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货巨匠吴扣华的紫砂人生

吴扣华
国家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
世界艺术家
民间工艺最高奖“山花奖”艺术家
国家专利获得者
全手工“贴梅花法”、”塑竹根法"等新工艺创新者。
吴扣华,1964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82年涉足紫砂行业,师承徐秀棠、邵新和、吴汝莲等名师,系统学习了书画艺术、紫砂陶刻、紫砂雕塑、紫砂制壶等工艺。造型设计中讲究作品的形神兼备、新颖别致。在实践中创新全手工“贴梅花法”、“塑竹根法”等新工艺。先后展出紫砂艺术届最大对壶《八运壶》、《鸿运壶》(每壶各可容水380斤),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新民晚报作了专题报道。多年来,其紫砂创作作品多次被国内外收藏家争相收藏。
吴扣华在陶刻、雕塑、制壶的系统研习的基础上,主攻“花器”茗壶。紫砂“花器”的基本手段和基本特征是仿真象形,做什么像什么、栩栩如生、妙造自然、宛若天工,是“花器”精品的基本要求。“中国陶都”制壶者众多,能“达标”者为数不少,“力索”加“天机”,即努力加天份,方能从中脱颖而出、独立高标。

《西施》

勤学苦练 精益求精:
自吴扣华从艺那天起,他就刻苦研习绘画、积极研练制壶、陶刻和雕塑技法,认真剖析大家名作,尤其对供春、陈鸣远等历代大师的作品有较深的研究。40多年来,他对紫砂艺术执着追求,如痴如醉。他创作的壶艺作品既保留着传统的法度,又善用陶艺语言淡化工艺特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他在创作实践中,首创了全手工“贴梅花”、“塑竹根”等新工艺。他集壶艺设计、雕塑、陶刻、贴花等多种技法于一身,成为当今中外知名的优秀陶艺家,并被媒体誉为当代“壶痴”。
紫砂壶是一门沉浸和沉静的艺术,到了吴扣华工作室,你会发现,一把赏心悦目的紫砂壶,可以真正让人放下浮躁的心绪,安静下来,慢慢看,慢慢把玩,再有种冲动好好泡一壶好茶,看着茶气一圈一圈的从壶里飘逸出来,这就是紫砂妙品的魅力。
吴扣华好学的天性,勤奋的拼劲,使他得到不少老前辈的奖掖和扶持。早些年前,广州茶界德高望重的邬梦兆先生就独具慧眼,在一众名家之中,独选了吴扣华的一百把壶,配上国内著名的书画家一百人,书写邬先生的咏茶诗句,这册称为“雅韵铭陶”的壶艺作品,既融汇了诗情画意,又融合了吴扣华的匠心,被称为当代文化人和制壶师结合的典范,由此也见证了吴扣华壶艺之影响。
吴扣华不仅壶艺精湛,而且为人耿直,他对艺术精益求精,从不做粗做滥。凡是自己不满意的壶品,宁可砸掉也不低价卖给壶友。他从艺40年之久,存世的壶品却只有区区百把。他既不搞监制,更不搞代工,他追求的是人生和艺术上的真善美,他因把良好的艺德和精湛的壶品一同贡献给珍爱他的茶人和壶友而被传为佳话。

《中国梦之一统江山》

巧思精塑 技法独特:
在宜兴,做花器的很多,做得好的却屈指可数。做花器不仅是将自然界的瓜果花木、鸟兽虫鱼表现在紫砂壶上,更是将生活中的所见所感,通过艺术手法,设计成紫砂壶。紫砂花器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一把好的花器,在造型上应具有艺术性,同时又要有实用性,并能表达出其神韵及作者的思想。吴扣华的花器,就符合了这些要求。即便在众多做花器的紫砂名家中,吴扣华也是十分突出的一位。
制作“光器”是吴扣华“花器”创作之余的一种积极的“陶艺休闲”,凭着灵性、悟心和扎实的功底,作品古朴温润,别具风韵。他和擅长“光器”的妻子范晨霞一起,和广东省茶文化研究会合作,制作了一百款茗壶。其上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书法家撰写的百首茶诗,诗壶璧合,品格高雅,成为茶文化的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
说起吴扣华的梅花,这也是他很得意的手艺。梅桩壶当今做的工艺师不知凡几,吴扣华的梅花却能独领群芳。古代的梅桩,其花都是扁平贴在胎上的,吴扣华觉得这样缺乏立体感,他创出了捏圆浑花瓣的技法,陈永正先生咏梅花曾经有句得意之作冻萼脆有声",观者细看他的梅花,自然能为其中“冻萼有声”的感觉所牵引。
花壶所包容的,不仅仅是雕塑艺术,吴扣华还在壶底的部分,刻了兰花,竹叶等折枝小品,再配上潇洒的小行书,这样使得他的作品真正融合了诗词书画和壶艺、与一般的庸匠之作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艺术的目的,除了描摹自然,还需要比自然更能打动观众,吴扣华的壶艺也正在慢慢的打动观众,直抵心灵。

