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人和芹菜的日常,好吃的芹菜、送礼的芹菜、读书的芹菜
芹菜有长在地里的,有长在水里的,有人工种植的,有野生的。
因为有芹菜,所以才有“芹”这个字。
与“芹”有关的词语只有十几个,大致可以分为三组,它们在本源上都与芹菜有关。
一棵芹菜
第一组:芹菜、水芹(与吃菜有关)
据说,芹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沼泽地。几千年前,芹菜传入我国时,主要用来观赏,就像我们在院子里种上几株凤仙花一般,经过不断地培育,它们适应了我国的土壤,形成了新品种,我们称之为本地芹菜,与粗壮的西芹不一样。后来,芹菜不仅用来吃,还用来治病,与芹菜有关的故事也就多起来了。
魏徵爱醋芹
魏徵经常给唐太宗提意见,提意见时,老是板着一张严肃的面孔,气氛不怎么愉快。比如:某一天,唐太宗正在玩一只漂亮的鹞鹰,见魏徵走来,他连忙把鹞鹰藏进怀里。魏徵早就看在眼里了,他向唐太宗汇报完工作,故意拖延时间——给唐太宗讲古代皇帝因安逸享乐而亡国的故事,暗暗劝谏唐太宗。结果,时间一长,鹞鹰闷死在了唐太宗怀里。
唐太宗玩鹞鹰不过是点爱好罢了,但魏徵能把这点爱好跟亡国联系起来,这叫防微杜渐,把唐太宗的安逸享乐扼杀在摇篮里。这些道理,唐太宗当然懂,但是,魏徵老是这样提意见,时间一长,唐太宗难免不高兴。难道魏徵就没点爱好吗?一位侍臣告诉唐太宗:“听说魏徵很爱吃醋芹,每次吃到这个菜都会高兴得不得了。”听到侍臣这么说,唐太宗心里有了主意。
一天,唐太宗召魏徵进宫,请他吃饭。席间,唐太宗特意赐给魏徵3碗醋芹。魏徵特别高兴,饭还没吃呢,就把3碗醋芹给吃光了,而且还眉飞色舞,与唐太宗有说有笑。唐太宗看到气氛活跃起来,才开玩笑地对魏徵说:“你说你没有什么爱好,不怕被别人抓住把柄,一味板着面孔给我提意见,可我今天亲眼看到你爱吃醋芹了。”魏徵被揭了短,自知失态,赶紧起身谢罪,但他话锋一转:“陛下以德治天下,臣子自然不敢有什么偏好。我就好这一口醋芹罢了。”真没想到,魏徵化被动为主动,借着醋芹,再次给唐太宗上了生动一课。
醋芹是唐代一种佐酒下饭的菜肴。它是用普通的芹菜经过发酵之后,调以五味烹制而成的汤菜。这道菜本来不算名贵,但因唐太宗赐给魏徵食用而被载入史册。
魏徵塑像
“雪芹”的由来
《红楼梦》的作者,本名曹霑,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为什么他的三个号都离不开一个“芹”字?
曹家自被抄家以后,日子益发困难了,雪芹搬到了西山脚下的正白旗居住。离正白旗不足一里的地方,有一家茶馆,叫退翁亭,虽名为茶馆,实际上茶酒全卖。雪芹搬到正白旗不久,就成了退翁亭的常客。
茶馆里有一名伙计,名叫马青,年纪不到五十岁,他每日听雪芹高谈阔论,对雪芹的为人很是佩服。每当雪芹赊酒的时候,他就主动送上一盘小菜;每当雪芹食粥的日子,他就上门送去几个烧饼。天长日久,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在雪芹搬到正白旗的第三个春天,他一连三日没在茶馆见到马青。一打听,雪芹才知马青病了。他急忙到了马青家,只见马青晕沉沉地倒在炕上昏睡,马青的老伴儿把眼睛都哭肿了。雪芹轻轻拿过马青的手为他把了脉,然后对马青的老伴说:“大嫂不必如此,待我用偏方为老马治一下,三五日准好。”
雪芹回到自己家,没顾上休息,就来到正白旗的村头,原来这里长着一大片野芹菜,刚刚泛青不久,也就两三寸长。他急忙割了一把,回家后点火就熬,野芹汤熬好后立即送去让马青服下。连服三日后,马青又到茶馆去上工了,他逢人便说:“曹爷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真是华佗再生!”
