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年俗 : 不出十五都是年

“不出十五都是年”,过完元宵节,吃完元宵节的饺子,新的年又逐渐成了旧的年,人们的生活又恢复了旧秩序,等待着下一个“年”的狂欢将它们打破。

话年俗

文|林丽萍

写春联

除夕这一天,父亲是不折不扣的执笔先生,我们还没吃完早饭,或是吃完也没收拾完其他活计,左邻右舍就有人拿着红纸来等着写春联了。这个时候,父亲顾不得其他活,一股脑推给了母亲。父亲酷爱写字,一天他都会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又有人催促,所以他也就清理了桌面,找出笔墨砚台,叠纸,裁纸,查看春联大全,然后气定神闲又无比享受地开始写春联。

父亲写春联多少年,许多常用的对联可信手拈来,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等等,只有到了自己所记春联都写完了,才会去翻找他那本宝贝似的《春联大全》。

母亲有许多活可以安排,但父亲的场面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只要有空隙,我就会黏在周围。我总能找到机会帮上父亲的忙,好让我名正言顺地待在这里。父亲写一个字,红纸就要向上提一下,再用镇石压住,如果我在对面帮着父亲拽纸,他就可以少动下胳膊,节省时间,而且我拽纸的速度、力道和父亲的速度、笔力配合地天衣无缝。父亲默许我留在他身边,不是迫不得已的活,母亲也会放我一马,安排给其他人去干。

看着父亲提笔、落笔、运笔、收笔,我也会不知不觉沉醉其中,父亲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幅画,让我百看不厌,越寻思越有味,要让我说出这味,我却又说不明白。气氛好的时候,父亲会夸夸我,等待的邻居帮着腔,足以满足我那小小的好奇心。记得有一年,春节前后正赶上小雨,气温也不低,好像春天已在身边蠢蠢欲动,父亲说:“这幅再写什么呢?”在他犹豫的一瞬间,我说写:“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父亲呵呵一笑说,好,就写这个。我刚刚学来的这一句诗,就风风光光地贴在了我家大门上。那年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早,特别得美。

父亲写春联,纯粹是个赔本生意。时间从早到晚,只有中午吃饭时才会停一会;来得人若吸烟,父亲还得搭上自己的香烟,一边写还要一边陪他们聊天;有人红纸不够了,父亲还要搭上我们家的;还有人两手空空,直接来了,说要个“出门见喜”或“六畜兴旺”什么的,父亲就再写了送给他们,好像我们家是开免费春联店的,拿了就走。更多的是把红纸送来,交待给父亲写几门,自己回家忙年了。很快,我们家的地上、床上、缸上、橱子上,衣服堆上,到处都是需要晾干的春联,一屋子红彤彤的,下脚的空都没有。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各家来取回各家的春联。

再晚,忙得团团转的母亲就撑不住了,开始埋怨父亲,“一天到晚,就写个春联,人活不干,还要带着小孩不干活。”可是,写不完,父亲起不了身,人家需要,自然得写完。连庄西头的人家都来找庄东头的父亲,这有什么办法呢?父亲也着急,但父亲是慢性子,又喜欢干类似文艺性质的活,所以看起来不那么着急,这更激起了母亲的不满。怕这种情绪转移给我们,我也就识趣地离开父亲,去干点人活。

所以每年的贴春联,我们家反倒要比别人家晚,直到晚饭,父亲也忙不利索,后半天的父亲是在母亲的唠叨、抱怨声中急躁不安地度过的,每年除夕,这都是我们家不可或缺的一出“戏”。 也是难为了母亲,一大家子的年,千头万绪,全靠她操持了。想想那些人也真无聊,自己不会写,为什么不去买呢。可是,那个年代,能省就省,且商品也不是很丰富,再说,买的春联,哪有父亲写得好呢!至今回忆起来,还是我们家的骄傲。

插青竹,挂挂件

除夕这天的半边集,数着卖青竹的最红火,能占去半条街。过年了都图个吉庆、好看,“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备受青睐。大概也是因为那时的鲜花少且贵,如今过年,人们对花草的追求也日益多样化,“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腊梅,“凌寒强比松筠秀”的茶花,“婀娜花姿碧叶长”的兰花等名贵花草,都成为人们追求富贵花开、生活美满的座上客,此外,好养活、价格又低的仙客来、瓜叶菊、绿萝等常见花卉,也把家里的角角落落装扮出浓浓的节日气氛。

但那时檐下、门前插青竹,似乎一点也不比今天逊色。 碧绿的叶子,笔直的竹竿映着红色的窗花和门帘,不但漂亮喜庆,还彰显着浓浓的生活情愫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每年的除夕,我们家还有一处可插青竹——磨眼。石磨是那时的主要生活工具,一家人和牲畜的食粮都要靠石磨来磨碎。平时,石磨还是孩子们做游戏,写作业,吃饭的好地方,辛苦了一年,也需要犒劳犒劳了。这样的轻快活,常由我们来干,把麦麸灌满魔眼,拣一棵叶子繁茂的青竹插上,然后就是往上挂挂件。

