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名人奋斗的时候,都用了“涟漪效应”,取得了不一般的成就

社会学家曾提出一个著名的效应,名叫“涟漪效应”,它既能为我们带来好处,也同时具有负面效应。至于我们该如何利用涟漪效应?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涟漪效应”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现象:往一湖平静的湖水里扔进一块石头,泛起的水波纹会逐渐波及到很远的地方。该定义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考白·库宁提出的,主要讲述的是一种特殊现象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事件本身传递的是正能量,则其必然会令世人受益,反之,负能量会覆盖很大的区域。

由此看来,涟漪效应往往需要加以控制,否则必然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古人是如何利用和消除涟漪效应的。

一、齐国国王

涟漪效应的产生,关键在于击打在水中的石子,只有它的震撼力,才能决定涟漪的大小,如果改变“石子”的大小或者投掷力度,则必然会掌握主动权。

齐国与鲁国、梁国是邻国,三国之间素来有嫌隙,故此而言,齐国国君总是想吞并其他两国。为此,齐国国君命令国内的王宫大臣与百姓,都要穿丝质衣物,如果买不起,国家会给予相应的补贴。但与此同时,齐国国君又不准民众在国内养蚕,这使得鲁国、梁国看准时机,令百姓们养蚕赚钱。可短短几年过后,齐国国君突然下令不准穿丝织品,致使鲁国、梁国丝绸滞销,国内发生大型饥荒,齐国国君便坐享其成,吞并了鲁、梁两国。

二、燕昭王

涟漪效应能够在社会中产生影响,它的效应会随着波纹大加扩散,最终影响到每一个人。正是靠着这些波动能量的传播,才会让自己的目的被传播的更远。

燕昭王是燕国少有的明君,他曾命人到各国购买千里马,但可惜的是,当臣子找到千里马后,该马却因病而死,只剩下一堆骨头。燕昭王当即下令,以千金买下马骨,并为其修建黄金台。别人曾对燕昭王的行为疑惑不解,燕昭王却乐在其中,因为他让世人知道了一个道理,即燕昭王爱惜良才,千里马的骨头尚且值千金,更何况是真正的千里马呢?

三、宋真宗

涟漪效应虽然可以利用,但把握不好,往往会反受其害,毕竟它存在一定的负面性,难以令所有人都把持住。

宋真宗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昏君,他懦弱无能,却又十分自负,澶渊之盟正是出自他手。宋真宗的自负表现在极度的自我膨胀上,他曾受臣下蛊惑,认为天降祥瑞,自己将成为万世之君,故此劳民伤财多次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致使国力迅速衰败,为后来的“靖康之耻”埋下祸根。

四、道光皇帝

涟漪效应的可怕之处在于,一旦它从中心产生,就会立即向四周扩散,最终在人力不可控的范围下造成祸患。

道光皇帝是清代历史上平庸的君王,但是他的节俭却十分出众,他不仅不允许妃嫔们穿绫罗绸缎,甚至还要在龙袍上打补丁。“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大臣们为了取悦道光皇帝,整日挖空心思表现出节俭的样子,根本不将朝廷大事放在心里。毫无疑问,如此风气十分可怕,最终导致清军在与洋人作战时一败再败,不仅需要割地而且还要赔款,致使节俭的道光皇帝成为了“清代最败家的皇帝”之一。

五、商鞅

如果能够合理利用涟漪效应,则必然会取得巨大的成功,毕竟深入人心的宣传才是王道,只有让所有人都了解自己的政策,才能踏出一条成功大路。

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时,为了取信于民,曾在南城门口立下一根柱子,并声称只要有人能将其扛到北门,就能获得十两黄金。一位青年听话照做,果然得到了钱财,令百姓们打消了疑虑,增加了朝廷的公信力,让变法改革也能在民间稳定的推行。

不得不说,涟漪效应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懂得如何更好的对其加以运用。因此,我们应该懂得利用涟漪效应的原理,为国为民做一些好事。

参考资料:《成语故事大全》华夏教育出版社出版 李光亮著

《正说清朝十二帝》长江出版社 阎崇年著

《宋史》中华书局出版 脱脱著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