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文献】文翁的生卒时间存疑——湖北文佳明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分享最新资讯、弘扬中华美德、传承优良家风、树立家国情怀!

文翁的生卒时间存疑

文翁,名党,字仲翁,庐江舒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列《汉书》循吏传之首。翁公是雁门文氏后裔,蜀派文氏始祖,江右文氏的鼻祖。由于《汉书》循吏传较为简略,加之有关文翁的历史文字记载较少,故文翁生卒年代一直不详。

那么现在文翁生卒时间是如何得来?

据“文翁研究会”会长汪照亮先生“我与文翁研究”一文介绍,文翁生卒时间是“文翁研究会”研究确定的:文翁公元前156年(汉文帝二十三年丁亥三月十四日午时)——公元前101年(汉武帝三十九年己卯十月十一日子时)终年56岁。

目前这一生卒时间已被网络文字、资料、文章、家谱等广泛使用。对于“文翁研究会”研究确定的文翁生卒时间,本人经过对《汉书》、《史记》、文氏家谱及其他有关资料的仔细查阅,感觉这一结论似乎有些不合理,结合其他有关文翁的历史事件分析在逻辑上、常理上有些说不通,也经不起推敲。

前不久我去成都参加四川文翁研究会会议,本想就此疑问与之进行探讨,才搞清楚四川文翁研究会非研究确定文翁生卒时间的文翁研究会。无奈只好将我的疑问写成文字供大家一起来探讨。

