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治沙奇迹 —— “沙漠都江堰”对祁连山生态修复的启示(下)

2021年第008期||总第647期

艺海风│647期

编者按

2021年1月20日前后,《经济参考报》、澎湃新闻等国内权威媒体,先后报道了敦煌沙漠防护林惨遭破坏性砍伐的文章,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引起了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甘肃省政府迅速派出调查组前往调查。现将媒体人王长华于2017年6月采写的深度报道刊发,以帮助读者了解更多新闻背后的故事。

中国治沙奇迹

—— “沙漠都江堰”对祁连山生态修复的启示

王长华

(接上期)

“沙漠都江堰”的治理模式能否复制?

“沙漠都江堰”的洪水治理模式是否能够在祁连山流域大量复制?一提出这个问题,何延忠就显得异常兴奋,他立刻拿出笔来,随手在纸上就画出了“沙漠都江堰”集聚洪水的流域图。

事实上,当初何延忠确定在敦煌养殖虹鳟鱼,就埋藏着一个“秘密”,即虹鳟鱼能够在祁连山东端的家乡永登养殖成功,那么,能否在祁连山西端的敦煌成功养殖?事实证明,他成功了!

祁连山东西长800公里,相当于上海到武汉的距离。

祁连山流域分布着无数个和“沙漠都江堰”相似的流域洪积扇,一旦这个模式能够在祁连山流域复制,那么,“沙漠都江堰”就相当于为祁连山洪水利用化害为利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了一个非常可贵的可资借鉴的成功模式。一旦“沙漠都江堰”在整个祁连山流域推广开来,发展沙产业和戈壁农业,那该是多么大的气魄啊!就等于我们掌握了祁连山生态修复、治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金钥匙”!

在司建华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中国沙漠与沙漠化图》。

6月27日,他指着图说,以贺兰山为界,以东是中国的四大沙地;往西,是中国的八大沙漠。从河西走廊往西,分布着中国的四大内陆河。祁连山流域就有三条内陆河,沿着祁连山,沙漠和绿洲错综相间。“沙漠都江堰”以害治害,化害为利的生态治理模式不仅在祁连山地区可以得到复制,还可以向西,在新疆地区推广。

为此,司建华提出了三点建议:

建议加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建立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构建新型院地合作共赢机制,为示范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发挥地方政府职能,为示范基地建设提供政策的引导。

令人欣慰的是,中科院西部生态研究院副院长冯起和院士工作站的院士专家在充分听取了各方专家学者意见,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也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关于当前祁连山生态修复中充分借鉴“沙漠都江堰”工程治理模式的建议》,即发动民间资本,参与祁连山生态修复,政府通过政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其核心内容有:

政府应对“沙漠都江堰”生态治理工程的日常维护经费给予专项补贴,也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核定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补贴的基数,政府每年度下拨给企业,签订“购买服务合同”,由企业负责做好“沙漠都江堰”工程的日常维修养护,水务部门按合同监督指导。

根据《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关规定,核定“沙漠都江堰”工程供水水价,经敦煌市政府批准后实行供水收费,补偿工程建设投资,促进工程可持续运行利用和长期发挥效益。

国家应从生态补偿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让“沙漠都江堰”这座“掌握了沙漠洪水的规律和脾气”的工程,更持久、更好地发挥效益。省市政府可按照“沙漠都江堰”工程生态性、公益性、社会性很强的特点,给予工程建设单位敦煌飞天生态产业科技园一定的工程投资补偿,减轻企业因建设“沙漠都江堰”公益性工程而投入巨资的压力,帮助企业渡过当前难以为继的难关。

根据国家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规划和政策,把敦煌飞天生态产业科技园列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生态治理与发展循环经济的试验示范园,积极扶持争取国家生态修复与治理项目。建议由发改、财政、林业、水利及国土等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向国家申请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生态文明示范园,结合中央丝路产业华夏文明生态补偿区的政策,树立敦煌飞天生态产业科技园为祁连山生态治理示范典型。建议林业部门在省发改委批复已经建设的敦煌沙漠生态旅游景区的基础上,尽快申请国家级沙漠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运营,将敦煌飞天生态产业科技园建成一个集生态治理——沙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可持续循环经济新模式。

建立生态治理企业发展与科研院所的紧密联系,建议利用中国科学院已建的沙漠前沿的院士工作站,由省科技厅牵头,联合中科院西北生态研究院等科技院所把“沙漠都江堰”工程的建设管理业主敦煌飞天生态产业科技园列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生态修复科技实验平台,建立科技展示馆,为示范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提升生态修复示范基地的科技含量。

制定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安全新战略极为迫切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冻土和生态经济学家程国栋,早在2010年,在谈到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及对策时就指出:西北地区是支撑我国21世纪实现崛起和复兴战略的重要基地,应以足够的社会适应性能力架设科学与决策之间的桥梁。面对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制定适应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安全新战略极为迫切。

“西北地区特殊的山—盆结构,决定了水循环主要来自于山区的独特规律,其偏离了正常的环流规律,形成西北水资源短缺的局面。”程国栋指出,“由人为因素导致的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主要问题,一是高耗水、低产出,二是过量无节制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引发了西北内陆河流域下游生态的持续恶化。”