从此,雪芹不仅以才华闻名,他的医道也逐渐得到了大家的称赞。为了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志向,他特意给自己起了“雪芹”这个号,意思是自己愿做一棵芹菜,既可以为父老们充饥,又可以为穷汉治病。后来,他又给自己起了“芹圃”和“芹溪”的号,而他的正名曹霑反而不为人所知了。
红楼梦
其实,“雪芹”二字出自苏轼的诗句:“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意思是说:泥土里留有芹菜的根,只有一寸多长。在这雪地里,它什么时候才能发芽生长呢?要等到春天到来,才可与斑鸠肉一起炒着吃呀!
苏轼常常用芹菜来比喻自己,因为“泥芹”长在污泥之中,“雪芹”却出污泥而不染。苏轼的弟弟苏辙也有写芹菜的诗句:园父初挑雪底芹。冬雪掩埋下的芹菜嫩芽,挑来炒斑鸠肉,是一道名菜,叫“雪底芹芽”。据说,曹雪芹烹调最拿手的就是这道菜,他最爱吃的也是这道菜。
也许有人会怀疑,普通的芹菜也能烧出名菜?物以稀为贵,大概古代没有蔬菜大棚,冬天难得吃上芹菜,不然刘殷怎么会哭芹呢?
刘殷哭芹
刘殷哭芹
祖母王氏冬月思食芹,殷①时方九岁,乃赴田泽中恸哭②。忽闻有人在耳旁言曰:“勿哭,与汝芹。”惊视之,无一人,及视地下,则芹生矣,得斛③余以归,奉祖母食。(摘自《晋书》)
【注解】
①殷:指刘殷,字长盛,新兴(今山西忻州北)人,西晋末年至十六国时期的名士、官员。
②恸哭:非常哀伤的大哭。
③斛:我国旧时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一斛本来是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译文】
祖母王氏冬天想吃芹菜,刘殷这时才9岁,就到田野痛哭,忽然听到有人在他耳边说:“不要哭,给你芹菜。”刘殷大惊,四下看了看,却没有一人,等看地下时,芹菜已经长出来了,采得一斛多回家,给祖母吃。
第二组:芹献、献芹、野人献芹、美芹、一芹、芹意(与送礼物有关)
芹菜刚传入我国时,没人敢吃。有一个人吃了,觉得不错,就推荐别人也去吃,甚至拿去送给别人。在《列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野人献芹
宋国有个农夫,常常披着破棉袄,勉强熬过冬天。等到春天,他去田里干活,在田埂上晒太阳。他对妻子说:“只有我知道晒太阳是真的暖和,如果我把它告诉大王,一定会得到大王的奖赏。”
有个富人告诉这个农夫:“从前,有个庄稼汉认为芹菜是世界上最美的食物,对村里的富豪称赞芹菜如何好吃,还送了一些给他。富豪信以为真,拿来芹菜尝了尝,结果吃得肚子痛。大家都讥笑那个庄稼汉,那个庄稼汉感到很惭愧。我看你呀,也是这样的人。”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吃芹菜就像18世纪欧洲人尝西红柿一样,因为那时人们对芹菜还处在逐渐接受的过程中,所以把芹菜送给别人是一件“危险”的事,也难怪《列子》会记载野人献芹——把不值钱的芹菜当好东西送给别人。后来,献芹用来谦称送人的礼物微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但到了清代,山东的“名公芹菜”成了贡品。这芹菜,掉在地板上,能摔得粉碎四溅,如绿宝石般在地上滚动,真是奇特。康熙皇帝对名公芹菜情有独钟,他说:“生猛海鲜,不如名公芹菜鲜;山珍海味,不如名公芹菜符合朕的口味。”皇帝的金口都开了,拿芹菜来送人,算得上是高级礼物了吧!
一排芹菜
第三组:采芹、掇芹、芹藻(与读书有关)
这三个词,一个比一个“高级”。采芹,指入学;掇芹,指考中秀才;芹藻,指比秀才更厉害的贡士。
为什么芹菜会跟读书扯上关系呢?据《礼记》记载,古时,学校是建在郊外的,天子读书的学校叫辟雍,诸侯读书的学校叫泮宫。泮宫旁边有泮水,大概学校是木头结构,万一着火了,方便取水救火,或者这泮水有类似护城河的作用。泮水中长着芹菜,诸侯来学校读书,就可以采泮水中的芹菜烧菜吃。所以,称入学为“采芹”,因为这芹菜,连学校都有了新名字——芹宫。
据说,古希腊人常把芹菜当作观赏作物,用来装饰房间;每逢竞赛,他们把芹菜花扎成花冠,戴在优胜者头上。我国古人也曾种芹菜当盆景,采芹、掇芹、芹藻恰好似戴在优胜者头上的花冠,只是到了如今,芹菜只是我们的盘中餐了。
更多故事请读《万物有故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