一、文氏家谱记载文翁的生卒时间
记载文翁生卒时间的文氏家谱,目前看到的有舒城化蜀堂必达一世至十世源流谱和湘乡龙潭文氏族谱越大夫种公世系。
1、舒城化蜀堂必达一世至十世源流谱
一世
必达:字令德,生于西汉孝惠帝二年戊申正月初二午时,卒于孝武帝五十四年甲午六月十三日亥时,夫人杨氏生于公同庚,二月初八子时,卒于孝武帝五十三年乙未八月十三日丑时,公妣同葬本邑六安门外。
二世
乡:字伯琴,生于孝景帝元年癸酉九月十二辰时,配四品夫人耿氏,生同庚七月初八子时,生一子:强。携子迁湖广金州
党:公字仲翁,生于汉文帝二十三年丁亥三月十四日午时,以郡县察举为蜀郡守。配四品夫人经氏,讳树德公长女,生同庚十月十五日子时。生三子:士宏,士道,士廉。公卒于汉武帝三十九年己卯十月十一日子时,妣卒于汉武帝四十二年,壬午三月十三日酉时,公有传文崇祀乡贤详载县志。公妣合葬于寨冲象形地子午兼壬丙向,有碑。
2、湘乡龙潭文氏族谱越大夫种公世系
蜀太守翁公世系
汪公:字望西,居舒地,配焦氏,生子一名仲叟,继配苏氏,生子一名仲翁。因汪公居舒地故未将汪公列为蜀地一世祖。
一派
仲叟公,讳邻,袭居舒地,袭家舒城,西汉惠帝三年己酉五月二十五巳时生,寿六十五,元朔元年癸丑九月十一寅时没,葬本邑王老山白鹿洞下中觜辰山戌向。
配范氏西汉惠帝五年辛亥六月三十卯时生,寿六十九,元狩元年己未七月十四午时没,葬合夫冢同向,子三:长魏(字象悬)、次璧(字象绅)、三明溯(字象升),分支未录。
仲翁:讳党,住祖遗舒城乡里,自少好学,屡以明经应辟,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遂留家焉,西汉高后吕氏摄位元年甲寅八月初五戌时生,寿七十八,元封元年辛未十月二十七酉时没,葬益州城西(即今四川成都府成都县西山又名雪岭下西平坨脑金星窝穴卯向。
原配金氏德性淑慎、才貌兼全,汉吕氏摄位二年乙卯六月十七未时生,年二十八,文帝后六年癸未二月十五午时没,葬舒城多智山足右支盘龙穴申向。继配孔氏西汉文帝三年甲子六月十九巳时生,寿七十,元封三年癸酉十一月二十四亥时没,葬合夫冢申向,子三:应尊、应尝、应萦。
两谱对于翁公记载得区别主要为生卒和葬地不同。舒城谱翁公生于汉文帝二十三年(前157)丁亥(前154),卒于汉武帝三十九年(前101)己卯(前102)十月十一日子时 ,公妣合葬于寨冲象形地子午兼壬丙向,有碑。湘乡龙潭谱翁公生于吕氏摄位元年甲寅前187,元封元年辛未(前110)十月二十七酉时没,葬益州城西(即今四川成都府成都县西山又名雪岭下西平坨脑金星窝穴卯向。
由于本人没有看到两谱原件,不知两谱修于何时。但我从“中国首创官学的大教育家——文翁及其支系序”一文(因未注明作者,不知是否为文翁研究会会员所写)中看到有“1622年冬.....文氏宗谱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在这几十年的天灾兵祸中,人民流离失所,田园荒芜,十室九空,老百姓连命都顾不了,哪有闲情保护宗谱,即有少数忠诚孝子,家族观念较浓的人,保存了一本两卷,也是与本支有关的资料。
清朝嘉庆丙子年,群众才从天灾兵祸中缓过气来,战争的创伤,已完全恢复,政局稳定,生产发展,老百姓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时隔一百七十多年,由于兵祸灾荒,政局紊乱,老百姓无固定住所,因而家谱失修。有69世孙文仁礼(腾宵公)把族下各地仁人志士所抱残守缺的一本两卷集中起来加以整理编纂,尽管费尽心机,也难免有遗漏讹误之处。”
从该文中可以看出舒城谱应该是修于清朝嘉庆丙子年(1816年)是以一本两卷残缺的家谱为基础整理编纂的,也确实存有诸多遗漏讹误。仅我上面引用舒城化蜀堂“必达一世至十世源流谱”几段文字就有几处有疑点:
一是“乡:字伯琴,生于孝景帝元年癸酉”,经查孝景帝元年应为乙酉年(公元前156年),孝景帝在位16年根本就没有癸酉年,可能是乙酉年之误;
二是“党:公字仲翁,生于汉文帝二十三年丁亥”,汉文帝二十三年(公元前157年)为甲申年,汉文帝在位只有二十三年。丁亥年(公元前154年)根本就不在汉文帝年间,应该是在孝景帝年间;
三是“党公卒于汉武帝三十九年己卯”,汉武帝三十九年(公元前101年)为庚辰年,己卯为前102;
四是汉文帝在孝景帝之前,若兄乡生于孝景帝元年,弟党生于汉文帝二十三年,岂不是弟比兄还大?但湘乡龙潭谱中对于仲叟公和仲翁两人生卒时间记载在帝王年号与天干地支纪年是没有错误的。
文翁研究会会长汪照亮先生在“我与文翁研究”一文中将文翁生卒年月明确为:公元前156年(汉文帝二十三年丁亥三月十四日午时)——公元前101年(汉武帝三十九年己卯十月十一日子时)终年56岁。并说皖川两地在文翁研究上已达成统一。
我认为将一个按帝王年号算为(公元前157年),按天干地支纪年算为(公元前154年),按公元纪年为(公元前156年);卒年按帝王年号算为(公元前101年),按天干地支纪年算为(公元前,102年)相互矛盾。
这样一个如此混乱、如此不确定、如此不严谨的时间,文翁研究会却将此确定为文翁生卒年月,确实令人费解?
二、文翁任蜀郡太守只有15岁,是否可能?
据《汉书》循吏传第五十九“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腊月初五-公元前141年正月)刘启在位16年,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驾崩,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 按此推算文翁最迟也应该是在前141年(刘启在位16年,应该说最后2、3年都可算作景帝末)任蜀郡守。
若根据文翁研究会确定文翁生于公元前156年(汉文帝二十三年丁亥三月十四日午时)。也就是说文翁任蜀郡守时按公元纪年15岁,帝王年号为16岁,天干地支纪年为13岁?年龄混乱暂且不说。就算是15岁任蜀郡守,也与其他历史资料存在矛盾,经不住推敲。循吏传记载“以郡县吏察举”,也就是说,文翁在在任蜀郡守之前曾当过县吏。那么文翁当县吏岂不就是一个10来岁的娃娃?
如此重任一个娃娃不知如何能胜任?且还功绩卓著,这是否合乎常理,令人生疑?
另外在“汪照亮会长寄语:文翁故里话你知”的文章中说:“文翁是一位很具有儒雅之风范的地方官员。他14岁去京城学习(也有“为汉景帝伴读”之说),学成后步入仕途任郡县一名小官,因功绩卓著,(有经董仲舒举荐一说)被朝廷提拔任蜀郡守的。”
如按此说法,从文翁14岁去京城学习,后步入仕途任县吏,15岁就被朝廷提拔任蜀郡守,这其间只有一年时间,存在这种可能性吗?好像有悖常理。
另外若文翁生于公元前156年,按此推算就比汉景帝小32岁,文翁14岁去京城,此时汉景帝已经做皇帝15年了,第二年汉景帝就驾崩了,又何能出现“为汉景帝伴读”之说。
因此确定文翁生于公元前156年是很难自圆其说的。

