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发现的“续兴元宝”与西辽年号考

2008 年11 月作者得知在吉尔吉斯坦阿克- 别什姆( Aq - Beshim) 城附近出土了一枚不同寻常的中国式铜钱。阿克- 别什姆即古碎叶( Suyab) 城,其东南方有古契丹( Kidan,Qidan) 人旧居住地,不时发现唐朝开元通宝和北宋钱。该铜钱亦出土于此。铜钱钱文初读为“绩兴元宝”。粗劣的铸艺和笨拙的钱文表明该铜钱不可能来自中国内陆,而应是当地所铸。但中国历史中并无“绩兴”年号。故当时认为此枚铜钱可能是中亚地区铸造的花钱。

大约两年后,2010 年10 月,我们得知吉尔吉斯坦喀喇- 吉伽奇( Kara - Jigach) ,即古塔尔撒肯特( Tarsakent ) 城, 又发现了一枚铜钱。虽然这枚铜钱已残缺( 或剪边?) ,然而仍可明显读出钱文。它还有助于纠正我们对第一枚铜钱钱文的误读。

很明显,两枚铜钱钱文均应为“续兴元宝”,但中国历史上也无“续兴”年号。

2011 年4 月初我们又从吉尔吉斯坦另一来源得知当年2 月在克拉斯那雅- 雷契卡( Krasnaya- Rechka,原意小红河) ,即古纳维卡特( Navekat,Nawikath) 城遗址东0. 8 -1. 0 公里处发现了第三枚铜钱。铜钱钱文同上。

根据对上述3 枚铜钱的比较( 表1) ,我们认为这一系列铜钱并非花钱而是未知年号钱。铜钱尺寸相当于“小平” 和“折二”钱。

由于出土地点仅限于楚河河谷狭窄地域,中国钱币文献中完全未曾提及和不同寻常的钱文,我们得出初步结论: 铜钱应是当地所铸。

西域仿铸中国铜钱① 早已为人熟知并有著作载明[1,31 - 37,86 - 88 页]。它们包括公元621 - 762 年的唐代开元通宝和乾元重宝。楚河地区仿铸铜钱时间一直延至公元751 年②,即阿巴斯哈里发部队大胜中国部队的塔拉斯( Talas) 之役之后[2,本纪,五卷]。其中仿铸的乾元重宝最大可能来自当时仍为中国戍边部队驻守的东土耳其斯坦( 今新疆) 。否则难以解释何以当地能仿铸乾元( 公元758 - 762 年) 年号铜钱。

西域地方仿铸铜钱的主要特点是:

1 仿铸铜钱与中原标准铜钱略有差异。直径和重量减小,钱文铸造粗劣,内外郭欠清晰。

2 仿铸铜钱毫无例外按唐钱形制,但铸币人对中文全然无知。

一方面,可以肯定在中国人撤出后,当地仍在仿铸; 另一方面,仿铸铜钱钱文大都难以辨读。

值得指出的是: 当地铸币人从未采用过新创的中国铜钱年号。显然,其原因不仅在于当地铸币人对中文一无所知,而且因为建立一个新的年号( 建元) 只能出于中国王朝或中国化非中国王朝之手。本文所发现的续兴元宝,纵然字体粗劣,仍表现出铸艺上乘,形制符合小平或折二标准。显然,它们并非当地仿铸,也不是唐代铸钱。除此,当地未发现其他中国钱文铜钱。虽有少量10 世纪( 五代后周) 周元通宝③的报道,乃是特例。

判读续兴元宝钱文时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元宝“两字的写法。这一写法首次出现于公元759 年唐朝叛将史思明铸制的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由于它们在中国国内甚为稀少, 故亦未在七河( Semirechye ) 地区发现。未几,这一“元宝”写法出现于驻守东土耳其斯坦中国戍边部队所铸大历元宝[4,45 - 48 页]。大历元宝在原铸地曾有出土,七河地区也有少量发现[1,88 - 89 页]。是否当地仿铸不得而知。东土耳其斯坦中国戍边部队铸造大历元宝的确切年代不详。但即或假定始铸于大历元年( 公元766 年) ,七河地区铸币人对“元宝”两字的掌握不会早于此时。“元宝”两字的新写法也绝不是七河地区的“发明”。

铜钱中正式应用“元宝”始于五代,至北宋大为盛行。而“折二”在北宋末期才应用日多。上述两点也是续兴元宝不可能早于公元9 世纪下半叶的旁证。

公元10 世纪末之后,七河地区成为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黑汗王朝领域。采用伊斯兰式钱币,在此不加赘述。

下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中国( 确切地说在中国政治势力范围内) 统治七河地区的仅有西辽( 喀喇契丹) 王朝。因此,我们得出结论: 续兴元宝可能由西辽王朝某位皇帝铸造。所有上述铜钱发现地点均在西辽王朝( 喀喇契丹) 都城八剌沙衮( Balasaghun) 或虎思斡耳朵/骨斯讹鲁朵( Quz Ordu) [5],现名布拉纳( Burana) 城相距50 公里的狭小地域内。

