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裆与裆劲

《拳论》中所说:“肾囊两旁谓之裆。” 裆有圆裆、吊裆、裹裆、尖裆、荡裆等姿势:
一、圆裆就是两胯根与膝盖撑圆,而又有相合之意。圆裆能保持裆部的松畅,同时使跨部放松.利于“中节”的主宰作用发挥。
二、吊裆指裆部开圆坐落.从头顶百会穴到裆部会阴穴之间,仿佛有一条无形的线垂直吊着.使全身动作显得轻灵沉着,且轻灵而不飘浮、沉着而不重滞。
三、裹裆,即两膝向内裹合.臀部与大腿浑然前收.两腿虚虚相应,以保持囤裆之势。
四、夹裆。也叫尖裆.指裆部成人字型,两腿相夹.裆顶尖突,为圆裆之大忌。
五、荡裆.也称塌裆.指沉胯过度,臀尖低于两膝.膝关节有死弯,裆劲不能收敛上升.两腿外侧也因而虚浮.致使虚实变换不灵.犯了转换不灵的毛病。
六、扣裆,指在实施马步冲拳或掩手肱拳时.裆劲为配合腰胯的旋转劲发力.冲拳一侧的胯略向里扣.以增强爆发力的强度.
显然,上述诸裆中.圆裆、吊裆为“正”。为正确的姿势。夹裆、荡裆为“病”.为错误的姿势。而裹裆、扣裆为行拳中的瞬时的辅助动作.不能形成定势。相对于圆裆来说,荡裆为“过”。夹裆为“不及”,“过犹不及”为“病”也。
在诸裆中.圆裆最为重要,因为只有做好圆裆.才能克服夹裆和荡裆之病:只有圆裆,才能使吊裆做得更好:只有圆裆,才能节节贯串地劲起脚根发于腿、上升腰脊形于手。在发力时.稍加扣裆使裆劲发挥更大的作用。
实践证明。做好圆裆并非易事。特别是中老年人.由于受生理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圆裆的要求.多犯夹裆的毛病。但只要坚持修炼.还是可以达到一定境界的。
裆既要圆,又要虚:既要松,又要活。圆、虚、松、活.是拳术对裆的基本要求。虚圆同在、松活并存.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胯根撑开.两膝有微向里扣之意,裆自然能圆。即使两膝微外开.而两大腿外侧往里合,胯根撑开.同样能起到圆裆的作用。圆裆时.会阴处虚虚上提,此处的有不使下荡之意.裆自然皮能虚。
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说:“下腰功.尻微翻起,裆劲自然合住。”又说:“尻骨、环跳撅起来.里边腿根撑开裆自开,两膝合住裆自然圆。”鄙人照理练之.始终不得要领.难以达到要求.因为“尻微翻起”、“尻骨、环跳撅起来”势必突臀。
臀突,命门处的腰椎就无法竖直。脊柱不能竖直.就不能实现吊裆.裆自然不能虚圆。而采取“尾闾内收,兜住丹田,命门后突,提顶吊裆”的办法.却能达到圆裆的目的。腰胯松活.裆自松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