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表哥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水乡有一缕袅的炊烟,水乡飘逸一片片轻云……
我的家乡在盐城,素有“水乡明珠”之称,那里没有巍峨的高山,也没有莽莽的林海,有的是悠久的历史,人文荟萃和自然优美的风光。
我的外祖父母在世时,善施助人,深得乡民尊重。生有一子一女,女儿即我的母亲,儿子即我舅父王章。1950年舅父携妻带子王赣骏兄妹四人去了台湾,历任台湾招商局高雄分局经理、复兴航业公司副总经理、盐城同乡会理事等职,享年58岁,病逝台北。
我的表哥王赣骏于1940年6月16日出生在江西省赣县,乳名“龙龙”,江西简称“赣”,他的学名第一个字取其意用“赣”,以志纪念。表哥年长我半年,小时候和他在镇江、上海等地一起寄读过幼儿园和小学校,留下了一些儿时的印象。
听老人说,王赣骏3岁那年,有一次在船上玩耍,掉到了汹涌的嘉陵江中,他机智地抓住一个漂浮的竹竿,却好被一位渔民看到,把他救了上来,拾得了一条小命。中国有句古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后来的经历正好应验了这句古语。
王赣骏从小就立志想当科学家,年幼时,显示出聪明和才华,他喜欢“破坏”,什么宝贝到了他的手里可能就完了。家里有一只古色古香的钟曾被他卸了八大块。舅父母给他买的飞机、汽车玩具一到他手上,就被拆成一堆零件,不过几天后,又重新组装起来。勤动手、勤动脑是他从小养成的习惯。
8岁那年,我和他都在上海正志小学(现名常熟路小学)读过书。表哥为人老实,整天低着个头,不吭声,同学们叫他“王大憨”。
1952年,表哥王赣骏随父母由香港迁居台湾,在高雄一所子弟学校----高雄静修国民小学读书。这所学校条件比较好,学生大多是从大陆来的,好多是在招商局、海关、要塞任职官员的子弟。小学班上只有十九位学生,他成绩排在五、六名之间,并不突出,但脑筋灵活,对自然课有浓厚的好奇心,对记忆性功课不感兴趣,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小学毕业时,王赣骏成绩是学校的前5名,学校发奖,得到了一支钢笔。他正在高兴时,同学家长议论,一个说:“过去发毕业奖发到前3名,这次怎么发到前5名呢?”另一个说:“这个第5名的爸爸是校董,所以才发到第5名。”听到这话,王赣骏的心像被针扎似的,自尊受到极大伤害。他感到这个奖品不光彩,是被照顾沾父亲的光。他跑出门外,把钢笔摔碎了。
王赣骏跟所有孩子一样,小时候就憧憬有飞天的本领,神话故事中那些腾云驾雾、上天自如的部分,总是让他听得入神。爱看武侠小说,特别佩服那些会“轻功”的人,还和小伙伴们到山上练功,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身轻如燕、飞檐走壁”,只要一抬腿,就能跃上高空。
在台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时,他最讨厌背书,不像一些死读书的学生,斤斤计较考试分数。他对数理科目有兴趣,成绩拔尖,他说“其它成绩马马虎虎”。老爱提问题,是个有名的“问题”学生,不仅在学校问,回到家里也问,问得大人翻资料都应付不了。课外活动也很活跃,曾是师大附中仪仗队的灵魂人物,也曾与班友组织篮球队,担任前锋。现在仍然健在的附中唐玉凤老师,对王赣骏今天的成功,依然感到自豪,想起学生时代的王赣骏,还得“数落”几句;“他在学校相当调皮。但王赣骏聪明慧黠,会让每一个与他接触过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他也有过一次惨痛的失败经验,在念师大附中时,因为心浮气躁再加上贪玩,在大学联考时,居然惨遭滑铁卢,榜上无名。虽然他父亲并未责备他,反而要他继承轮船公司的衣钵,上船工作,但王赣骏说,名落孙山让他产生了“失败者的觉醒”——痛心检讨自己”,花很多心思去想如何扳回颓势,最后“终于认定,没考上大学,也必须向自己证明,我有读大学的能力。”他暂时接受父亲的安排,到轮船公司工作,在香港买了一本原文的大学微积分,船靠洛杉矶时,又买了一本大学基础物理,“我要证明我也念得来”,他每天花8个小时查英文单字,苦读这两本书。虽然说不上悬梁刺股,但“失败者的觉醒”使他意志坚定,全靠自修读完这两本教科书,做完书中所有的习题。一年后,他申请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主修物理,因为那一年的自修苦读,使他的数理成绩不但不落人后,反而名列前茅,读完第一学期就拿到全额奖学金。离开加大后,他进入太空总署喷气推进实验室工作,终于成为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华人。