三、与翁公首兴文教,兴修水利等重大历史事件有矛盾
据《四川古代科技人物》一书对文翁的介绍:文翁治蜀功绩昭著,他首兴文教,开创了四川一代新风,为四川文化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华阳国志》记载:“始,文翁立学精舍讲堂、作石室,一曰玉室,在城南。目前学术界也一致确认成都石室中学是在文翁石室的遗址修建的,文翁创办该校的时间是公元前141年。
文翁治蜀除兴办文教外,还进行了治水除害,引水灌田工程建设,在前蜀首李冰等人治水的基础上,加强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领导广大劳动人民创建了排灌结合的都江堰,并在成都平原及其附近导江穿渠,初步奠定了都江堰的灌溉体系。
据《华阳国志》记载:文翁“穿湔江口,灌繁田千七百顷”。还有曹学佺《蜀中广记·成都守·灌县》引《永康军志》也称:“汉文翁为守,穿湔江水,堰流以灌平陆,春耕之际,需水如金,号曰金灌口也”。
该书及都江堰简介均称“在西汉孝文帝后元年间(约公元前一六三年至一五七年),文翁率领劳动人民开湔江口,扩大了都江堰内江灌溉区”。
从文翁治蜀的两大功绩时间看,如确定文翁生于公元前156年,显然与这两大事件有矛盾。首先一个乳臭未干的15岁的孩子是否有魄力、有能力、有智慧去首创一所学校并亲自教化别人?除非他是神童?!其二,历史资料记载,文翁穿湔江口是在公元前一六三年至一五七年,此时文翁尚未出生,这就否定了文翁穿湔江口治水的历史功绩。
根据以上疑点,我认为将文翁生卒时间确定为公元前156年(汉文帝二十三年丁亥三月十四日午时)——公元前101年(汉武帝三十九年己卯十月十一日子时)终年56岁,是非常草率和不严谨的。
文翁是一位历史名人,在任蜀郡太守期间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不仅教化了蜀民,而且使蜀地出现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繁荣昌盛景象。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缅怀。我认为如草率的确定文翁的生卒时间,为此受到质疑,无疑将对其声誉和治蜀得历史功绩及其历史地位产生不利影响。若考证确定的生卒时间依据不足、不合理、不严谨还不如仍然维持“生卒不详”更好些。
文翁是我们雁门文氏的骄傲,我们文氏后人应该有责任加强对家族史资料的挖掘、收集、整理、甄别、探讨、研究和考证。对于翁公“生卒不详”的问题应与安徽文翁研究会、四川文翁研究会一道共同研究,尽早达成共识。

目前记载有文翁生卒时间的只有舒城化蜀堂文氏家谱和湘乡龙潭文氏族谱(是否还有其他家谱中有记载有待发掘)。据我分析安徽文翁研究会应该是以舒城化蜀堂文氏家谱中文翁生卒时间为依据确定的文翁生卒时间,显然舒城谱讹误太多。

而湘乡龙潭谱记载翁公生于吕氏摄位元年甲寅前187,元封元年辛未(前110)十月二十七酉时没,记载较为清晰。分析一下这一生卒时间好像较为合理。

一是帝王年号、天干地支纪年和公元纪年都没有错误;

二是翁公生于前187年,在景帝末(前141年)任蜀郡守是46岁,在经历和年龄上都合乎常理;

三是也可印证汪照亮会长文中“14岁去京城学习(也有“为汉景帝伴读”之说)”的合理性。汉景帝刘启生于公元前188年腊月初五,年纪与翁公相当。翁公“少好学,通《春秋》”,学习好。14岁去京城不论是去学习还是“为汉景帝伴读”都说的通;

四是极有可能在公元前一六三年至一五七年期间文翁就是在今灌县、彭县那儿当郡县吏,30岁左右率领劳动人民“穿湔江口,灌繁田千七百顷”。也许就是治水有功以后被察举,景帝末选拔为蜀郡守。资料说翁公为蜀郡守穿湔江口,只不过资料记载时翁公已为蜀郡守,故记为“汉文翁为守,穿湔江水”。

五是翁公公元前141年任蜀郡守时是46岁,合乎常理。任蜀郡守后已具有了首创石室官学、教化蜀民、选拔人才的学识、魄力、经验和智慧。

根据以上分析,我以为湘乡龙潭谱记载的翁公生卒时间较为合理,也符合翁公一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经历。

2016年8月于湖北荆门

作者近照
文佳明:湖北天门市人,出生于1951年,天球公22世孙,毕业于清华大学,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央企,荆门市计委,荆门市政府投资控股公司总经理等单位工作,国资委退休。现任湖北省文氏宗亲总会顾问。

编辑:文 湘

热门

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