程国栋说,从西北地区农牧业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的比较来看,西北地区占有全国18%的耕地、19%的水资源,除生产了全国31%的棉花外,其他农产品的份额都较低,如仅生产了全国8.8%的粮食和6.7%的肉类等,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高耗水、低产出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伴随着西北干旱区人口、耕地面积、灌溉面积、粮食产量的不断增加,有限的水资源和持续增加的需水量之间的供求矛盾,越来越成为西部地区的发展瓶颈。另一个人为因素——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不断提高,造成了内陆河流域下游生态的持续恶化。程国栋痛惜地称之为“不同的流域产生着相同的故事”。

程国栋指出,目前我国90%的沙漠化土地在西北、内陆湖泊面积近50年减少57%、近30年冰储量减少约15%。他预测,到本世纪中叶,西北干旱区缺水将达到220亿立方米。

在谈到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对策时,程国栋建议:一是要开源,通过工程调水、空中水资源、凝结水、地下水、绿水、边缘水和虚拟水等方式,开发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二是要节流,加强节水管理系统建设,由追求单产到追求单方水的生产力,合理开发利用水源,注重生物节水的研发。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的比例,用有限的水资源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和草畜业。推动社会化管理,利用财务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实施水资源管理,建立政府宏观调控、流域民主协商、准市场运作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运行模式,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使流域尺度上的单方水产出实现零增长或负增长。三是实施“水效益”和“集成的水资源管理”战略。这两大关键战略如今已得到世界共识。一方面要求提高单方水的产出,使水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要形成以流域为单位、以水为纽带的交叉集成管理。“世界不缺水,缺的是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联合国水资源开发报告》通过对17个典型案例研究,重点阐述了水资源问题与利用有关,明确指出造成缺水问题‘98%是人为原因,2%是自然原因’。”程国栋指出,干旱区的水资源管理必须做到摸清规律、合理配置、高效利用、集成管理。

沙漠已对生态造成严重威胁

警惕生态腐败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院长冯起指出,保护好祁连山生态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靠一市一县之力。依靠一家企业的孤军奋战,收效也极其有限。

当年蜀郡守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可能动员了蜀郡的全部人力物力,是不折不扣的“政府工程”!而何延忠修建“沙漠都江堰”,仅仅是企业行为,为此前前后后他总计投入了将近10亿元,而他得到的补偿,与他的投入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

冯起也指出,“加快修复的关键是解决投入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受益人的负担和地方有效投入,也需要国家乃至社会的投入。”

仅靠一家企业的投入,显然不可持续,而且也不公平!因为2011年6月16日的那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受益的是阳关几千人的生命和2万多亩农田,但何延忠的企业却因此遭受了重大损失!

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院长刘贤德指出,要建立综合性立体化的保护机制。祁连山的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是生态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因此需有与之相应的综合性立体化的保护机制。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发展、生态移民搬迁,转变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靠山护山,靠水养水”。

这方面,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搬迁,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冯起和刘贤德指出,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要落实。地方就是地主,只有地主尽责,生态保护才能落实。因此,保护祁连山的生态必须落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既要明责任,又要有考核,还要有问责追责。

冯起和刘贤德还进一步指出,“运动式”的保护造成的生态恶果可能比“掠夺式”开发更严重!这是另一种“生态腐败”!

这也是何延忠所最担心的!

因为,一提到生态修复保护,有些地方政府,就理所当然地想到了“植树造林”!并不是“植树造林”不可取,而是在河西绿洲的特殊地理环境下,一棵树就是一台抽水泵,对于水的需求是大量的!应该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不能强求一律!

另外,河西的绿洲承载力是有限的,应该根据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作为安排工农业生产的标准!大面积的开垦土地,我们已经遭到了惩罚。那么,能否从何延忠的探索中得到启示呢?

何延忠的实践早已经证明,高寒冷水虹鳟鱼产业,基本不消耗水,水单方面积计算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于种植小麦的600多倍,是最节水、能使农民快速致富的产业。为什么不利用祁连山冰川融水,推广“沙漠都江堰”模式,建立一条变水害为水利,洪水变清水的高寒冷水鱼产业带?通过湿地修复生态,既能带动百姓致富,又能提高人的生存质量,为社会提供天然无污染的环保产品,改善生态环境。

另外,何延忠说,以色列土地贫瘠,全国近三分之二的土地是沙漠,且水资源极其贫乏。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以色列却创造出了高效节水农业模式,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因此,在河西绿洲和祁连山地区,特别要注意水单方面积经济效益,节水型的产业模式应该得到大力推广…….

何延忠这个西北汉子,十几年如一日,继续在为敦煌的生态治理倾注着全部心血!

(全文完)

王长华,甘肃陇

西人,中国报告文学

学会会员,甘肃省作

家协会会员,甘肃省

杂文学会会员,现供

职于一家媒体。

艺海风

题      签:魏新河

执行编辑:程   遥    微信号:gslxcys

编      委:静悟斋 微信号:wbz201611

   

投稿邮箱:11cys@163.com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