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人物】拾荒助学背后的人间大爱——记93岁高龄文敬德老人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恳亲问祖,分享最新资讯、传播文氏文化、弘扬优良家风、传递家国情怀!

人间大爱,拾荒助学

文敬德(前排左四 柱拐杖)大家庭合影

文敬德,念三公第25代,1925年9月出生于石门县袁公渡乡老岗岭村,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任村民兵营长,建国后先后在石门县政府、县委党校工作,1980年从石门县农业银行退休;他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沧桑,也见证了这个世纪的巨变,沧海桑田,时光荏苒,时代在改变,但他却始终在坚守内心的那份奉献。

多年来,他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从严要求自己,一身正气,助人为乐。自入住磺厂社区以来,他每天坚持为社区的环卫工作献余热,义务清理公共道路及其下水沟道污泥,捡拾路旁白色垃圾,现在虽已到耄耋之年腿脚不便,但他拄着拐棍也从不间断。

他还将拾到的垃圾废品卖掉,10年累计了19278元,加上自己的退休金凑足2万元整数,全部捐给了石门县白云扶贫助学基金会;主动用捡废品换得的1000元,做为特殊党费交给了党组织。被授予过白云镇“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湖南省十大网络新闻人物”、石门县“优秀共产党员”,入选2016年度“湖南好人榜”等无数荣誉,受到生活区老百姓的高度称赞。

2004年,为支持国家重点工程皂市水库建设,在老家居住的文敬德和今年92岁的老伴聂远凤响应国家号召搬迁投靠在磺厂社区下岗的小儿子家,此时的雄黄矿作为国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红火,厂区人心涣散,大部分青壮年选择外出,公共环境无人管理,居民的环境卫生状况堪忧,看到这样的现象,文敬德老人自己买来扫把,当起了义务保洁员,无论风吹雨打,坚持每日清洁卫生,一干就是十多年,从无间断。

在义务保洁的同时,他又不辞辛劳从垃圾堆里将可回收利用的废纸、塑料瓶等收集起来,仔细的将收集来的废品分门别类,每隔十天半个月卖一次,换得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荒货”款,他把钱一笔笔都记录在账本上,并存入银行开设的专户中。

十多年来,他苍老而坚毅的身影成了磺厂社区里日日可见的一道风景,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在美化他人的心灵。许多人在了解到他的情况之后,表达了自己的不理解,他的儿女都各有所成,也都孝顺体贴,他自己有退休工资,生活本不必如此辛勤,在许多人看来,这样的年纪、这样的家庭,本来是应该享清福的时候,现在却日日操劳,更加不解的是,他还将十多年捡拾废品的钱款捐献,这不要钱也不图回报的事,天底下竟然真的有人做?

他说:“这都是公家的财产,个人不能沾边”。这既是他行动的动力,也是他行动的信条。从2004年到2015年,整整十一年,在经历了成百上千个“五元”、“十元”的积攒之后,银行账户上的数字跳到了19278元,此时90岁高龄的老人实在是捡不动了,最后和爱人一商量,决定凑齐2万元,捐给有需要的贫困学子。于是,他又从家中拿出722元,最终凑足2万元捐给了基金会,创下了基金会成立22年来的单笔金额最大、捐赠者最高年龄的最新纪录。

“我想给孩子们做点事”,2004年,文敬德老人在了解到石门县白云扶贫助学基金会的宗旨之后如是对负责人文非说,时隔十一年,2015年,他终于兑现了当初的诺言,而基金会自1993年成立以来,已经先后资助了全县11个乡镇的416名贫困学子,帮助其中的75人完成了大学学业,这也让老人倍感欣慰。

文敬德与四女希凤(排行第六)合影

在事迹被报道后,文敬德老人依然平淡如故,在迎来送往采访的媒体面前,他只是淡淡的微笑,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多么伟大,而只是认为这些本就是他应该做的,作为党龄超过半个世纪的老党员,他依旧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时候外出捡拾废品、义务清洁卫生,2015年年底,在缴纳了当期党费之后,他又缴纳了一笔1000元的特殊党费,希望能帮到更多的人,他奉献的精神伟大而深沉,是我们行动的榜样,也是我们精神的导师。

文湘 综合报道资料编辑整理

热门

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