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水不调方论第五
夫妇人月水不调者,由劳伤气血致体虚,风冷之气乘也。若风冷之气客于胞内,伤于冲任之脉,损手太阳、少阴之经。冲任之脉皆起于胞内,为经络之海。手太阳小肠之经、手少阴心之经也,此二经为表里,主上为乳汁,下为月水。然则月水是经络之余,若冷热调和,则冲脉、任脉气盛,太阳、少阴所生之血,宣流依时而下。若寒温乖适,经脉则虚。若有风冷,虚则乘之,邪搏于血,或寒或温,寒则血结,温则血消。故月水乍多乍少,故为不调也。
紫石英丸 出《本事方》 治妇人病。多是月经乍多乍少,或前或后,时发疼痛,医者一例呼为经病。不曾说是阴胜阳、是阳胜阴,所以服药少得有效。盖阴气胜阳,则胞寒气冷,血不运行。经所谓天寒地冻,水凝成冰,故令乍少而在月后。若阳气胜阴,则血流散溢。经所谓天暑地热,经水沸溢,故令乍多而在月前。当知阴阳,谓其气血,使不相胜,以平为福。
紫石英 禹余粮 人参 龙骨 川乌 官桂 桑寄生 杜仲 五味子 远志 泽泻 当归 石斛 苁蓉 干姜各一两 川椒 牡蛎 甘草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米饮吞下。《指迷方》同。
加减吴茱萸汤 治冲任衰弱,月候愆期,或前或后,或崩漏不止,赤白带下,小腹急痛。每至经脉行时头眩,饮食减少,气满心忪,肌肤不泽,悉皆主之。出张氏方
吴茱萸半两 麦门冬 干姜 白茯苓 牡丹皮 南木香 苦梗各三钱 甘草三钱半 当归半两 北细辛一钱半 防风 官桂各一分 半夏七钱
上㕮咀,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
治妇人、室女经脉不调,脐腹冷痛,恶心,腹常胀满,至晚则增。宜服小乌沉汤,吞下艾煎丸。见《和剂局方》
【附方1】[1]
小乌沉汤
乌药去心十两 甘草炒一两 香附子沙盆内断去皮毛,焙干二十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或不着盐,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附方2】[2]
艾煎丸
人参 川芎 菖蒲节密,炒各一两 熟艾糯米饮调作饼,焙干四两 食茱萸汤洗 当归各七钱半 白芍药 熟干地黄各一两半
上为末,煮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酒、饮任下。
姜黄散 治血脏久冷,月水不调,脐腹刺痛。出《专治妇人方》
川姜黄成片子者,四两 蓬莪术 红花 桂心 川芎各一两 延胡索 牡丹皮 当归各二两 白芍药三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半盏。酒半盏,煎至七分,热服。
桃仁散 治妇人月水不调,或淋沥不断,断后复来,状如泻水,四体虚翕,不能饮食,腹中坚痛,不可行动。月水或前或后,或经月不来,举体沉重,唯欲眠睡,多思酸物。
桃仁 粉草 半夏各一两 赤芍药 生地黄各三两 泽兰叶 川牛膝 当归 桂心 牡丹皮 人参 蒲黄 川芎各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大钱,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空心,去滓温服。
【注释】
[1]原书无方据文意加。
[2]原书无方据文意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