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用数学写作文(上)

用数学写作文(上)

文/陆生作

上数学课要写作文,这事稀奇吗?

其实,就写作来说,这跟作文课上写作文没多大区别。比如,有一个叫张浩然的六年级同学,他在学完圆之后,用自述的形式来介绍圆:“大家好,我是平面图形家族中的一员,我的名字叫圆。一听到我的名字,你们是不是马上想到了硬币、车轮、钟表……是的,圆溜溜的,他们就是我的影子!我跟其他的平面图形,比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都不一样,我没有直直的边、尖尖的角,我是由一条曲线首尾相连而成的封闭图形。因此,我可以滚动哦!”

把新学到的数学知识写进作文里,这属于写作上的选材问题。当然,它又多了一个功能,能够巩固数学知识,也就是说,作者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又把圆的知识复习了一遍。而且,它还不是简单地复习,用自述的形式介绍圆,作者肯定是动了一番脑筋的,有创造性的,自然也就全面掌握了所学习的新知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数学、写作两不误。

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这么去练习,这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如果再加上你与众不同的想象力,你还可以写写《数字兄弟历险记》等故事,把数学知识巧妙地与童话结合起来,一定非常有意思。比如:

一辆汽车朝他们直冲过来,7和8急忙往旁边一拐,两个数字感觉像腾云驾雾一般,往下水道里掉了进去。这时,两只小老鼠发现了他们,把他们拖到了一只年长的老鼠面前,问:“这是什么?”

年长的老鼠捻着胡须,沉思着说:“这是两个数字,可以用来学数学的。可是,这两个数字太小了,能分解的数太少,没法教!”8一听,不由得火冒三丈,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只听他大喊一声:“变!”立刻变成了四个2,和7组成了“72222”。

年长的老鼠心里一惊,但很快就镇静下来,说:“太小!太小!”话音刚落,就听见8说:“这个呢?”他定睛一看,发现刚刚的“72222”一下子变成了“72222”——7的2222次方。年长的老鼠心慌了,但还是硬着头皮说:“小!”

“那这个呢?”只见8横躺了下来,变成了∞——无穷大。年长的老鼠还要强词夺理,“没有两个无穷大大。”这时,好脾气的7也生气了,他们两个突然变成了一个奇怪的东西。年长的老鼠凑近一看,不由得大叫一声:“小心!是捕鼠夹!”

7和8厉声说道:“你们赶紧把我们送上去,否则一个也别想逃!”年长的老鼠和小老鼠们面面相觑,只好把他们送回了街上。(摘自王子逸《7和8的回家路》)

但是,这跟我要讲的“用数学写作文”不是一回事情。

作文的内容无所不包,把数学知识包起来,只是其中一种。你也可以写化学、写物理、写科学,等等。这些都可以是作文内容,而我要讲的是作文方法,用数学的思维去写作文。

比如,有这样一个问题:大地上站着一个巨人,请你说说这个巨人有多高?

有同学说高5米,有同学说高10米,有同学说高999米,有同学说高10000米……数值越来越大,巨人越来越高。甚至到最后,同学之间开始“耍无赖”:不管你怎么说,反正比你高0.00000001毫米,就是比你高,就是比你高!于是,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变成了一个没有意义的答案。

同学们习惯用数学方法解答类似的问题。如果是道数学题,必须这么想;如果是道作文题呢?也可以这么想,但需要拐个弯。比如这样回答:大地上站着一个巨人,白云飘在他的腰间……

借用大家都熟悉的“白云”去证明巨人的高度,虽然没有出现具体的数值,但这仍是数学思维,大家都能够十分形象地想象出巨人的高度,而且,“白云”只是飘在巨人的“腰间”,就更增加了巨人的身高。

再举个例子:请你证明巨人站在大地上很久了。

你会怎么证明呢?总不会说巨人站在大地上10年了吧?那还有100年呢!具体的数值当然准确,甚至精确,但在作文中,这样的描述往往是个“光杆司令”,不够丰满,缺少想象空间。如果这样回答:巨人站在大地上很久了。他的脚趾缝里长出了一棵树,开了三次花,结了三次果。

就像孙悟空在斜月三星洞学艺,他跟祖师之间的这番对话:

祖师道:“你既识妙音,我且问你,你到洞中多少时了?”

