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宜昌荟》(12-下)
李明义:那个时候,永光属于“高泡子”。
宜昌石头:向前面翻,@西江月(张勇) 张勇老师说的牡丹才是高泡子,我们家里拿来待客的。
李明义:那个年代没有少抽牡丹烟,因为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的烟是岔的,每个谈判桌上都有摆放!
张勇:你那么早就公费抽烟。八十年代初凤凰烟风流一时。
李明义:计划经济年代,出口商品只能通过外贸局,每年春秋两季交易会我都会去参加,自然会享受交易会的待遇!凤凰烟有饼干气味!
宜昌石头:@西江月(张勇) 是的,可是抽不惯凤凰烟。明义兄怪不得要做外贸呢,原来好处多多对了,到目前为止,有一个朋友已经猜到了明义兄发的那个老物件。
张勇:儿时我偷抽外婆的叶子烟,醉了,那感觉真难受,远超醉酒。
宜昌石头:后来有些朋友抽宜昌烟厂出的雪茄,我还是抽不惯。
欧阳运森:我的婆婆子1996年从三峡烟厂退休以后,天天在宜昌广场路摆地摊。其中也经营烟标!这是她发表在《夷陵收藏》杂志总第2期上关于三峡烟厂生产的烟标!
宜昌石头:开始想找您要烟标,可是怕打扰,就作罢。
欧阳运森:这是我婆婆子发表在刊物上介绍她收藏烟标的续集。我玩的名堂多了,顾不过来,主要是我婆婆子搞。她开始也不懂,每一种只收藏一枚。我告诉她以后,注意多留,好与别人交换。所以她失去了好多机会。也不知道你是缺什么牌子,有什么她缺少的可以交换。当然,现在收藏界一般是以货币形式交换,双方协商。
宜昌石头:我不玩收藏的,就是想要几个烟标照片,别的朋友传给我了。以后会麻烦您的。
李明义:念时兄早,您选中的乐曲棒极了,充分体现了当时年轻人的境况!!!
宜昌石头:在征求意见的10人中,有两人选中了印度电影《流浪者》的插曲,一个是《拉兹之歌》,一个是《丽达之歌》,我还是对前者印象深刻,就选了这首。感谢群里的一些老师对我咨询的反馈。
李明义:有朋友说配乐销魂!
宜昌石头:我也是,当朋友把那个电影原声传过来,一下子就被震住了,好久没听过了。
李明义:有朋友说唤醒了记忆!
宜昌石头:那就是成功了,和你猜想的一样,很高兴。
李明义:朋友语,这石头真的是土到家了
宜昌石头:这一切都是你触及的,我刚刚给张永久说,你们两个都是煽情高手。
罗洪波:经典。
宜昌石头:原稿交给几个老师审阅的时候,彭老师和明义兄都不满意,说我没写完,所以宜昌烟厂部分是增加的,所以征求意见很重要。各位老师,关于大公路和复兴路的那段群聊正在整理中,不忍割舍,很有意义,到时候发给参与的老师征求意见。
宜昌石头:传诚兄,你想“切”哪里请便,我反正是案板上的鱼。
沈传诚:彭老师说的缩脚语,说三字藏一字。不惜一“战”,我给你点赞呢。
宜昌石头:老天,传诚兄原来是这个意思,谢谢了!不过还是不要打仗为好。
沈传诚:缩脚语很多都是用同音字代替。比如喝点六七八,别人不会往九上面去想,而是酒。
宜昌石头:我就是这么想的,不惜一切,就是没有转弯子。
李明义:我问张油条“梁冠中”怎么说?张油条说:五谷杂,怒发冲,王八杂。
沈传诚:张油条是个人才啊!
李明义:是滴。
沈传诚:这油条对他来说有两层意思,一是油条做得好,二是老于世故。我写的那个宜昌饮食白话中做四季烧麦的就是他。
刘兴荣:真是往事如烟!
宜昌石头:可不,一晃就白了头。
兵书宝剑:记忆往昔的日子,岁月如烟,成人之后,变更了孩提时代吸烟消耗金钱的臆断,没有香烟陪伴的时光,孤独者难于煎熬,于是吸烟,打发莫须有的空虚。。这篇图文并茂的烟雾传说,有如先前凤凰台的口述历史,我们需要沉淀的味道,来补偿时空的乏味。大公鸡香烟是先辈先祖们视为难能珍贵之物品,1角5分钱一盒,我跟年迈的父亲围坐在黄家那个边远小镇粮店的火炉旁,他时不时抽出一根烟,孩提时代的我们,无法理解抽烟,农村的老太爷也叶子烟点起,用火柴是奢侈的,也用不起,是直接到柴火或煤炭炉子上直接点起,让烟雾冒起火星,那个时候的火柴,叫恩施火柴,2分钱一盒,但对每个农村的农户来说,那是珍贵的工业品,有如点灯用的煤油一般,比现在的时髦物品值钱,谁家抽烟的老爷爷如果一根火柴点不燃,还要用第二根的话,那老太爷挨老婆婆训是常有的事。所以,岁月是珍贵的,好比那久去的火柴,香烟一样。
行人:游泳香烟两毛
宜昌石头:谢谢各位了
三峡辣鱼儿:背景音乐听起来有味道,能让大家带着一种轻松诙谐感,回味当年我们宜昌市民抽烟史。这也是石头老师行文配乐的一贯风格:平淡中见奇特,浓情中见幽默。值得点赞!
宜昌石头:正在整理一篇短文,其中就有我们讨论过的小溪,写好后发你审阅,多亏我还曾认真看过你写的佳作,还有印象,才会有最后的结论。(20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