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报纸2021年起宣布休停刊、转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7家纸媒宣布从2021年起正式休停刊。

2021年伊始,据不完全统计,已有7家纸媒宣布停刊或休刊。贵州《遵义晚报》称,为了响应中央关于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号召,决定停止发行其纸质版;安徽《铜都晨刊》停刊,《皖北晨报》也在12月31日头版刊发休刊词;湖南《益阳城市报》正式停刊;四川《广元晚报》《内江晚报》《德阳晚报》三家报刊也宣布休刊。

另外,都市消费晨报》和《东莞时报》宣布调整出版周期,《东莞时报》更名为《东莞时报·莞邑少年》。

《遵义晚报》停止发行纸质版

贵州《遵义晚报》2020年12月31日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刊文《别了!是为了更好重逢……》:

陪你走过2020,当新年的钟声响起,《遵义晚报》纸质版就此与你告别。为适应新闻信息传播生态的深刻巨变,响应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号召,落实新闻媒体主力军挺进互联网主战场的要求,强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遵义日报社作出了停止发行《遵义晚报》纸质版、继续出版《遵义晚报》电子版的决定。
《遵义晚报》方面表示:告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当《遵义晚报》纸质版光荣地完成历史使命,我们和新媒体矩阵已在未来的晨曦中,翘首等待你的到来。
《益阳城市报》正式停刊
湖南益阳市广播电视台官方微信“益阳广电”2020年12月31日发布《<益阳城市报>2021年1月1日正式停刊!》,文中提到:
12月28日,《益阳城市报》编辑部刊发停刊词——《永远的情怀》,宣告《益阳城市报》完成历史使命,正式停刊。
据显示,《益阳城市报》由益阳市广播电视台主办,是益阳市唯一一份定位于市民百姓的都市报,创刊于1992年。以“采编老百姓喜欢的稿件,办益阳最具影响力的市民报”为办报理念,以“亲民”“利民”“便民”“为民”为办报特色。
《益阳广电》方面表示:近年来,在以新媒体为主的网络媒体强势冲击下,传统纸媒集体遭遇寒冬,不少报刊相继以停刊或者休刊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益阳城市报人勇于改革,开拓创新,探索出了不少新路子:改变观念,积极与新媒体融合;敢于担当,通过活动树品牌;探索联营,拓宽经营新路子;善于策划,以编书助力报社发展 。特别是最近几年,在全国报刊普遍下滑的形势下,益阳城市报逆势而上,报纸质量、经营收入逐年上扬,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大影响力的媒体品牌和新闻名片。
《皖北晨报》刊发休刊词
安徽宿州《皖北晨报》2020年12月31日也在头版刊发休刊词《感谢有你,一路相伴!》:
2004——2020,17年,6210天,4122期……这一组数字,见证了《皖北晨刊》的成长,也记录下一个个温暖而难忘的瞬间。17年前,我们在这里开启梦想与您相遇;寒来暑往,感谢广大读者朋友的一路相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改革的大潮汹涌而至,今天,我们顺势转身,和您说再见;明天,我们将重整行装,再次出发。祝福2021!祝全市人民新年快乐!
《铜都晨刊》停刊
2021年1月1日起,安徽《铜陵日报》旗下的《铜都晨刊》停刊,期号定格在5096。在告别中,该报最后一份告别词这样写到:
这份报纸承载了我们许多新闻人的理想、青春、热血、初心,亦承载了许多见过面或未曾谋面读者朋友的关怀、支持、回忆、期待。二十年芳华已逝,相信留给我们的一定是最美好的记忆!面对时代大潮,我们选择与时俱进,主动转型。形式变化,初心未改。今天我们在晨刊惜别,明天我们在铜陵日报再见!感谢您二十年长路相伴,愿您仍与我万水千山相随!
《致读者》中写道,2021年,《铜陵日报·铜都晨刊》的内容将在《铜陵日报》民生版重磅登场,我们将继续与市文旅局合作,做精做细《文旅周刊》专栏,《老年风景》《校园内外》《健康养生》等专版、专栏还将定期与您相约。聚焦社会发展、民生诉求与热点事件,着力打造名记者和名专栏;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深度报道也将与读者一一见面。
“四川三晚报”休刊
纸媒调整步伐重新出发的还有四川。
@四川日报 官方微博2020年12月31日午间刊发消息“四川三晚报”休刊:12月31日,《 广元晚报》《内江晚报》《德阳晚报》宣布休刊。感谢陪伴!我们不说再见!四川日报官微还在这一消息中发布了上述三份晚报的休刊号封面。
《都市消费晨报》调整为周刊
2021年1月1日,新疆报业集团旗下最大的都市报——《都市消费晨报》宣布调整期刊,由以往的日报(周一到周五)正式调整为周刊。
