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八段锦”深似海,我练到第三轮,也只留下海一般敬畏
楠天下的太阳花/文
一
我在分享我每天的八段锦训练记录时,有个读者说,“八段锦挺简单的,一个小时就学会了。”
当时,我第一反应是我好笨。我正进行“21天八段锦第三轮习惯训练计划”,抛开此轮,我至少已练习42天,每次13分钟,相当于练习了9小时。
但我依然感觉我没有练会,练好,练熟。
笨鸟从来不怕,只要先飞。我每一个13分钟,都在刻意练习,用详细的打卡记录我操练八段锦的每一个些微的进步。
第三个21天又结束了,与之相应的是第三轮八段锦复盘来了。此刻回想,八段锦绝不简单。人们习惯说中国文华博大精深,今天,我把这四个字用在八段锦上面,一点没毛病。
回顾这21天八段锦习惯践行计划,我不得不感叹:一入“八段锦”深似海啊!
二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又翻了翻前期的“21天八段锦第三轮习惯训练计划”,顿时傻帽儿了。
第一轮,看着视频练;
第二轮,盲练;
第三轮即本次目标:练得更好。
本以为此轮练习后,我能大功告成,自学结业了。正如当初的计划所说,争取在第三轮做到“动作衔接到位、呼吸动作相配、每式舒展流畅”。
这就是我说我傻的地方!
哈他瑜伽追求的身心灵合一,难道八段锦就练个“形”或“型”?我们的前辈就那么肤浅?不怪前人水平坏,只怪自己眼界低。
八段锦动作像了,只是八段锦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也才摸到八段锦最外外外边的边儿。
当我刻意练完八段锦第三轮二十一天后,对于八段锦,我只留下海一般的敬畏。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三
21天,每天记录3-5条细节或改变。所以,海一般的敬畏,何来?一言难尽啊。
还是以我一贯的模型进行复盘归纳吧,我的思路清晰,你看的眼路才明晰。
在这不长的21天里面,我在八段锦意识上得到两重升级,相当于经历了三种关于八段锦的认知或理念。
①外形似;
②内动似;
③息似甚或气或神似。
本来,第三轮八段锦我的目标就是追求神似,并已纠正了大量的形体细节。
A,套路之间的衔接:每套动作转换之间,双手抱在腹部骻前;套路之间加一次停顿动作,体现节奏感;与套路匹配的呼吸有了“注气”的时光。等等。
B,每个套路内的动作完善:第五套摇头摆尾摆得更好了;第六套前的双手在腋部的反穿动作更优美了;第四套往后瞧回来时,双掌向下,我以前是向后;第二套拉弓时,平于肩膀,且达到肩臂转折处;等等。
C,至于动作流畅,有三个证据说明我进步挺大:以前会有记不住动作卡壳了,现在没有了;动作与呼吸匹配得较好,还可一顿一挫的节奏感,虽然不完美;动作能够到位流畅,比如肩膀向上可笔直到耳朵正位处,以前是不行的;等等。
从上可看出,我在八段锦的形似路上,虽然依然不够完美,但可拉出去溜一圈了。
四
但是,在另外的两个层面,我越来越变得成为小白了。有一句话形容特别贴切:学得越多,越发现懂的不多。
我就发现,形似最好模拟和学习,还有练习八段锦身体内在的动作呢?
这包括两类:套路的“住气”处;什么时候提肛收腹,这是形似上面无法清晰确定的动作。
我只知道按照个人的动作自然配合呼吸进行,但到底什么时候呼或吸更好?何时注气?没有准确地认知。这是我的第一重升级。且是当前依然困惑的地方。
第二重升级是,我只在练习八段锦,每套“锦”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不懂。这套动作为什么要这样做?不懂。有没有正确的意念辅佐八段锦练习?不懂。既然八段锦是健身气功,八段锦有修炼气么?不懂。八段锦练得出神入化,是什么样子?有什么追求的终极目标?不懂。
这一连串不懂,让我感觉八段锦简直就是大海一般浩翰无穷。我越练习,越发现自己成了货真价实的小白。
我对八段锦的敬畏也如涛涛海水一样,没有穷尽。
第三轮八段锦练习,我既有了明显的收获,但是,八段锦反而为我打开了更大的世界,让我去探索“她”,研究“她”,人类的好奇心和我自身的未知欲在这个时候融为一体了。
我期待着后面进行八九轮,甚至八九十轮的反复练习,以探求八段锦这一宝藏,让它为我们的健康服务。
这就是我“21天八段锦第三轮习惯训练计划”的复盘。
END。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