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讲武德,往往是初创组织难以生存的主要原因【142】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灵皇帝 中平四年 公元187年
初,张温发幽州乌桓突骑三千以讨凉州,故中山相渔阳张纯请将之。
温不听,而使涿令辽西公孙瓒将之。军到蓟中,乌桓以牢禀逋县,多叛还本国。
张纯忿不得将,乃与同郡故泰山太守张举及乌桓大人丘力居等连盟,
劫略蓟中,杀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众至十馀万,屯肥如。
举称天子,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移收州郡,云举当代汉,告天子避位,敕公卿奉迎。
【译文】当初,太尉张温征发幽州乌桓精锐骑兵三千人,去讨伐凉州叛军。(凉州叛军事见:我眼中的英雄,字典里永远没有绝望二字!
前中山国(中山国是刘秀的儿子刘焉一系的封国)相、渔阳郡人张纯自荐,请求统领这批乌桓骑兵。
张温不予批准,而让涿县县令,辽西郡人公孙瓒统帅。
部队走到蓟中(京津一带)时,乌桓骑兵因为粮饷拖欠不发,纷纷逃回部落。
张纯恨没能坐上公孙瓒的位置,这时便与同郡的前泰山郡太守张举,以及乌桓部落酋长丘力居等人联盟。
他们劫掠蓟中,并杀了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公綦[qí],复姓)、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人。
他们拥兵十多万,驻扎在肥如县(今河北卢龙县,汉为辽西郡首府)。张举自称皇帝,张纯则称弥天将军、安定王。
他们发布檄文通告各州、郡,宣称张举将取代东汉政权,勒令灵帝退位,命朝廷公卿前来河北奉迎张举入洛。
【解析】张举、张纯这两张牌面,在河北立了两年就垮了,又是连杀各地太守,又是背靠乌桓,又是拥兵十多万,又是霸占辽西郡府。
观其形势,看起来很大,但没嘚瑟两年的功夫,转眼就牛逼坏了,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这种初创组织站不稳脚跟,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关键原因:
一、过早暴露政治意图
举称天子,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移收州郡,云举当代汉,告天子避位,敕公卿奉迎。
这张举,跟吃了大葱拌大蒜似的,口气特别大,上来就称帝,八年后袁术称帝是什么下场大家都了解。
不仅称帝,他还连杀辽西一带军政长官,甚至气焰嚣张的勒令灵帝退位让贤,同时滑稽的要求洛阳公卿奉迎自己进京。
写到这里,我突然有种特没谱的感觉。
而这个时候的东汉,虽然衰败,但出兵打人的力气还是有的,比如说之前韩遂搞凉州独立,就被朝廷给讨伐了。
韩遂抗住了朝廷的讨伐后都没有称帝,张举这个时候竟然敢称帝,这就是过早的暴露政治意图了,必然要触霉头。
此时朝廷力弱,如果只是地方作乱,可能没那么重视,只是当做手足之疾,朝廷只会把仅有的精力和资源,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但张举在这种时候称帝,无异于把自己标榜成靶子,去吸收东汉朝廷最后一波伤害。
退一步讲,就算朝廷不管,天下不服气的人也多了去了,一旦称帝,随时都是当时最大势力的首选打击对象。
如果自己就是最大势力,那也会遭到各方势力的联合反对,所以说,称帝这种事,可以不断地去夯实条件,而不是先说后做。
各项条件都夯实之后,达到51%的控股权,这个时候再称帝,就很稳了;
如果占个三分天下就称帝,虽然不是很稳妥,但通过政治手段运作,运作得好,也还勉勉强强。
而张举连冀州都没控制稳,就敢称帝,而且气焰还这么嚣张,政治意图暴露得这么彻底,这是他站不稳脚跟的第一个原因。
二、缺乏稳定基本盘
劫略蓟中,杀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众至十馀万,屯肥如。
张举这人吧,目光短浅的作风,却坐着皇帝的美梦。什么是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张举屯兵十万,驻扎在肥如,却出兵劫掠二百公里开外的蓟中一带。
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想要称帝,劫掠这种事,是干不得的,这几乎就是流寇作风。
只有流寇,才在自己的地盘上劫掠,因为流寇根本就没有地盘,而是走到哪吃到哪。
真正有大志向的创业者,无论走到哪,第一步就是废除苛捐杂税,暴政恶政,以收拢民心。
然后编户齐民,将打下来的地盘,真正的内化成稳定的钱粮兵源基地,这才是真正的走到哪吃到哪。
像张举这种流寇作风,竟然也敢舔着脸称帝,实在是不敢恭维。
如果无法形成稳定的基本盘,那只会成为无根之木,越打越弱,直到消亡。
三、过于依赖大客户
这一条是直接导致张举失败的原因,张举过于依赖乌桓了。
丘力居等闻虞至,喜,各遣译自归。举、纯走出塞,馀皆降散。
初创组织的发展初期,为了生存,依靠大客户这没什么,很多人都是这样起步的。
但张举起兵两年,还尼玛光靠着乌桓这个大客户,这就很不明智了。
王者不可有被人胁迫的软肋,张举就是因为一直没有另外打造属于自己的基本盘面。
以至于乌桓一和汉朝交好,张举失去了乌桓这个大客户的支持,就吓得不知所措,直接亡命塞外去了。
这是依赖大客户的弊端,如果没有将短暂依靠大客户打开的局面转化成自有盘面,一旦遭到抛弃,那后果就和张举一样。
初创组织难以做大做强,往往是因为这三点,张举还是太年轻,不讲武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