有关西辽铸钱我们知之甚少。魏特夫和冯家升根据清代学者钱币著作提出西辽发行过感天元宝和康国通宝[6,664 页]。这一论述几乎被所有中外钱币学家引用。但通过对感天元宝出处的仔细审阅,发现这不过是源于公元12 世纪④ 的一则“子虛乌有”。而被认为是西辽开国皇帝耶律大石以康国年号发行的康国通宝,事实上是一枚臆造币。因为至今在钱币文献中均未获可靠佐证,而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也未见任何真正的藏品。所以,可以有把握地说,真正的西辽铸钱至今一无所知⑤。

再回到对续兴元宝的讨论。此币的钱文书法可以感觉到有辽钱风格。试与封底图5辽钱寿昌元宝⑥ [11,119 页] 相比较。重点在“元”字中“儿”字的右挑和“宝”字中“贝”字的左撇。除此,续兴元宝中的“兴”字和南宋绍兴通宝中的“兴”字也很相似( 封底图6) 。当然,仅凭钱文特征,难以定论,作者再从铸制年代上加以求证。首先,一切迹象表明续兴元宝铸制时间不早于公元11 世纪。其次,续兴年号未见于中国历史年表。这一年号只能是某个中国王朝或中国化非中国王朝才可能采用。而在此时间内七河地区仅有一个王朝,即西辽王朝。

根据所有上述论点,加之续兴元宝出土于八剌沙衮附近,我们可以肯定续兴元宝系由西辽王朝所铸。下面进一步说明续兴年号和西辽王朝的关系。

作者注意到西辽皇帝耶律夷列的年号为“绍兴”( 1151 年1 月20 日- 1164 年1 月25日) 。这一年号正与南宋皇帝高宗年号完全相同( 1131 年1 月31 日- 1163 年2 月4日) 。虽然在中国历史中可以找到不同皇帝采用同一年号的先例。然而一般均遵守年号不重复的惯例。如宋代文献[12] 中就曾记载了避免采用前帝已用年号的事例:

太祖建隆六年将议改元。语宰相勿用前世年号,于是改元乾德。其后,因于禁中见内人镜背后有乾德之号。以问学士陶谷,谷曰“此伪蜀时年号也。”因问内人,乃是故蜀王时人。太祖由是益重儒士,而叹宰相( 一有之字) 寡闻也。( 作者注: 建隆仅三年,即公元960 - 963 年。六年恐有误) 。

猛然看来西辽皇帝似乎绝无可能采用一个已使用了20 年而且是敌对南宋王朝帝王的年号。众所周知,辽史的编撰仓促多误[13]。而在昔日西辽王朝聚居之地又全无碑铭残迹可寻,故使这段历史更为扑朔迷离。3 枚“续兴“年号铜钱的出土使我们对原有历史资料进行重审更为有理有据。

根据上述观点,我们认为只有两种可能: 原年号有误或原年号被有意更改。考虑到“续”和“绍”均有“继续”之意,因为避讳[14] 而有意更改年号似更为可能。

魏特夫和冯家升在其著作中[6,182页] 举出辽代年号避讳之例:

通篇辽史中,道宗皇帝的第五个年号均写为“寿隆”( 除第43 卷第9 章第2 部分写为“寿昌”外) 。这是因为其祖父圣宗名为“隆绪”。道宗为了避讳,改”隆”为“昌”( 两者词义相近) 。这在辽代碑铭和现存辽钱上均已得证。这说明道宗年号为“寿昌”而非“寿隆”。而辽史中将“寿昌”改写为“寿隆”,很可能因和金代或元代帝王名称相同避讳所至。所以,辽代因避讳将“隆”改为“昌”,而辽史中又因避讳将“昌”改为“隆”。

辽史编撰者将“昌”改为近义词“隆”。我们认为: 同一原因,辽史中将耶律夷列年号由“续兴”改为“绍兴”。

目前,还不能准确说明何时更改年号。但是在整个14 世纪中叶编撰的辽史中耶律夷

列的年号均用“绍兴”。辽史始撰于元末明初。有关年号更改的详细探讨超出本文范围。重要的是: 年号的更改虽仍无法厘清,但最近这批续兴元宝的出土使我们可从不同观点对这段历史加以诠释。

寿昌元宝正面

南宋绍兴元宝折二

续兴元宝和绍兴元宝中的“兴”字

我们的结论是:

1 迄今为止,续兴元宝是首次发现并可确定为西辽王朝耶律夷列铸制的铜钱。

2 辽史中的绍兴年号应更改为续兴年号。

附记:

