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青藏老兵学文化的经历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们今天与明天的成长经历。。。

我要学文化

文/宋保君

我们那一年的兵,大多是初中、小学毕业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是个高中生,就算是秀才了。

一九七七年刚入伍,参加新兵训练,每天单一的科目,非常呆板、枯燥。集合、点名,吃饭,训练,睡觉。按要求每天晚上开班务会,才开始几天,个个发言都很积极;又过几天,还有话说;再到后来,大多发言时都讲“今天参加训练表现一般,做好人好事做得一般……”。班长说:“不要一直说一般一般的,一天经历那么多事,就没啥说的了?”其实也不是没啥说,而是文化水平有限,归纳、总结能力低,发现不了训练中的新意,提炼不出更深刻的东西。我当时也是如此,每逢开会就紧张、尴尬,还死要面子,那种感觉是难以忘记的。

一九七八年元旦,在部队大礼堂举行全团文艺表演,团首长坐在第一排观看。有个战士上台表演自编的朗诵诗《元旦》,他张开双臂说“啊!伟大的元旦,您终于来了!我们欢呼,我们歌唱吧!啊!元旦这一天是多么的圆啊!”他挥着左臂一跳“啊!”,挥着右臂又一跳“啊!”第三个动作开始,他每啊一声,看一下团长,到第五个动作,团长猛地站起来说“你老看我干啥?!我也不知道你下面的词”。战士没文化又紧张,窘在舞台上,全体指战员们哄堂大笑。

一九八零年夏天,部队里又发生了一个没文化的笑话。有一老乡休假期满未归,往连队发电报要求续假。连队文书也是老乡,他从邮局取回电报交给连长,连长拆开一看,笑了,扔给文书:“这事也能往电报上写?”文书一看,上写“房事紧,请续假”,赶紧给连长说这是误会,这位老乡这次休假是回去盖房,可能没盖好,才续假的。连长大笑。这个没文化闹出的笑话在老乡们中间传为趣事。

一九八六年,全党开展整顿作风活动,教导员在党员会上给我们作报告“加强党的建设,改变作风,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就必须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头脑,就要学习新知识。久旷之宅,必被鬼狐所居。你头脑中这个阵地不被无产阶级思想所占领,就会被资产阶级思想所占领”。教导员有文化,人家讲得真好,我一直铭记在心。

我在部队的经历和所受的教育,一直激励我不断地学习,在老乡、同仁的影响和帮助下,在工作中取得了不断进步。我从部队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一直到现在都从未间断。练字也从未停歇。在部队时只要出车到西宁、格尔木、拉萨、林芝等地,我有时间首先去的就是书店。转业回到家乡后,我被安排到市委宣传部上班,这是个有文化的地方,我越发觉得自己文化低,知识不够用,因此也格外努力,抓紧工作之余的每一分每一秒学习。有一天,两位同事表扬我,说“你看小宋的字写得不错”。我当时既感到高兴,又觉得压力倍增。高兴是努力毕竟得到了认可,压力是这两位同事书法水平很高,也写了不少漂亮文章,人家表扬咱是把咱当一个司机的角度看的。我自问我的文化学习没有明显进步,所以还得加紧学习!

这么多年下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工作间隙,读了不少喜爱的书。我买书、借书,把这当成最有意义的事来干,女儿也时常在网上购买书籍送给我。家里阳光最好的地方安置的是书桌,忙完事情,坐下来看会书,写写字,我感到时光静好,无比充实。我的小孙子放学回到家,以前经常粘在电视机前。现在经常会趴到我的书桌前,好奇地问“爷爷你在看啥书?”,这无形中也增加了他学习的兴趣。2015年春节,我回忆部队生活的《风雪千里赶新年》入选当地日报“我的记忆我的年”征文,占了将近一半的版面,勾起了很多战友的回忆,收到了很多读后反馈和祝福。后来,我又陆续写了《王瑞明脱贫记》、《童年记忆》等文章,写了小诗发在工作群,收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热情鼓励。退休在即,我将继续读书生活,“活到老学到老”,将学文化进行到底。

————————————————

编辑:青藏线老兵之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