挂件是今天的说法,它肯定还有自己的名字,可惜我忘了。用针穿上线,把大枣、大蒜、栗子、辣椒等串上去,挂在竹子上,大概是取“生活甜蜜、年年有余,红红火火”之意吧,那时虽然没去追寻明确的答案,但心里能隐隐约约感觉到。人们朴实无华的心愿,就是这样细细无声地代代相传,绵延成强大的传统文化。

己亥新年,我又童心苏醒重操旧业,把新鲜的桃枝、黄澄澄的桔子,红红的大枣和辣椒串在一起,挂在了门楣之上。儿子说,也就你这样的人会这样玩,其实他哪里知道,在徒有其表的诗意之下,我玩的是一种怀念,一种传承,一种祝愿,一种对往日的感恩和对未来无限美好的期冀。

包饺子

除夕晚上包饺子是头等大事,饺子包很多,不怕剩,剩得越多越好,说明日子过得厚实,来年衣食无忧。

饺子有素馅,有荤馅。素馅大年初一吃,吃素,一年生活素素静静,无烦无扰。荤馅,自然是生活水平的彰显。贫穷年代里,人们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到了年关,再紧张也得扣出一点钱,买上一点肉,放上自己家里种的白菜或萝卜,包一顿肉馅饺子,改善改善生活,解解孩子们的馋。

我记事的时候,我们家的条件已经是吃肉饺子不成问题了,而且我五个姑姑家每年送节礼,多少会送些猪肉。所以过年时,家里的物品算是很丰盛。

饺子馅是母亲白天剁好的,忙忙碌碌了一天,吃过晚饭,她又招呼我们围在桌前包饺子。和面,揉面,切剂子,擀面皮,母亲做得行云流水,那些面在母亲的手下随意揉捏,百般婉转。擀面皮,我们谁也赶不上母亲,又圆,又匀,又快,一个人擀得上我们几个人包。但包饺子,母亲的饺子也最漂亮,两把捂,没有一点褶皱,圆润又饱满,我们都得到了母亲的真传,一律包两把捂的饺子。

包完饺子,我们要抹黑去五婶家,帮她包饺子。五婶弄什么都慢慢腾腾,三个孩子都还只是要饭吃的年龄,而且我们最喜欢去她家里玩,帮她包饺子好像是很自然的事,我们都乐意。

一边包饺子,一边拉大呱,还可以适当腾出手来,捏点馓子、熬糖、瓜子等零嘴吃。而我最喜欢看她家墙上的美女画,他们把十二张挂历都拆开了,一张挨一张地贴在正面墙上,那时五叔是大队书记,挂历也不是平常人家就能轻易得到的。以今天的眼光,画上的美女着实美不到哪里去,但在见识短少的年纪里,那也足以以飨眼福了。

包完饺子,时间就不早了,我们又抹黑回家,推开门,夜晚已经黑得很有年的味道了。

峦门棍

Luan这个字,真不知道用哪一个,查了字典,也没找到一个能用作动词的luan字,但它在我们小老百姓的生活里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把鸡啊鸭啊的圈起来,我们说把它luan起来,把飞跑的人或物堵住,让它停下来,我们也说把他luan下来,总之,luan就是堵住、截住、圈住之类的意思。

除夕这天,我们用最真诚的心意把一年的财运、福运等请到家里来了,当然要luan住他,好让他在我们家永驻,在新的一年里护佑我们平安幸福顺利。所以初一早晨,你会发现家家户户门前多了一根棍子,这就是luan门棍。

为了便于读写,我姑且用这个“峦”字,名次动用了。但仔细琢磨琢磨,似乎还恰当的很,峦门棍不就像一座连绵的山峰吗,为我们守家护院,守住一年的好运,把霉运统统挡在门外,而且,山峦葱郁,风景如画,反倒增添了更深的含义和美感。

峦门棍,是在忙碌完一天之后放上的。此时的母亲包完了饺子,打扫完了室内室外的卫生,终于可以站起来,活动活动身子骨了。父亲也终于收场了,把笔墨清洗了,小心地找个地方晾上,又打着手电在家畜家禽的小窝上贴上“六畜兴旺” ,水井旁贴上“细水长流”,磨盘上贴上“日磨千石”,每一个粮缸上都糊上了“酉”字,之后又在母亲的唠叨声里,来来回回在院子里走过几遍,做许多白天落下的细活。最后才找出一根又粗又直的棍子,在深深的夜色里,仪式般地把它横放在大门门口。迎接新年的工作,以峦门棍的隆重出场圆满结束,新年的祈愿和祝福,在一家人的心头氤氲升腾。

峦门棍,会一直放到正月十五的晚上,“不出十五都是年”,过完元宵节,吃完元宵节的饺子,新的年又逐渐成了旧的年,峦门棍被默默收起来了,更待来年。

说明:本平台打赏即稿酬。作者可提供赞赏账户直接收款,无赞赏账户者由本平台专用账户代为收款,一周后回款即付稿酬。

(0)

相关推荐

  • 「散文」 光阴里的年味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时光匆匆如流水,无声地带走了一切,只留下光阴的故事让人回味.经历花开花落,走过季节的变幻,冬天即将退场,2021年的春天已悄然来到. ...

