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跌落神坛:歌颂暴秦的代价

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大秦赋》原本是大秦帝国的压轴篇,值得期待。如今落得了人人痛骂的结局。篡改历史的罪,不容宽恕。
文/如海
因为,《大秦赋》高开低走,一个华阳公主斗了十多集,赵姬嫪毐滚床单的戏份太多,正剧终成宫斗剧,秦国灭六国的大戏迟迟没有拉开序幕。最不能让热爱历史的的人容忍的是,《大秦赋》篡改了古人一致的暴秦之说,大书特书颂秦赞秦。天下凝一,成为了为暴秦洗地和开脱的唯一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实则乃无稽之谈。
秦灭六国,不过就是虎狼之师的秦国称霸当权的唯一目标,哪里有什么惠及天下苍生、结束战乱的伟岸格局。独断专横、冷血残暴,好战决绝,是秦国一贯的杀戮作风。用现代的话来说,秦国就是军国主义思想,用战争来摧枯拉朽,不讲战争原则,坑杀妇孺和平民,以野兽般的血腥屠杀来打击对手,只要能攻城略地,就可以不择手段。
一部以正剧的名义出现的历史剧,荒诞的编剧和对历史的随意涂鸦,似乎我们能骂的,是这部剧的制作人员,说他们没文化,迎合市场玩权谋和宫斗。而如果进一步分析,也可能发现有细思极恐的地方。那就是,歌颂暴秦,实则是歌颂集权主义,如果是这样,那里面包含的东西就意味深长了。
再说说几个历史人物。吕不韦,有商业头脑,也有政治天赋,著《吕氏春秋》功不可没。李斯乃大才,曾权倾朝野,也落得凄惨下场。而嫪毐,我翻阅《史记》,嫪毐只不过就是一个器大活好的技师而已,吕不韦欲摆脱赵姬,把嫪毐作为男宠送给赵姬,赵姬淫乱疯狂,嫪毐狂妄地拉帮结派,企图与吕不韦对抗,最终自不量力被嬴政诛杀三族。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嫪毐,在《大秦赋》里却几乎演成了《嫪毐传》,追逐低级趣味,这也是此剧的硬伤之处。
秦国的残暴统治还在于,完全不是依法治国,而是独断专行的人治。皇权高于一切,超越一切,嬴政说的就是圣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人的命不值钱,也丝毫谈不上尊严。六国的子民,也从不会如剧中所写的那样,渴望成为秦国子民。秦国就是一个战争机器,四处碾压,一路屠杀,这样的国家,没有平民奢望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嬴政的一生,其实李白一首诗就写清楚了。
《秦王扫六合》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氏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他扫荡、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东出涵谷、诸侯西来、一统六合、收铸金人、郡县制、焚书坑儒、长生不老、始皇陵、太子之争。如果这样来编剧,就不至于陷入宫斗之中,也不至于颠倒历史了。
美化暴秦,其实从张艺谋的《英雄》开始就有了。天下统一,人心所向,是一个绝美的鸡汤,几乎掩盖所有的杀戮和残暴,仿佛成千上万人的白骨,战争所带来的流离失所,都可以因为天下凝一而湮灭。如果人类走向归一的代价必须是这样,那这样的天下又有什么意义呢?要知道,所有的生命,都是活生生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