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娼九儒十丐”,元朝的文人比乞丐强

【本文由蜀山笔侠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如果说宋朝是文人的天堂,那么元朝就是文人的地狱。

元朝用武力征服天下,但他们可不像宋朝那样就此偃旗息鼓、下马卸甲,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把一大帮文人捧上天堂。他们深知:拳头才是硬道理,再强大的文明在暴力面前都会变得灰飞烟灭。

所以,在元朝,文人可就没有前朝那种好日子过了,相反,他们还被嘲笑成“八娼九儒十丐”。什么意思呢?

有人说元朝将人民按职业分成十等,从高到低分别是: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官就是当官的,吏就是公务员,僧是僧侣,道是道士,医是郎中,工是高级工匠,匠是低级工匠,娼是艺伎,儒就是书生,丐当然就是乞丐。

古代的是有很大区别的,官就是官,吏就是吏,说白了吏就是跑腿的,永远也别想升成官,官再降也不会降成吏(元朝以前);

成吉思汗和他的黄金家族们最早信奉萨满教,后来又接受了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和道教,所以僧侣和道士的地位在元朝是非常高的。在蒙古还没有灭金国的时候,“全真七子”丘处机就曾经千里迢迢跑到中亚去为成吉思汗讲道(其实是咨询长生不老之术)。

蒙古人对工匠是十分珍惜的,他们每攻克一个地方,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掠夺工匠,因为这些工匠会为他们打造攻下下一座城池的工具。蒙古人超强的学习能力和战斗力都体现在这些工匠身上。

注意,古代官方称的绝对不是指的现在的意思,是艺伎,可以正当经营并完税的那种。

这样看来,书生除了比乞丐好点儿,连娼都不如啊!

那么这种说法出自于哪里呢?可信吗?

反正官方没有记载,只有民间有3个出处:

1、宋末人榭枋得在其《叠山集》中写道:“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

2、宋末人郑所南(后改名郑思肖)在其《心史》中写道:“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

3、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写道:“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清朝人写的肯定是参考前人的,且没有注明出处,意义不大;宋末人写的才最具参考价值,但这2人写的东西很多都不靠谱,所以这种说法肯定是站不住脚的。但民间既然有这种说法,多少还是能反映一些当时的现状的。

比如:元朝也没有明确将人民分为4等,即蒙古人、色目人、北方汉人,南方汉人,但他们又确实是这么干的,从法律和权力上都能明显的感觉出来。

比如蒙古的最高领导层永远只能是黄金家族和众怯薛们,汉人再有能力永远只能做二把手,而且,还得通过科举层层选拔,争得头破血流。

所以,元朝的文人真的很悲惨。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