《如意供春》

兼收并蓄 融会贯通: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紫砂陶艺,是以特殊的手工成型技艺为精髓的,对纯手艺的抛弃意味着对紫砂陶艺传统的亵渎。吴扣华的手工技艺是在“三更灯火五更鸡”中锤炼的,夜深人静,正是他苦研深思的“黄金时间”。手工技艺也必须“与时俱进”,他摸索成功的全手工贴梅花、塑竹叶等新手法,使花叶更加鲜活自在,取得更好的观赏效果。
他创制可贮水380斤的大型梅桩壶,使用了特殊的手法,使结构复杂的“巨无霸”壶体不走样变形,且色泽肌理达到“自然”的理想效果,梅桩经过人为的“放大”更具审美冲击;他制作的“梅花三弄”、“一条龙”等组合壶,制作火候拿捏得十分到位,使之首尾连接时断面密合,浑然一体,这是一般艺人难以做到的。

《大如意》

回归手艺,不仅仅是回到技艺层面,更是回到艺人通过手,用生命去感知自然,感知艺术,使手艺人追求的品格、文化、精神的价值得到体现。吴扣华的“供春”系列壶,或是无数瘿疤叠压,或是无数截断的短树杈密集的桩头,他捏、塑并举,刻、剔并重,自述"常常忘我忘情地做,越做心里越喜欢,自然也不肯放下手来”,呈现了完全不同于传统“供春”样式却一眼就确定是“供春”的新款式,外观古朴、手感舒适、使用称心如意,可读、可品、可感、可用、可思、可乐,是难得一见的“妙品”。
吴扣华的技艺作风是严谨的,对于紫砂文化传统的认知,在通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入领悟,逐步形成独到的见解,在专业实践中,从不同的方位进行拓展,逐步趋向成熟,在创新设计和工艺实践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生春梅桩》

工艺精湛 实至名归:
花壶在紫砂历史上,出现得比较晚,做花壶者必须先有光壶的经验。花壶顾名思义要做壶者有雕刻和雕塑的技巧,吴扣华的花壶,首先令人有沉着的感觉,这首先是缘于造型的大气。鉴赏瓷器与紫砂是同一个道理,先看造型,造型不好,再花俏也是白费。吴扣华的许多花壶,其造型源自于古壶,又加入自己的一些改进。 吴扣华被行内称为“花壶王子",实至名归。
成功的艺术家,向来离不开认真二字,也离不开干净二字。所熟知的大家,几乎是认真做艺术,不马虎应命的,也都是干干净净,整洁不苟的。吴扣华的壶艺,都是浑然认真的产物,他每件作品,不假手于人,从泥胚开始,自己慢慢琢磨制作。

《高束柴三友》

吴扣华就是中年紫砂陶艺家中突出的一员,他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创造性的设计思维,赋予作品以合理的功能和优雅的形式,显示着他在紫砂艺术领域里的才能和良好的潜质。
吴扣华的紫砂陶制作工艺技术是比较全面的。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严格规范的训练,掌握了坚实的基本功。由于他对技艺具有敏锐感受和深入理解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吸取了诸名家的意匠和技巧,奠定了多种范型的技艺基础。
吴扣华深知学习传统的重要意义,要想在紫砂艺术上创出自己的新风格,首先要在技艺磨练中领悟紫砂精华之所在,认真学习和分析解读前辈大师的作品,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深入地认识紫砂艺术精神之所在。

《田园秋声》

吴扣华对紫砂艺术传统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理解,循着不断探索的路,在紫砂艺术的天地里,为创立意境新奇的风格不断加强自身表现技巧的训练和构思能力的培养,他对紫砂传统工艺技术的认知是比较客观和冷静的,认为工艺技术不是静止的,而是在实践中发展的,他努力的把技术和艺术融为一体,正是这种艺术的意蕴,赋予紫砂作品以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相信他会在紫砂艺术领域里,在创新设计的探索中,在工艺实践中,取得新的丰富的成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