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仁尺量天下 —— 仁是人的尺度论​

古希腊普罗泰戈拉的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对人本主义最精炼的概括。那么,人类本身的程度是什么呢?东海有一句无名之言,可以代表仁本主义的回答:仁是人的尺度。仁尺者,仁本主义之立场观点方法也。
仁尺意味着仁义度。大仁必义,大义必仁。仁义是仁本主义文化和政治的最高原则,形上形下,天道人道,五常五伦,内圣外王,统归于仁义二字。故仁义可以作为一切的人类和人类的一切的最高标准,作为衡量优劣、是非、义利、正邪、善恶、华夷、人禽的第一标准。
仁义度高,就是有得乎道。真德必有践履,内功必然外显,那是藏也藏不了、掩也掩不住的。有德者必有其相应的气象、格调和人生态度,甚至其举止眼光中都会洋溢出来。而言行又是衡量德性最重要的两大标准。有德者必有其言,必有其行。尤其是置身于反常社会,面对邪恶势力,有德者的言行必然高度正义。
仁义度越高,品格越美好。孔子把人分成五个层次: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孟子也把人分为五个等级:善人,信人,美人,大人,圣人。东海将优秀人物分为超一流、一流、二流、三流共四种。
超一流,道统传人,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孟程朱王等。
第一流,历代大儒醇儒,如陆贾、贾谊、王通、韩愈、周敦颐、张载、范仲淹、陆九渊、司马光、王船山、曾国藩等等。
第二流,儒门杂家和正义外道中的大思想界大政治家,一些为民为国功勋卓著的英雄豪杰。如老子、管子、荀子、慧能、晏子、子产、张良、孔明、岳飞等等。
第三流,影响巨大的大艺术家、大科学家和大诗人。东海旧作《误我者李白,度我者孔子》将杜甫李白说成二三流,就是根据这个标准而论,并非故意贬低。李杜诗词,自有不可磨灭的光辉,如韩愈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仅论诗艺,他们又堪称超一流,无愧诗圣诗仙也。
分而言之为三,三种人;合而言之为一,都是人世间特别优秀、美好、伟大的人物,都是人中龙凤,值得天下后世尊敬、赞颂和学习。
以仁尺衡量,百年来的知识群体,无疑是最无知无畏无文化的群体,在朝无非谄媚奸佞或帮凶助恶之臣,在野大多蝇营狗苟和巧言令色之士。民国时期还有些装腔作势、卖直沽名的伪君子,后来连伪君子都罕见了,一切赤裸裸,赤裸裸的信邪、赤裸裸的逢恶,包括逢君之恶、逢民之恶。
仁尺可以量人物,也可以量学术。例如,以仁尺量佛学,虽然极高明,未能道中庸;虽有得乎道,未能尽伦常、通人道,乃有漏之学,漏掉了伦常和政治,不足以齐治平,这是最严重的漏。念其得乎道之一端,于修身善身颇有裨益,故可在未来王道政治、礼乐制度框架之下,与道家并列为中华文化辅统。
仁尺可以量政治。仁义即中道,仁尺即中道标准,中道的谱系即道统。非常认同康晓光同仁的一个论断:“凡是不符合儒家道统的中国政府都是非法的”。东海《中国历史精神》一书就是以此判断历代王朝的。符合儒家道统的政权为中华正统,偏离者为偏统,违背者非中华。
仁尺可以量世界。以中国解释西方,就是以中道标准去衡量和解释西方。龚鹏程先生《一切以西方模式解释中国的讲法,都该停下来》一文,标题极好。西方模式有两种,传统的神本主义模式和现代的人本主义模式。两种模式都不足以解释中国。
我认为有必要补充一句,一切以苏俄模式解释中国的讲法,更该停下来。苏俄模式即马列主义模式,物本主义模式。以苏俄模式解释中国的讲法,发端于五四,主流于四九,至今泛滥成灾。正确的选择是以中国模式解释中国、西方和世界。
中国模式即儒家模式,以中道标准,中华模式,仁本主义模式,是最正确的文化和文明模式。以中国解释世界,就是以仁本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释世界上的一切,包括古今中西种种意识形态、政治形态和文明模式。
个体道德成长是仁义度提高的表现,社会文明进步也是仁义度上升的过程。外王学将人类社会分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阶段,意味着仁义度两次历史性的暴涨。从据乱世涨到升平世,还会不断反复,进而复退;从升平世涨入太平世,人类文明便永不再退。详见东海《大同文明永不退——历史循环上升论》一文。
注意,仁是人的尺度与“人是万物的尺度”并不矛盾。仁本主义在政治上以民为本,就是以民为尺;在宇宙万物中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尺。仁本主义涵盖人本主义,仁是人和社会的尺度,也是人和万物的尺度。
五伦是仁尺,五常更是仁尺,仁本主义五观也是仁尺。十五仁尺并用,宇宙万物、天下万事、人道万理一切无所遁形,一切明辨无遗,一切如示诸掌。或者说,像打开了十五只法眼,可以对宇宙和生命真相、道德和政治真谛、历史和社会真理洞若观火。详见《仁本主义》一书和《儒家五大界碑》诸文。自勉联曰:
手提仁尺量天下,头撞晨钟觉后知。

仁是人格的核心,仁义度即良知度越高,人格越健美。以仁为尺,一切优劣、是非、义利、正邪、善恶、王霸、华夷、人禽、君子小人、圣贤盗贼、天理人欲等等,都可以得到最公正而细致的分辨。晨钟喻真理,“觉后知”用《孟子》“先知觉后知”典。

或谓“后知”与“天下”对不上。答:这是宽对。“后”有君义,自可对“天”。“知”与“智”通假,智与下都是形容词,自可相对。或谓“撞”字俗。答曰:大俗不俗,君子笔下无俗字,何况“撞”字不俗。李贺有句“撞钟饮酒行射天”,汉诗有句“撞钟伐鼓声中诗”,李隆基有句“撞钟角牴陈”,何俗之有。“撞”字用在这里,响亮有力,最能体现文化人启蒙弘道的热诚,既不必改,亦不可改。
谨以此联与同仁们共勉。

大同文明永不退——历史循环上升论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