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垂范 华师化学的守夜人——方禹之教授
方禹之
1931年2月6日生,江苏灌云人。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
1953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1985年晋升为教授,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务长、环境科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上海市高等学校环境治理协作组大组长、全国直属高校师资管理研究会秘书长、上海市第八届政协委员、政协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分析仪器学会电分析仪器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及南京大学和同济大学共建的环境工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担任《理化检验-化学分册》等多种学术杂志编委,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近400余篇,学术编著13部。
在化学教育方面,长期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是华东师范大学分析化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是该学科博士点的创建人。以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襟怀坦白、热心助人、和谐可亲的高尚人品和教学风范,博得化学系广大师生的崇敬和爱戴,在我国教育界和分析化学界享有盛名。1990年被国家科委、国家教委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1998年获宝钢优秀教师一等奖,第一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艰苦求学路 寸心报春晖
方禹之教授幼时家庭拮据,父亲在南京工作赚钱,只有母亲和他留在家乡。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时局动荡不得不举家迁居四川,那段日子里,没有生活来源的他们只得靠典当和亲友救济来维持生计。艰苦的生活并没有磨灭他对学习的热爱,上学买不起书,他便等同学不用时借来翻看,为了加强记忆,他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学习改变命运,从那时他便下定决心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将来摆脱这种困境。
抗战胜利以后,他前往南京上中学,因为喜欢物理,毕业后便考取了厦门大学数理系,后来转到光华大学。由于当时光华大学数理系只有两个学生,而且中学时化学老师课上得相当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一定兴趣,所以便转到了化学系。1951年,光华大学与大夏大学等校的相关科系合并成立华东师范大学,他便随之转入华东师大,学费是免费的。尽管当时也可以转到沪江大学,但沪江大学是私立教会大学,学费贵。1953年上半年,因为学习较好,被学校调出参加抽调小学教师培训班学习充实中学教师队伍。毕业后留在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组任助教,他是当时华东师大化学系分析化学学科的创始之初仅有的五人之一。
起初,他对教师这个职业并没有太大兴趣,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他逐渐对这一神圣的职业充满了喜爱,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学生获得了知识,他也在其中受到教育和提高。“从助教开始转讲师的时候,开始上课前要在组里试讲,看你是否重点突出,表达是否清楚,时间掌握情况等,一遍又一遍的试讲,直到满意为止,才能让我走上讲台正式上课。我相当热爱教学,在教育第一线工作了六十多年。一直到2014年(83岁)时,开始不上课。当时因为住院,出院了之后,怕身体不行,耽误教学,影响学生学习,才忍痛向系领导提出,开始不上课了,走下了讲台。” 在一次采访时,方禹之教授怀念中略带遗憾地说。
兴趣、喜欢、热爱与责任
方禹之教授喜欢买书,特别喜欢买电子学和电工学的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物理系有关老师。久而久之,他对电子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自学有了一定的基础和了解后,他认为化学系的学生,特别是分析化学专业的研究生,应该对电子学有一定基础,通过电子线路分析,进一步了解仪器研制者的设计思路,如何通过电子线路来实现分析化学要求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使用仪器,达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改进或与其他仪器联用以扩大仪器的应用功能,创造出一些新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另外亦可扩大学生的就业面,到仪器公司或有关单位,成为电子和化学的接口人才。因而便提出在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中开设分析仪器电子学基础的课。
不会上课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教育既是育英成才也是修炼自我,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是责任也是使命。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他总是认真备课,紧抓重点,深入浅出,并随时注意学生的面部表情,通过学生面部表情的变化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多年来,他先后为化学系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过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极谱分析,近代电分析化学、环境分析与检测、化学修饰电极、光谱电化学和分析仪器电子学基础等十几门课。
“高校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和科研间的平衡。”教学之外,他非常注重科研工作,同时也注重产、学、研三结合,加快成果的转化,通过科研了解当前国际上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充实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与思路。为了鼓励科研,在大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他仍旧坚持鼓励周围的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在仪器方面,他研制了计算机控制的多功能极谱仪、智能化库仑微量水份自动分析仪、无创伤婴儿血氧分析仪、在线水质多参数监测系统和光谱电化学分析仪等十多台,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项。出版编著13本、承接科研项目19余项,经费高达500 多万,培养了80多名硕士生和近20名博士生,发表了400多篇论文。
“对自己要严,对他人要松,对学生要宽严结合”,方方禹之教授将这三句话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学术上严生活上宽”是他的育人原则。经他培养的研究生,不仅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动手能力强,专业素质更是极其过硬。
参考资料:
《丽娃记忆:华东师大口述实录(第三辑)》
华东师范大学校报:甘做华东师大化学系的守夜者 访化学系方禹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