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要获益良多,这“五不”必须避免
对一个读书人来讲,读书是伴随他一辈子的事情。换句话说,只要他活着,读书就永远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苏轼曾说过:“士大夫三日读书,则面目可憎。”由此可见,读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讲是多么重要。那么,在读书的征程上,如何去读,方能使我们获益良多呢?答案会因人而异,各有各的看法。笔者的这篇文章打算从读书不应该怎样去做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经验,供各位有志于读书的读者参考。
一、不能只读一个人的书
读书,不能只读一个人的书。有些人,由于对某一个人很崇拜,读书的时候便只拣这个人的书来读,对其他人的书,或曰:没意思;或曰:不值得。总之,就在诸如此类的似乎读遍了天下书的姿态中,轻易地放弃了广阔的读书天地。
当然,对这根据自己的兴趣读书的方法,我们无可厚非。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段时间内,这样去读书,自然是科学的;如何长期只读一个人的书,只读那么几本、几十本书,就会限制你的视野、你的思维,从而从根本上限制了你的发展。鲁迅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就含蓄地批评这种读书法。他说:“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不仅如此,如果你认真打开被你以前认为不值得读的那些书时,你就会发现,他们并不像你当初想象的那样“没意思”或“不值得”,而是充满了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从前被你那样奉为圭臬的那些书的水平。因此,最后的结论是,在没有读过那本书之前,就绝不能轻易地说这本书“没意思”或“不值得”。在这个方面,笔者主张“开卷有益”。
二、不能只读一种书
读书不仅不能被一个人捆住手脚,而且也不能被一种书捆住手脚。读书要广泛地涉猎各种门类的书籍。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这种读书方式就很赞成。他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进文学里。”
大家知道,当今科学的发展既日益专业化,又日益综合化,面对这种情况,无论是什么人,如果你想在你从事的领域里做出出类拔萃的成绩,那么,你能选择的道路就是尽可能地多读一些书。这些书既要有文科方面的,也要有理科方面的;既要有科技方面的,也要有哲学方面的……总之,要各个门类的书都尽可能地多读一些,这样,你才有可能在当代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不能只读流行的书
有些人读书有一个不良的嗜好,就是只读当代流行的书:时代流行什么书,他就读什么书。大家知道,流行的书固然因其“流行”而自有它的价值,但流行的书的弊病也就在“流行”二字上。换句话说,流行的书既然被冠上了“流行”二字,这就表明它在流行一段时间后,就会被人们忘记,甚至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流行的书从根本上说,能给予读者的营养十分有限,所以,当读者发现他的营养已被消费完了的时,也就是这种书寿终正寝之时。
读流行的书不仅所得营养十分有限,而且读久了,还会给读者带来许多危害。比如,它可以矮化一个人的认识,它可以使一个人变得很浅薄,它可以让读这类书的人不知天下还有经典书籍,还有文化名著,等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读书除了要略读一些流行的书之外,读书最重要的是要一辈子把头扎进经典名著中去,在经典名著中来来回回地走,这样读书,你才有可能读出一点名堂来。
四、不能食而不化
读书不仅要讲究多读,而且还有讲究在多读的基础上细读、精读。读书只有把多读同精读结合起来,方能获益良多。那种一味贪多求全,却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不但不能使人读有所成,读有所得,而且还可能使人食而不化、疯疯癫癫。这种现象在我国古代读书人中并不鲜见。
因此,我们在读书时一定要注意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下功夫精读一部分书籍。常言道:众象虽繁,但公理只有一条。这就启示我们,倘若我们能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能重视精读,把握住“公理”,那么,我们在读书上的收获将是无穷的。
那么,读书时如何避免食而不化的情况呢?根本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多思勤行。说得透彻一些,读书只有将多读同多思和勤于实践结合起来,读书才能真正消化,才能真正尝到书的用处、书的价值。否则,读书真的会把人读“死”。
五、不能只读不写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可谓从某种意义上道出了读书的真谛。这就启示我们,读书只有将动笔写作结合起来,读书才会有大的成就。纵观古今中外文化史上那些彪炳千古的文化名人,哪一个不是将读书同写作结合起来的呢?
汉代董仲舒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大儒,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著述,同他三年目不窥园的苦读经历紧密相连。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十分精辟地概括了读书与创作的紧密关系。韩愈在《进学解》中叙述自己的读书经历:“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韩愈被苏轼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的一代文宗,根本原因也就在这里。
由此可见,读书只读不写,就会永远停留在浅层次的阅读上,永远停留在装点门面的层次上,永远难以进入大家的行列。
总之,读书获益的方法很多,本文只是就读书时我们应当规避的一些不恰当的做法做了梳理,这些做法实是大多数读书经历较浅的读者常犯的错误,读到这篇文章的诸君如能有所领会,自当对各位的读书起到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