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讲习录】“太极拳的三步功夫”总结——连载之十
蒋家骏先生早年受教于陈氏家传太极拳名家陈照丕公,系统学习了陈式太极拳的七个套路——一路(又名十三式)至五路(又名五套捶)、长拳108式一路、炮锤一路,及刀、枪、剑、棍各种器械。于1964年又拜入洪公门下,精心研修洪式太极拳技法,从中领悟到太极拳的精深巧妙,深入太极拳技击之正道。本文是蒋先生给弟子的讲习录,今整理成文,公诸于众。语音整理过程中或许会出现误差,敬请读者谅解!
还原真实太极,传承功夫精髓
----论太极拳的三步功夫(连载之十)
着熟以后,我们要把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种手法和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五种方法合起来练习,也就是说要明练、明学、明化、明进、明退。
懂劲在于懂,我们怎样去懂呢,要懂得怎样去进,怎样去退,都在于一个“懂”字,如果我们连懂都不懂得,那怎么去理解太极拳呢,懂劲的过程就是内练神意智,外练筋骨皮。
内练神意智,外练筋骨皮,就是说外面练的和内里锻炼要内外俱修,外头的圆和、轻灵、放松,内在的沉着、松静、慎严等等,所以内练和外练都要结合起来不可分开呀。
有人说懂劲就只要练习劲,何必练习拳套呢?整个拳套的练习,就是练习着熟、懂劲、神明的全过程,没有“拳套”就没有着法,没有着法何谈着熟?没有着熟哪里还有懂劲、神明啊!所以拳套必须要练,练到彻底地松下来,松才会轻,轻才会灵啊。轻、松、灵是在拳套的练习过程中慢慢进步的。所以说大家有时候不理解怎样去放松,这是必须要有的一个训练过程啊。
太极拳整套的练习都需要追求着熟、懂劲、神明的不同阶段,所以我们练习拳套,第一步初学要慢,但是慢不可呆滞,初学要慢,就是要求每个拳势的分解,都要按规矩去完成,这个过程是需要慢慢体会的。第二步学而后快,快不可错乱,从着熟到懂劲的这个过渡练习,不可大意、不可臆断、不可错乱。第三步快后复缓,缓中求灵。练拳的过程就是这样反反复复、往复循环、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如烘炉炼铁一样,百炼才能成钢。
着熟之后,就是练习懂与不懂啊。所以说练习拳架就和练习书法一样,先从形入手,再讲神,再讲间架结构,再讲力骨出神,才能一步一步的达到要求啊。拳架的练习,是我们练习太极拳沾黏连随、不丢不顶的重要方法,大家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呀。所以整个的拳套要体会“一羽不能加,蚊虫不能落”,还要体会“轻、松、圆、活”,还要体会“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犹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
过去有人提出太极拳重“劲”不重“着”,那是说明着熟之后,到达懂劲的阶段,劲路是随着双方招式的变化而变化,不再拘泥于着法上。又有人提出练“神”不练“劲”,那是到了神明阶段之后的更高级别的变化。所以说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我们对太极拳的变化,要随着功夫的进展一步深一步,一层深一层,所以大家要用心去体会,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呀。
比如说我们练习金刚捣碓,原先要求七个动作,一个都不能少,练过一段时间,我们要缩减为四个,再练习一段时间,还要缩减成一个动作,达到一气呵成。那是为什么呢?分解是初学的一种手段,连贯是为了动作的配合,配合的好坏那就是一个词:完整啊!
太极拳的懂劲在于千变万化,懂劲就是在变化中的粘黏连随、不丢不顶。懂劲的过程承前启后,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中间过程,所以懂劲极重要,也极难掌握。
“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是一个由双方听劲的“沾黏连随、不丢不顶”,过渡到不接手的散手阶段。也就是我们在语法学习的时候,从认字、组词、造句、写短文、到写散文的整个进步过程,神明就是最后这个“写散文”的阶段,要想达到神明,必须经历“认字、组词、造句、写短文”这一系列的桥梁啊!
神明的阶段最后是神化——出神入化矣!说明功夫到这一个阶段,就已经阶及太极拳的最高境界。神明就是空,空就是让对手处处有落空之感,所以到此地步就是随心所欲、知其然也。不须问劲,不须听劲,如物来顺应,大道至简,所以说神而明之!(全文完)。
文字整理/田芸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