  • 掸了蓬壅,家家户户贴春联

    □台州节俗 掸了蓬壅,家家户户贴春联 赵佩蓉 一进入腊月,台州卖春联的店铺亮堂起来.各种大小的红灯笼.红绸布.中国结.辣椒挂件,被拾掇得端庄光洁,好像待嫁的喜娘,这是视觉上的年味. 以前,掸了蓬壅,谢 ...

  • 【灵璧年俗】那些年,贴对联

    那些年,贴春联 文/春江暮雪 年越来越近了,大街小巷,城里乡下,突然变得热闹起来!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们忙着购年货,走亲戚,更有他乡游子,大包小行,一路风尘仆仆,迅速加入到这人潮涌动的大街. 朋 ...

  • 咬福(陈德鸿)

    小时候,还没等过完正月,我又开始盼着下一个年了.好不容易到了腊月,我便反复掰着指头算,离小年还有多少天,离除夕还有多少天.早晨醒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扯掉日历牌上昨天的那页,再一页一页数到过年的那天.捏着 ...

  • 儿时的年味|人间不再倒春寒

    封面题词:林赤莹 儿时每到年关,母亲总会叫上小姐姐,一起到农贸市场赶集.母亲肩上挑着四五只大阉鸡.小姐姐一手帮母亲拿着秤,一手攥着纸和笔.在那个还没手机,计算器尚未普及的年代,小姐姐靠着纸和笔,帮目不 ...

  • 忆童“年”(舒雅娟)

    我的家乡是安徽省西南角的一个小山村,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就忙着制作腊肉腊鱼这些"年味".从腊月二十五一直到过完元宵节,都算过年.然而,这"年味"到底是从哪一刻开始 ...

  • 春节特刊/春节话春联​

    点击"成安文学",关注作家动态,欣赏更多佳作(2021第三期) 春节话春联 文/缤纷 小区附近是一条小商品批发街,临近春节时,小街上的每个店铺里都挂满了过年用的喜庆物件.像大红的灯 ...

  • 五个饺子

    五个饺子 今天他要返回学校继续学习,父亲嘱咐着:"今天包饺子." 是呀,即使再忙也要包.虽然父亲没有说什么,但我大概了解到父亲的心意,所以一定支持. 不光是为了让我们吃,最最重要的 ...

  • 不出十五都是年,初九习俗知多少?

    正月初九是天界玉皇大帝的诞辰,俗称"玉皇诞"."天公生",亦称:"天日"."天公"就是"玉皇大帝", ...

  • 不出十五都是年,出了十五年过完

    不出十五都是年,出了十五年过完 文/孙新合 今天,农历正月十五,传统的元宵节.有道是,不出十五都是年,出了十五年过完.从今天开始,新年彻底的离我们远去了. 或许是出于最后的眷恋,对于新年的头个十五,不 ...

  • 象甲竟出十五回合速胜局,弃车妙手,势不可挡

    象甲竟出十五回合速胜局,弃车妙手,势不可挡

  • 传统 | 初一到十五都该做什么?老辈传下来的,一定要知道!

    "噼里啪啦 噼里啪啦......",您是否感受到了一些年味儿?是不是开始觉得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也许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像祖辈们那样恪守传统习俗了. 今天,小编带你看看老皇历初一到十 ...

  • 传统|初一到十五都该做什么?老辈传下来的,一定要知道

    "噼里啪啦 噼里啪啦......",您是否感受到了一些年味儿?是不是开始觉得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也许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像祖辈们那样恪守传统习俗了. 今天,小编带你看看老皇历初一到十 ...

  • 双语年俗|二十五,糊窗户

    |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 长按保存图片并分享- 年俗小知识 "二十五,糊窗户" The time-honored handicraft of paper-cutting car ...

  • 传统初一到十五都该做什么?老辈传下来的!

    "噼里啪啦 噼里啪啦......",您是否感受到了一些年味儿?是不是开始觉得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也许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像祖辈们那样恪守传统习俗了. 今天,小编带你看看老皇历初一到十 ...

  • 揭秘行业顶尖游资的操盘技术—卖出十五式

    相信有很多朋友,辗转于各个公众号之间,学习这个那个所谓的龙头战法,根据训练营里朋友们的说法,最终都是以失败而结束,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大概就是会的人不愿意教,想教的却不会,这个就是当下的生态吧. 炒 ...

  • 腊月年俗之“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五,磨豆腐. 民谚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从腊月二十五开始,家家户户的厨房便开始忙碌起来.过去人们在这一天都讲究推磨做豆腐.买豆腐.炸豆腐,主要是取豆腐的谐音"斗福",作为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