1985年,王赣骏搭载美国“挑战者号”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位实现太空飞行梦的华人。当年完成以后,王赣骏成为两岸非常追捧的一位太空英雄。王赣骏随后也回到台湾母校师大附中进行演讲,并出版了一本书《我能,你也能》。
王赣骏在这本书中,以他的亲身经历,说明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重要的是,你必须有这种“失败者的觉醒”。 有时候,“跌倒了再爬起来”比“没有跌倒”更值得珍惜,也更令人怀念。失败是人们最不愿意见到的,但是失败未必不是好事。曾有人说过:“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面对失败。”因此,当你失败之后,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智慧,也可以增加反败为胜的机会。你要勇敢地正视它,以积极的态度寻找应变的办法,而不是一个劲地怨天尤人,一味地将失败带入下一个地点。只有善待失败的教训,才会反败为胜。
作为一个华人,要想成为美国航天飞机的飞行人员,其中困难不言而喻。“每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困难,会遇到失败,假如你真正喜欢你的工作,你就绝对不会放弃,绝对不会接受失败的定论。”王赣骏希望年轻的学子们能从他的经历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王赣骏(Taylor Wang)1963年开始从台湾赴美国留学。1967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系毕业,翌年获硕士学位。后在该校研究院深造,攻读固态物理、流体力学和声学。1971年获博士学位后在母校任助理教授一年,1972年1月份受聘到美国航天局所属的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喷气推动实验室任主任,兼加利福尼亚大学客座教授。1974年,他提出在宇宙飞船上做“零地心吸力的液状况”实验的建议,这在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1976年,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又称太空总署)公开征求在宇宙飞船上进行的科学实验项目,结果在全美共500多个应征计划中,王赣骏的“失重状态下的流体力学情况”项目成为获准接纳的14个项目之一。1978年夏末,美国航天局向王赣骏发出函件,正式通知他接受太空实验的飞行任务,并表示:“荣幸地向你祝贺”。王赣骏说,“我能被选上,就是在对的时间选择对的人,我有这个根底,机会正好给了我,我也抓住了这个机会。”
1985年4月29日格林尼治时间16时02分,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太空中心发射到太空,离开了地面,进行了第17次飞行。王赣骏和另一位科学家冯登伯格以及五位职业宇航员一起,飞进神秘而又绚丽多彩的太空。和两只松鼠猴及24只白鼠进行了飞行科学实验。飞行速度超音速25倍,他们一共飞行290万英里,围着地球轨道转了110圈,历时168小时。王赣骏排除了各种故障,成功地完成了一周的科学研究的飞行任务。于5月7日凌晨0时11分,“挑战者号”安全地降落在美国队加州爱德华空军基地。王赣骏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华人,也是第一位到太空操作自己设计的实验仪器,从事自己研究项目的华裔科学家。
王赣骏从太空回来,在爱德华空军基地登陆
虽然王赣骏已旅居海外多年,也已加入美国国籍,但他觉得自己永远是炎黄子孙,是中国人的儿子。上太空时特地携带了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以标志中国人民登上太空。1985年7月6日应中国航天部邀请,回国访问一个星期。第一站到北京,王赣骏就亲手将这面五星红旗赠给国家领导人。
带上太空的还有中国名茶及录有中国歌曲的磁带,他在航天飞机上品尝和欣赏。自己穿的宇宙服上还缝上了一个中国古代太极图的臂章。将王氏宗亲会的旗帜也带上了太空,以纪念炎黄子孙的光荣。
