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杂陈的中年

昨天还去寻找诗和远方,心,飘在云端;回到现实,却发现老人忽然苍老到走路趔趄,记忆力衰退到吃药过量,心理脆弱到常常流泪,昔日无所不能的不败将军,突然就败给了岁月。

一次给老人打电话,听出老人不耐烦的情绪,电话里虽问为啥这样着急生气,老人含混不清,就挂掉了。见面后,才知道,因为忙着赶回家上厕所,跑了几步,结果,摔倒了,而接听我的电话时,恰恰趴在地上。看看衣服上没有彻底清理的尘土,先是一笑,可不要再这样了,要服老,八十多的年龄,哪里还能跑? 随后内心不禁颤抖,那个下腰抱起一袋子面粉上楼的老人,才有几年光景,就老成了这样?

不服老的老人,大概都曾经有过一个叱咤风云的中年。一个人,盖了三所房子,打发四个儿女结婚生子,多少风雨,都未曾让她恐惧低头。一向勇敢惯了,面对各种困难,都是一路凯歌;如今,面对耄耋老年,心思还是从前,可是,手脚、大脑,似乎有些不听支配,所以,看到迈步时的踌躇不定和判断距离时的明显失误,深一脚浅一脚的,始终无法给人足够安全的感觉,禁不住心里流泪,是无法抗拒的衰老,还是儿女照顾得不够周全?

我们一向认为,母亲就是我们的依靠,是我们遮蔽风雨的高墙,可眼下的老人,走路却颤巍巍的,要靠着你的手臂支撑,才能够走得放心。而情绪的脆弱,一如小时候的我们自己,遇到点小事,就眼泪汪汪,充满了委屈和恐惧。

莫非这是共性?从小到大,从成年到老年,从老年又回到了童年?

当奢望一顿津津有味的饱餐,奢望一夜无梦的酣眠,当走路吃饭的自然都变成了奢望,胃肠功能的退化,让昔日美味都没有了吸引力,寡淡无味的口腔,吃什么都味同嚼蜡,能量不能供给,身体如何才能强壮?

如果仅仅是感冒导致短暂的胃口不好,我们是欣慰的;如果常年服药导致胃肠伤害,那将是不容易恢复的。药也是双刃剑,治好了病,也吃坏了身体,孰轻孰重?该如何取舍?我们杜绝更可怕的预期,愿意维护眼前的没有多大痛苦的亚健康。

成天给药铺打交道,也是老人常说的话,是担心长久的花钱,也是对人生衰老的感叹。如今这个年龄的人,哪一个不吃几样药?不要说这样大年龄的人,就是中年人,吃药的也不少。某种程度上,药物维持了人类的生命。

人,生而不易。年轻时,奋力打拼;老年时,却又和诸多病痛斗争,一生,打不完的战争。

说起老人的情绪,做医生的同学,老了,都害怕。是的,这是永恒的话题,也是都不愿触及的话题。虽然常常听到说,怕么?怕也要走这条路。虽然看上去轻描淡写,可是,一旦遇到不舒服,也是请心绪低落,进了医院才有安全感,虽然医生也是三成可以治愈,三成是安慰,一直在帮助,但是,看到白大褂的感觉就是不同。

也许,诸多行业中,只有医生对家人的帮助最大,至少给家人心理上的安全感最大。医生同学说,就算当医生,有些病也无能为力。这是实话,虽然我们常常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医生身上,实际上,他们能够治愈的大概是三成左右。也许,做医生的这个人因为懂得,面对家人的病痛会更加痛苦。

一个朋友说,就算是老人三高,需要饮食清淡,但也不能不吃肉,那样会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下降。过犹不及,也有道理。所以,吃点白肉,既能够补充营养,又不会导致血脂增高。向来崇尚简单生活,凑乎吃饭,如此看,营养学,似乎是最不应该被简化了的。

终生学习,一直都是这样,就算是吃饭也是这样。吃好喝好,说起来简单,真正做到吃好、喝好,的确是要费一些功夫。

生活就是一地鸡毛,我们或许会烦躁不安,但,一定会好好应对,生活虐我千万遍,但我们依然会待他如初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