悟空道:“弟子本来懵懂,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常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

祖师道:“那山唤名烂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

我们可以借一棵树的长大、开花、结果,不仅证明巨人站了很久;借“吃了七次饱桃”证明孙悟空来了七年了。这样写,很有画面感,甚至能感到时间是怎么流走的。

请你记住这几个例子,把巨人、孙悟空记在心间,告诉自己:作文,可以用数学方法去思考,但少用具体数值,多用一种东西去证明另一种东西,证明时多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再比如:我平时收到全国各地小学生的投稿,很多作文都是以“今天”“有一天”开头的。说实话,我们小时候也经常用“有一天”开头,这样简单,不用动脑筋啊。有一次,老师语重心长地跟我们说:“能不能换一个开头?”我就机智地把“有一天”改成了“那一天”,老师也是很无奈啊。

现在,我就懂了,我可以用数学的思维——证明的方法,把“有一天”和“今天”这样的开头改得很漂亮。接下来,我以“今天”为例子,具体来谈一谈。

◆今天,妈妈带我去公园玩。

◆今天,我买了一支铅笔。

◆今天,外婆来我家。

◆今天,我养的金鱼死了一条。

这样的开头,在小学生的日记、作文中是十分常见的。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多,每一天都是“今天”啊。而且,我们打电话的时候,会说“今天,我干吗干吗了”;我们在饭桌上聊天的时候,会说“今天,他怎么怎么样”;我们用“今天”来表示一个时间,让别人听懂而已。所以,我要表态,作文用“今天”开头,是可以的。但是,这仅仅属于记事功能。而好的文字表达,兼有审美功能,“今天”两个字,太单薄。这是我想讲的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语言运用有一个场合、情景的问题,要“见鬼说鬼话,见人说人话”。像“今天”这样的表达,适合在交谈中,简单明了,不啰唆,并不需要把话说得多美,能清楚表达意思就行了。而写作则不然,阅读可以是很慢的——慢下来,就需要回味。“今天”这两字能有什么回味呢?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但大致上,可以这么领会。

怎么解决“今天”这个开头呢?

第一步:

把“今天”切开来,切成“早上,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

“今天”这个范围较大,而干一件事情,总从一个时间点开始。比如:

○早上,妈妈带我去公园玩。

○放学时,我买了一支铅笔。

○半夜里,外婆来我家。

○中午的时候,我养的金鱼死了一条。

虽然这些开头仍然是一般般的感觉,没有跳出来,但比“今天”更聚焦一点了。

第二步:

以“早上,妈妈带我去公园玩……”为例来展开。

什么东西能证明“早上”呢?太阳,露珠,霜雪,雾气,鸡叫……

○小草上挂着发亮的露珠,小鸟在枝头欢叫,妈妈带我去公园玩。

○太阳红着脸,趴在树梢上,妈妈带我去公园玩。

○鸡叫从远处传来,我和妈妈已经走在路上,我们要去公园玩。

第三步:

写作文,很大程度上还真的就是“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样”。把它分成五个点:“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样”——这五点,都是能拿来做开头的。

“什么时候”,即以时间开头,前面讲过了——用具体的东西去证明抽象的时间。

“谁”,即以人物开头,可以是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比如:

○“嘭”一声,他狠狠甩上门,跑了出去。

○“你给我滚……”他像一头狮子,咆哮着。

○他如雕像般立着,眉毛上停着几朵雪花……

“在什么地方”,即以环境开头,景物描写。比如:

○烟囱里冒烟了,好像房子正在抽烟,没过多久,就把天给熏黑了,夜就这么来了。

○江水滚滚向东流去,渡口的小舟紧紧贴在岸边,似乎在等一位客人。

○大雪已经覆盖了整个村庄,只有几条狗欢快地奔在雪地里。

“干什么”,即以事件开头,事件中的某一部分开头,又回归到“谁”身上,“人”和“事”是一对好兄弟,分不开。

“干得怎么样”,即以一种评价开头,或是一种感慨,或是一种赞叹,诸如此类。比如:

○哇!你真是太棒了!

○古人云,天下甲山水,古今推富春(也算引用名人名言)。站在这桃红柳绿的富春江边,觉得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逊色不少。

以上开头,都是我编出来的,供你做参考。

不论是用白云证明巨人的高度,还是用太阳、露珠证明早上,这些运用在作文中,一般都是一个句子而已。其实整篇作文,也是可以用证明这个数学思维的。比如:我要写一篇《美丽的公园》,我用“小树林”“池塘”“草地”三个地方来证明公园的美丽,“小树林”“池塘”“草地”分别可以写一个段落,一篇作文不就写好了吗?

本期主要谈了“证明”,下期我们来谈谈怎么用“1+1”构思作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