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连:魂牵梦绕的童年儿歌

魂牵梦绕的童年,不但有五颜六色的花花草草,稀奇古怪的小动物,花样繁多的草根游戏,还传唱着许许多多的歌谣。

那些老童谣虽然涩涩老套,却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快乐,令人无限怀念。

“斗”字歌

我们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便开始受到一些童谣的熏染了,例如“七斗八簸箕,到老不歇歇”。

因为大连人多是山东人后裔,所以经常会听到老人在不经意间说起这句俗语。

“斗”是老辈儿量米、面用的器具,通常都是用木材制作的,下宽上窄,有方的,有圆的。

也有用柳条编的,这样的就叫“柳斗”。

簸箕,再普通不过了,小时候,家里的大人经常用它来晒米晒面。

但“七斗八簸箕,到老不歇歇”中“斗”和“簸箕”,却不是说这些常用的器具,而是指人的指纹。

民间,人们把一圈一圈呈放射状的,而且每条纹路闭合的指纹,称作“斗”;指纹没有闭合的,朝向一边呈簸箕状的,则叫“簸箕”。

自古还传唱着老儿歌:“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五斗六斗开当铺,七斗八斗坐着走(指当大官),九斗十斗享清福。”

小时候,伙伴们经常三五个聚在一起,互相扒拉手指头,看谁几个“斗”,几个“簸箕”,比谁将来有福气。虽然并没有科学依据,凑巧了却很准,偏偏我就长着九个“簸箕”,一个“斗”。

媳妇不顺心时便数落我:“跟你真是一辈子受穷。”

说来更是凑巧,女儿恰恰十个“斗”,我就会说:“宝宝十个斗,九斗十斗享清福。

”如今,女儿已经会跟着一起轻唱了。

“头旋儿”

人生下来便有发旋,通常都是一个旋窝,也有人长着两个旋窝。

当然,偶尔会看到长着三个旋窝的。

虽然这是很自然的一种现象,老辈却传唱着这样有趣的歌谣:“一个旋儿好,两个旋儿坏,三个旋儿死得快(也有‘死在大门外’一说)。”

三个旋儿的人比较少见,这样的小朋友一般都很担心自己的寿命。

因为三个旋儿的人不多见,所以,头生两旋儿的小朋友经常会遭到大家的戏弄。

例如玩“老鹰捉小鸡”的时候,他就得担任反面角色。这样的小朋友为此呆呆发愁,幻想自己如何变成一个好人。

现在每每想起,便仿佛回到了快乐的童年。

“扯大锯,拉大锯”与“卖豆腐”

还有一首老儿歌至今回响耳畔——“扯大锯,拉大锯……”。

虽然大连各地流传版本有差异,但是情节基本雷同:“扯大锯,拉大锯,拉倒姥娘门前大槐树。姥爷不给饭儿吃,摸个鸭雀蛋儿吃。烀不熟,煮不烂,急得姥娘一头汗。”

老大连人带着乡音,所以,“扯”会重重地唱成“此”,那意思是要把亮闪闪的锋利的锯齿表现出来。

为了淋漓尽致地表现画面的动感,老娘还会陪着小外甥坐在炕头上,手拉手,脚对脚,互相拉扯。

可能是担心小外甥嫌乎单调,所以,老娘时常换花样。

例如捡起一个小扫帚疙瘩唱《卖豆腐》。“梆儿,梆儿,卖豆腐,挣个热炕烙屁股。”果然,一会儿炕头就被焐热了。这首充满童趣的歌谣,总让人涌起对童年的眷恋之情。

吉祥可爱老儿歌

老辈特别钟爱燕子、喜鹊和喜蛛之类的小生灵,流传着许多与它们有关的儿歌。

民间俗语,“燕子不落是非之家”,因此,每年开春燕子从南方回来时,家家户户都盼着燕子能飞到自己屋檐下筑巢。喜鹊则被称为“报喜鸟”,老人们经常会唱“喜鹊叫喳喳,送来喜事到俺家。”

喜蛛是寄居在屋里的一种小蜘蛛,自古有民谣这样唱:“朝报喜,夜报财,不晌不夜有人来。”

每次看到喜蛛,老人都不让伤到它的性命。

小蜘蛛似乎知道自己的身份,慢慢踱到墙角爬上天梁。

老辈唱得最多应是“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这首《小老鼠偷油》估计已经传唱了好几代。

媳妇忘记了最初的版本,所以她把最后一句改成了现代版:“扑通一声掉下来!”

