业前的狂欢。
乃至被失恋被劈腿后略显夸张的痛苦表演中,难免都会闪现酒的身影。
只是那时的喝酒吧!
往往是一个偶发性行为,对成人社交的某种程度的模仿。谈不上有多喜欢,不过是出于具体情境下的社会性反应。
比如需要暖场,需要大家碰杯表达各种同学情谊,需要深入且兴奋的探讨“恋爱”这个话题。
也就是说,年少喝的那些酒。
大多是热闹的、囫囵的、应景的,直截了当的买醉,或者诉诸于暂时忘却痛苦、愁绪的一种途径。
酒不过是个中介,并非不可替代。
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果汁也有酒的功效,我们肯定会改喝果汁。
对于年轻人来说,果汁口感更好不是吗?
我也是狠狠醉过几次的人,其中一次喝的是白的,甚至不是拿杯子喝。
而是喝汤的小碗,各自盛半碗,大约二两,比赛谁先喝完。
于是屏住呼吸,一溜儿全灌下去,口腔里除了仿佛漂浮着灰尘味的恶心,全无感觉,仿佛味蕾都被酒精杀死了。
而那种大醉、狂吐之后极度的虚弱,给人大面积的萎靡、滑落,以至之后半年,一闻到白酒的酒曲味,就条件反射地想抱着马桶呕吐。
起死回生以后,我再没那样与人拼过酒。
过了30岁,逐渐练出一种技能,只要在饭局中嗅出一丝拼酒的迹象。
我都会坚称自己不!喝!酒!
酒不是拿来拼的,是用来品的。我喜欢与熟悉的人在小聚中来点酒,黄酒或清酒或红酒。
在酒的烘托中,聊天氛围更轻松,也会互相敬酒,但绝不劝酒,更不会醉到失态。
而且貌似随着年龄渐长,我对酒的认知、感受也在进化,如果说喝酒在我二十多岁时,只是一个偶尔为之的消遣。
30岁以后,却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即便独处,我都有兴致,弄一碟水果,两碟下酒菜,一壶小酒。
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式摆好,然后就着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慢慢吃,慢慢喝。
有时我觉得,也许这就是年龄给予我们的丰富性吧。
很年轻时,不计后果,猛喝猛醉,却不晓得酒的奥妙、神奇,这种任性和土气和狗血经常美其名曰,青春。青春无关酒,只有醉。
但到一定时候,我觉得这个节点就是30岁,喝酒的姿态开始往里收,从前的虚张声势逐渐让位于一种整体的克制。
那种傻帽似的牛饮乃至醉到一塌糊涂、丑态尽现,不但不值得傲娇,还是羞耻。
克制的享受酒赋予的神经的飞扬,是对酒的尊重,对自己的尊重。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