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
《顿悟入道要门论》直说11
问:云何为禅?云何为定?
答: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名八风;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何以故?《菩萨戒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得如是者,即名解脱,亦名达彼岸、超六度、越三界、大力菩萨、无量力尊,是大丈夫。
既然说无禅定则念想喧动,坏其善根,那么,什么是禅?什么是定?
慧海禅师说: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我们把这句话颠倒过来说就是,既然见到了本性,自然空寂灵觉,安住于此即是定;妄想升起即觉悟,当下回归本性,直至一念不生,此即是禅。
很多人知道妄想不好,是生死根本,就妄想把这个妄念除掉。这个除掉之心,本身就是妄想。黄檗禅师说:“以妄除妄更成妄”,哪还有了期之时。因此,识得本性后,只是一个空寂灵知,妄想来了,当下觉悟,回归这空寂觉性,这就是禅定。
前几天有居士问:“师父,你写了这么多篇文章,其实就表达了一个意思,就是观照自心,是不是这样呢?”哦,这就冤枉了。本人一再声明,只讲安住空性,不论其它。但是,安住空性是明心见性后的行法,如果通过指示还是不能见自本性,那么,这个安住空性就无从谈起。所以,只有退一步说观照。因为所谓的观照,还是有功之用,当然也是渐修必不可少的。但是,上根利智人无须如此,只是一个空寂灵觉就是了,说个安住也是多余。如果非要说个修行的话,那么,还是达摩祖师那句话“无心即是修行”。这个无心,即是如如不动,即是空寂灵知。上面提问的这位居士很好学,可能工作繁忙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安住空性,就是本来没有事,空空荡荡,灵觉独耀,任运腾腾,不被妄想所拘,还有什么事?如果硬要多事说个修行,那么,还是无心,还是空寂灵知。因此,安住空寂灵知,不修不整,和起心观照不是一回事,是顿悟顿证和渐修渐证的区别。
我们接着来看大珠慧海禅师的开示:本性者,是汝无生心。我们的本性本来空寂,所以说无生,这个无生之心,即是空寂;而于空寂时,灵明不昧,了了分明。如果离开这个,一念心生,即入三界。我们众生,坏就坏在对境生心,妄想不断,看到好的,心生欢喜;看到坏的,心生厌恶。心生则种种法生,就在这法生法中打滚,无有了期,这不是很冤枉吗?别人骂我一句,这个心就粘上去了,然后就想各种办法来对应,这就离开了这个如如不动的无生心。因此,随着境界爱恨情仇,无有了期,这就是佛说可怜悯者。
定者,对境无心。安住于空寂灵知,一切境界尽管来,还是空寂而灵知。这个空寂灵知始终不受污染,八风也不能动摇。所谓八风,即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即遇到八风还是不动摇,还是如如不动,还是空寂灵知。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为什么这样说呢?《菩萨戒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得如是者,即名解脱,亦名达彼岸、超六度、越三界、大力菩萨、无量力尊,是大丈夫。众生受佛戒,这个“戒”,即是一念不生。《楞严经》讲“摄心为戒”,只要将这个动荡的心摄住,一念不生,就是守戒。而时时处处守此一念不生之戒,虽然是凡夫,即入诸佛位。而所谓佛即是空寂灵知,安住于此,不是佛是什么?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且照此行进,即是解脱,亦名达彼岸、超六度、越三界。是知能够如此者,即是大力菩萨、无量力尊,是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