航天飞机以90分钟的速度绕地球一周,看到许多日落日出美景,他从飞船的窗子向外看,观察自己所居住的地球。“从太空上看,地球真的是非常漂亮。很震撼,那种美是很难描述的,只要你看到,你从心底就会有一种强烈的保护地球的感觉,这是一个这么完美的地球。”王赣骏说,太空之行让他和同事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博大,超越了国界的概念,而且很多人回来之后都很注重环保,因为实在是不忍心再去破坏那么美但又脆弱的地球。1990年,王赣骏就曾在联合国大会为“仅有一个地球日”致辞,呼吁大家关爱我们的家园——地球。
王赣骏在太空上
在1985年那次访问中,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全校2100多名少先队员给王赣骏博士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祝贺信,并寄去一包家乡的泥士。王赣骏因为没有时间回故乡看看,便抽空给小朋友寄了一封亲笔信,信中说“家乡的泥士比其它什么礼物都珍贵。”他返美后,去台湾探亲,将带回的家乡泥士赠送给盐城同乡会,在场的盐城乡亲欢声雷动,有的激动得流出泪花,显示出对家乡的思恋之情。
2012年3月31日,王赣俊参加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的“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2011—2012颁奖典礼”,获得了“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此前,获得该奖项的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科学巨人钱学森和当代文豪、武侠巨匠金庸等人。这次增添了首位华裔太空人王赣俊。
王赣俊荣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他发表了大约200余篇期刊文章,并且拥有在液泡动力学,液滴碰撞和结合,附电液滴动力学,无容积材料科学和或干细胞移植等领域的28 个美国专利。他的实验项目又先后在1992美国微重力实验室1(USML-1)和1995年的美国微重力实验室2(USML-2)上执行。获列入《美国科学名人录》。他的事迹已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航天)篇。
王赣俊目前是在位于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Nashville, TN)的范德比尔特(Vanderbilt University)大学的百年终身教授。王赣骏还是太空实验首席研究员,他发明的液滴动力测定仪的声波浮动起和操纵室,是用在太空中研究流体行为,用声波操纵液滴进行了理论预测,并能观察到可能出现的新现象。这能解决地球上无法解答的许多问题,增强了对液滴力学的了解,引导材料科学、天文物理学、高层物理学、核子物理学和生物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的深入发展。王赣骏现在美国的工作重点,是把在航天飞机上学到的东西和获得的成果,应用于生物医学等研究。
范德比尔特大学
王赣俊荣获了甚多的奖项和荣誉称号,1985年的NASA太空飞行奖章,1987年的NASA优异科学成就奖章,1989年的亚太裔美国人成就大奖,1994年的Llewellyn J. Evans杰出科学工程管理大奖和1996年范德堡大学校友联盟授予的教育大奖。并且于2007年,王博士被授予由美洲中国工程师协会,国家工程学基金会颁发的亚裔美国人工程师年度类杰出科技大奖。
作为一个心系祖国的华人,王赣骏也时刻关注中国航天的进步。“中国是一个大国,发展航天技术和高科技绝对有必要,这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声誉和形象。宇宙之大,每个国家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空间。关键是根据自己的国情,找到适合中国发展的航天道路。”
“中国的孩子在哪里表现得都很好,很刻苦,很努力。”王赣骏希望年轻一辈们不要限制自己的想法,要放开眼界,因为太空事业需要的人才很多。“只要不限制你自己的范围,你的机会就会大很多。你只要有这意识,有这兴趣,有这信心,我相信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