《都市消费晨报》创刊22年,曾经是乌鲁木齐第一大报,是新疆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一周6期每天4开56个版,发行量20万份,广告最高达到4个亿,与《新疆都市报》《乌鲁木齐晚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如今,三大报相继关停退出,只剩下《乌鲁木齐晚报》一家。
《都市消费晨报》第一任总编辑齐东在告别文里说:
历史给我们这一代报人的舞台太大,时间又太短暂,匆匆上演,匆匆谢幕。 即便今天我们已经远离新闻岗位,依然在把一种传媒人的姿态——“庞大的不傲慢,微小的不自卑”传承下去。
《东莞时报》:日报变周报 更名为《东莞时报·莞邑少年》
《东莞时报》2020年12月31日在头版发表《转身仍是少年——致读者》称:将从日日相见,变为每周见面一次;而我们的刊名,也将变为《东莞时报·莞邑少年》。
《东莞时报》于2008年3月26日创刊,由东莞日报社主管主办,是东莞唯一的本土都市早报。
“转网”是生死大考
报纸向数字端走融合发展道路,既是应对危机的无奈之举,也是面向未来的唯一选择。英国《卫报》前总编辑Alan Rusbridger说:“公司将超越报纸,将工作重心、努力方向和投资转向数字,因为这才是我们的未来。”这种所谓“数字优先”(digital first)的概念,业已成为全球报人的共识,大家都开始在发布时间、资源供给、战略布局等方面向数字端倾斜。
而对绝大多数报纸而言,数字优先的终极方向极有可能是“数字唯一”(digital only),即最终放弃印刷版,完全在数字端发布内容,并建立基于数字端的商业模式。“取消印刷版可能是大多数报纸的长期答案。”(O’Keefe,2019)这时,“数字唯一”的表现形式,便是“转网”。
2008年美国百年老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和《西雅图邮报》宣布“转网”的消息曾震动全球报界,如今采取此类行动的报纸已遍布全球,屡见不鲜。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更多报纸转向网络,缩短了很多报纸由“数字优先”走向“数字唯一”的路程。例如,截至2020年5月,仅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在澳大利亚的报纸中,就有76家报纸转网走“数字唯一”道路。
但转网绝不必然等同于转型成功。对一份在数字融合方面未能做足功课、缺乏一定规模的数字受众积累以及基于数字端的商业模式尚处于空白期的报纸,转网意味着立即关闭基于纸媒的现金流,虽然降低了成本,但持续收入无着也必然会将报纸逼入异常危险的绝路。
也有较为成功的。2009年因转网而轰动一时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其转网前的印刷版发行量已降至历史最低点的4.3万份,而数字版的受众不断增加。虽然尚未实现盈利,但发行收入加上网络广告收入,令亏损额较纸媒时代大幅降低,呈现向盈亏平衡点逼近的态势。
目前有更多的国外主流报纸进入“准转网”状态,即大幅减少印刷版出版频率,同时大力开拓数字受众,为将来的“数字唯一”做准备。如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湾时报》最近决定将出版周期由每周7次改为每周2次。而在此前,美国至少有10多种区域性主流日报改日报为周二刊或周三刊。这些报纸包括《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内,无一例外地是在转网前已经在数字融合方面做了长期铺垫,取得良好业绩。
近年来,国内有大量报纸,特别是同质化严重而消耗较多资源的都市类报纸,相继“休刊”。而所谓“休刊”,对包括《京华时报》《东方早报》《新闻晚报》《北京晨报》《法制晚报》等在内的众多报纸而言,就是停刊,只不过大家都讳言“停刊”二字。
据范以锦、辜晓进主编的《中国传媒风云(2017—2018)》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1月1日到2019年1月31日的短短两年内,国内已有69家报纸停刊休刊。这些报纸中的绝大多数在宣布停止出版消息时,都用了“休刊”二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5年颁布的《报纸出版管理规定》第二十条规定:“报纸休刊时间不得超过180日。报纸休刊超过180日仍不能正常出版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撤销《报纸出版许可证》,并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依此规定,上述所有“休刊”的报纸都早已超过休刊的最后期限,理应办理注销登记等手续,永久停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