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骨疼痛与臓腑 | 开卷有益

《黄帝内经》里面有两句话,第一句叫做“骨正筋柔,气血自调”。一般来讲,急性的因为事故或者突发的“寸劲儿”暴力导致骨骼偏歪了,这个跟骨骼关系更大,应该赶紧去正骨复位就能够解决。但是长期慢性的一些骨骼的错位、偏歪、变形,都跟筋有关系,长期肌肉的紧张让肌肉丧失了对骨骼、脊柱的保护能力,导致脊柱开始错位和变形。所以筋骨是互相影响的,骨骼错位,软组织、筋也会拉伤,所以经常把筋骨放在一起,说“骨正筋柔,气血自调”。

第二句话叫做“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在人体内有两大作用:一是养神,阳气足的人,神会足,精力充沛,心态莫名乐观;二是养筋,阳气充足通畅,筋就会柔软有弹性。阳气由臓腑产生,运行在经络里。

长期局部肌肉僵硬的人应该考虑两点:我们常做按摩,但很多人发现一揉变软了,不久又硬回去了。一是因为我们只按摩了紧硬的局部,它的周围,忽视了上下游和全身的调理;但更多人可能是第二个原因——臓腑。虽然疏通经脉,放松了肌肉,但因臓腑本身产生的阳气就不足以养筋。即便揉软、揉开,但难以保持。不久又僵硬回去了,这个时候就该去调臓腑了。以肢体疼痛部位对应臓腑问题,也是中医思维的一个特色。

以督脉为例,健康营“经络课”里面,会讲督脉,督脉旁边分布着“俞穴”。我们常听心俞、肝俞、胆俞,那么这些俞穴所相对应的脊椎如果长期疼痛难受的话,就应该考虑对应臓腑的气虚或淤堵。

例如,督脉上第五胸椎棘突下叫“神道”穴,旁开腧穴为心俞,如果这个区域难受,基本代表心臓的问题。这里的心臓问题不等于心臓病,而是说心气不足或不通,说明虽然没有器质性病变,但是心臓已经不太给力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长期伏案伤了胸椎,会不会影响心臓呢?答案是外形和内臓互相影响。从臓腑的角度看,心气不足的人,第五胸椎“神道”就容易疼痛错位;另外,心气不虚,但长期不良姿势脊柱扭曲错位,也会反过来影响心气的疏通,进而影响心臓。两者互相影响,这也是古人为什么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原因之一,站桩静坐的时候,都要求脊柱的状态。

除了“神道”之外,另外一个爱疼的地方,就是“腰区”了。基本上全中国人都知道腰疼跟肾虚有关系,也就是中医讲的“腰为肾之府”。“命门”到“腰阳关”,也就是二、三、四节腰椎疼痛的话,其实都有可能跟肾有关系。另外还有几个“府”:“背为胸中之府”,胸中泛指胸腔内部,指心肺,个人认为更多指的是心臓。即我们刚才讲的神道。心臓病早期的一个征兆是后背难受、后背疼痛。

“膝为筋之府”,也就是说当你的膝盖疼痛的时候,说明整个人筋的状态都不好了。而肝主筋,所以膝盖的好坏,跟肝关系非常大。以上这些,只算是为大家打开个思路,以便日后举一反三,比如后背疼痛时去对应俞穴,知道将肢体疼痛和五臓所对应的一个联系,也算是中医思维独特的一个地方。

好,回到《内经》那句话:“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想把自己的筋养好,按摩疏通是一方面;另外就是补充阳气,方法呢站桩、艾灸都是非常好的方法。如果你上过健康营,没掌握非药物疗法的话,起码可以晒太阳,可以去网上搜索练练“金刚功”。明白了原理,照着方向,一样可以举一反三,最后祝大家都能够“骨正筋柔,气血自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