女儿唱的时候,经常会仿做小老鼠的模样,扑通一声倒在床上。

在这个喜新厌旧的时代,我深怕老童谣成为一去不返的“乡愁”。

如果我们大人能带着孩子一起吟唱这些老童谣,我相信,孩子的眼前一定会出现具有深度的生活景观,而大连和孩子的心灵也将依偎得更亲更密。

理工大学申大鹏老师友情赐画,致谢。

(0)

相关推荐

  • 雨巷同题 | 第225期同题:儿歌

    刊头作者/广西青年诗联艺术家 韦代森 对联 请浪漫 儿歌 内蒙古 塞外牧人 童谣万首民歌味: 子志千门国梦情. 古诗词 请输入 儿歌 文/一笑 儿歌趣且风, 表意句由衷. 讽喻褒扬实, 追源累史公. ...

  • 舌尖上的大连:渐行渐远的童年游戏

    随着城市发展愈来愈快,文化生活愈来愈丰富,很多别具民族特色.地方风情的民间游戏,因丧失其赖以生存的传统文化根基,而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大连民间游戏本身就是具有大连地方特色的非物质 ...

  • 696期A || 丝雨:舌尖上的童年/周洁诵读

    引言: 一档<舌尖上的中国>风靡全国,吸引了几代人的眼球,催落了N多人的口水.究其火爆的原因,我认为编导是以发掘传统美食为由,挑动年轻人对传统美食的好奇和对绿色环保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触动了 ...

  • 鸡公榄,舌尖上的童年

    鸡公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走红于西关小巷的广东小零食. 提起鸡公榄,大家会不会首先想到<七十二家房客>里兜售鸡公榄的小贩"鸡公福"的经典台词"鸡公榄,有辣有唔辣 ...

  • 【童年的夏天记忆】之四: 梁征:舌尖上的童年美味

    舌尖上的童年美味 文 | 梁征 武汉的夏天先是暴雨滂沱,继而高温熏蒸.一大早温度就有30多度,吃啥都不香.而每每这个时候,我总是喜欢回想起童年的夏季美食. 夏季美味之绿豆稀饭.儿时,母亲买回绿豆后,每 ...

  • 水尽:舌尖上的童年|张涛

    水尽:舌尖上的童年 一顿饭,五碟碟三碗碗.没有山珍海味,没有七碟碟八碗碗变换,却让朋友们竞相拍照发圈.有说"看到了记忆里的盘子",也有说"吃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

  • 【绿眼睛原创】舌尖上的童年——年之味

    记忆里,小时候的过年,是从寒假开始的.小时候的过年,都是好吃的. 放假没多长时间,家里就要杀猪啦,然后新鲜的猪肉.猪血.猪肝--加点地里的青菜或者大白菜烧烧,只要盐和生姜,根本不需要什么味精鸡精,就是 ...

  • 舌尖上的老大连(3)木樨肉与木须肉

    如大连话源自胶东一样,大连老菜也是源自胶东.老话说"东洋的美女西洋的楼,福山的厨子遍天下",老大连四大名楼东瀛阁(原动物园内).泰华楼.共和楼(天津街新四川饭店对面).群英楼都得益 ...

  • 舌尖上的老大连(2)“截柳”和知了

    当年,顽皮的大连小小儿玩的最多的游戏是捲足球(捲juǎn,大连话,踢的意思).除此之外,他们大都捉过蛐蛐.逮过蚂蚱.捕过蜻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些可爱的玩虫越来越稀奇.唯有"咪咪嘎 ...

  • 舌尖上的老大连(1)“大连焖子”是这样诞生的

    说起大连的美食未必是海鲜居首,通常,人们首先想到的却是焖子.说起焖子的由来,也有一段渊源.话说一百多年前,有门氏两兄弟到烟台晒粉条.一天,门氏兄弟刚将粉胚作好,却遇上了连阴天.粉条若是晒不成,粉胚要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