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
文/大漠孤烟
注:本文曾发表于《湖南教育》2006年第01期,收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离开教学岗位已有10余年,肯定有些观点已远远落伍,还请各位指正。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行动研究法”,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不可或缺的“行动”之一,可以使教师教研的主动性得以凸显。这种具体的研究形式非常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因为这种发展是一种自我发展,在此过程中能够实现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对新课程的深入理解、对新知识的广泛吸纳、对新教法的有效尝试,从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不断超越自我。没有教学反思,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
为什么进行教学反思
1、教学反思能够实现对教学经验的重新建构。教学反思的目的就在于总结、探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及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摆自己的缺陷,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形成特色,实现从经验型向专家型、创新型的转变。
2、教学反思为教育教学改革夯实基础。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老师自我成长的过程。教师对发生过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势必对后续的教学产生良好影响,避免教学设计过程中的盲目与冲动,做到从学科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学生现状与学习需求、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做好充分准备。从形式上看,教学反思是反思过去,实质上是后续教学工作进行指导,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教研。
尽管教学反思的实施者是教师,但对学生的成长也是富有成效的。不仅“教”需要反思,“学”更值得反思,因为“学”是“教”的最终目的和结果,“学”的结果是“教”的效果的最直接反映。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再完美,也不可能全部预料到课堂上学生活动过程上的具体情况。教师认为容易的问题,学生不一定感到容易;教师认为的难点,完全有可能被学生迸发出的智慧火花所熔化。经常反思学生在课堂、课后作业、考场上的表现,对教师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张扬学生个性,实现创新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教学反思能够实现教学资源充分合理的利用。课程要改革、理念要转变、教法要调整、知识要更新等都是新一轮教改对教师的要求。一个学期或学年过后,学生不同了,就会有新情况;教学内容不同了,就要寻求新的教法;过去是正确的,今后可能就落伍了;过去没有尝试过的,就属于创新了。
教学反思反思什么
总体说教学反思应是全方位的反思,是对教学实践整个过程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反思。反思内容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教师的问题。教师对自己的反思有着较大的外延。若自己是有相当经验的教师,怎样使自己的经验转化为今后教学工作的增长点?自己哪些方面还有缺陷?如何弥补?若自己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就更值得反思,通过什么渠道才能健康成长?哪些是自己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的教学过程从教学设计时就开始了,分析教材、选择教法、研究学生,然后进入课堂教学实践而面对教学中的种种场景,安排适量作业和课后辅导,最后通过考试考核验证教学效果,对其全面或某一方面的反思就为自我提高提供了“参照物”。
2、学生的问题。学生学得好才能说明教师教得好,每个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问题。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学习现状、学生的心理状态等都是老师反思的具体内容。孔子说的“因材施教”就是这个道理。
新课程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体味快乐”、懂得“终身学习”,应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行为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非全是学生的原因,教师首先要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必然要经过反思。
3、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是一对矛盾,具有统一性和排斥性。有时,预计的效果达不到,教学设计的薄弱环节就暴露出来,反思就得到教训;有时,实际效果比预计的还要好,反思就成为经验。反思意味着超越。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课后的一种思维活动,主要在于动脑,必要时结合动笔。教学反思有课后反思和阶段反思,任何形式的反思都应该发生在过程刚刚结束时,不宜拖沓。课后思抓的是“点”,有针对性捕捉课堂的“闪光点”或缺陷,这对青年教师的成长非常有利。阶段反思可灵活安排,如单元反思、周反思、月反思、学期学年反思等,周期愈长,反思面愈宽,操作难度愈大,不过,长周期的反思其实就是一篇教学论文、一项教学成果。比较实用的反思有以下两种形式。
1、行动反思。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主干,结合学生考试考核成绩、学生评议、其他老师意见,反思自己的教学。
2、比较反思。牛顿说,“我只所以比别人看得远一些, 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师的反思是一种自我行为,但反思的内容不一定局限在自身。通过听课交流、学习培训,和自己的行为方式对照,势必找出自身的不足和长处,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加以更新和借鉴,扬长避短,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比 “闭门造车”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