就在本文即将交稿付印前数日,我们又得知发现了另一枚续兴元宝铜钱。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在于: 首先,出土地为布拉纳( Burana) ,即原西辽都城八剌沙衮; 其次,根据卡缅谢夫著作“与克拉斯那雅- 雷契卡和阿克- 别什姆遗址不同,布拉纳遗址仅有公元10 - 14 世纪遗物出土,没有发现早期遗物”[1,66 页],这似乎是对作者推断的铜钱铸造年代的又一有利旁证。这枚新发现的续兴元宝( 封底图7 ) , 重量4. 5g, 直径24mm,钱文和喀喇- 吉伽奇出土的铜钱全同。至此,我们已知在西辽王朝都城附近发现了4 枚续兴元宝铜钱( 小平和折二) ,含3种不同钱文。

布拉纳出土的铜钱

参考文献:

[1] Kamyshev A. M. Rannesrednevekovyi monetnyikompleks Semirechia Early Medieval Coins Complexof Semirechie. – Bishkek,2002.

[2][宋] 欧阳修: 《新唐书》。

[3] Kamyshev A. M. Vvedenie v numizmatikuKyrgyzstana Introduction to the Kygryzstan Numismatics,Textbook. – Bishkek,2008.

[4] 王永生: 《新疆历史货币- 东西方货币文化交融的历史考察》,北京,中华书局,2007。

[5] Pikov G. G. O stolitse gosudarstva zapadnyhkidanei About the Capital of the Western Qidans. / /

Vostochnaya Aziya i sosednie territorii v srednie veka.Novosibirsk,1986. P. 24 - 33.

[6] Wittfogél K. A. ,Fêng Chia - Shêng. Historyof the Chinese Society. Liao ( 907 - 1125 ) . -

Philadelphia,1949.

[7] 洪遵,《泉志》( 1149) ,《中国古钱币图谱考释丛编》,第二卷,北京,书目文献出版

社,1992。

[8] 卫月望: 《辽钱图录》, 《中国钱币》,1984 年第1 期,62 - 69 页。

[9] 李卫: 《辽金钱币》,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

[10] 黎风歧: 《西辽钱币小议》,《收藏界》,2011 年03 期,76 页。

[11] 周亚树主编: 《辽、西夏、金、元四朝货币图录精选》,赤峰市钱币学会,远方出版

社,2003。

[12] [宋] 欧阳修: 《归田录》,中华书局,1981,1 卷,5 页。

[13] Xu Elina - Qia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the pre - dynastic Khitan. / Academic dissertation. Universityof Helsinki. 2005. P. 22.

[14] 陈垣: 《史讳举例》,上海书店,1997。

注释:

① 此处及此后,文中铜钱均指方孔圆钱。

② 卡缅谢夫指出“当地仿铸铜钱时间为公元8 世纪上半叶至9 世纪末[1,35 页]

③ 周元通宝由五代后周世宗于公元955 年铸制。特点为铸艺高乘,可与公元621 年开铸的开元通宝媲美。但卡缅谢夫著作中附图[3,丝绸之路上的中国铜钱,照片No. 11] 却是一枚粗劣的私铸铜钱。目前尚不清楚它们是当地所铸还是由东土耳其斯坦流入中亚。

④ 从中国最早的钱币著作直至今日,有关钱币文献中均列有天感元宝[7]。可惜原书( 泉志) 已佚,明代( 1603 年) 对部分钱图进行了补绘。显然,补绘时出版人手边并无全部钱品实物,部分钱图由出版人杜撰得出。

天感元宝即为一例。此后,补绘的天感元宝钱图广为19 世纪中国和日本钱币著作引用。后天感元宝钱文被改读为感天元宝,并被认为系摄政皇后感天( 皇) 后( 公元1144 - 1150 年) 所铸。然而,没有一位作者注意到感天( 皇) 后是萧皇后塔不烟的庙号( 祀号) 。而钱文上只应有年号( 塔不烟的年号为咸清) ,而不应有庙号。1940 年左右,一些中国钱币收藏家已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建议列入安南钱。然而,近年出版的著作中[8,69 页] 仍沿用上述错误的判定。

⑤ 一本新近出版的辽金钱币著作[8] 列出了西辽各帝铜钱。然而,一眼就可以看出,它们不过是一些粗劣的赝品。全部采用自铸或改刻宋钱和明钱所得。该书作者没有考虑到写作此书时,钱币界尚不知道有任何真正的西辽铜钱。而且,从道理上讲,作者应首先了解来自西辽故地的信息,而非出自中国本土的报道。最近一份钱币杂志中[10] 继续刊载了西辽铜钱赝品,且未说明铜钱信息来源。

⑥ 由道宗耶律洪基( 公元1095 - 1101 年) 铸制。有关寿昌年号讨论,详见本文。

(本文刊于《中国钱币》2012年第1期,作者:[俄] 别利亚耶夫( 莫斯科) 斯达诺维奇( 圣彼得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