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得罪慈禧,还能出任“两广总督”,恐怕只有李鸿章了
粉碎“戊戌政变”,将光绪皇帝圈禁于瀛台以后,慈禧太后再次以“训政”的方式掌握了最高统治权。只是,光绪皇帝该如何处理?是直接废黜,还是保留帝位,朝堂尚未形成统一意见。所以,等到支持“废帝”地刚毅和徐桐将“恭请废帝折”写好以后,慈禧太后并没有立即给予回复,而是问及了两个人的态度。
荣禄呢?李鸿章呢?
刚毅回应:
荣中堂没有签,李鸿章没了官职,所以……
荣禄,手握大清兵权;李鸿章,势力遍及朝野,影响巨大,更重要的是能够影响相当一部分外国公使的态度。所以,纵然满堂朝臣都在这份折子上签了名,但只要荣禄和李鸿章没签字,这份折子就等于白扯,慈禧太后还是不能照准。
只是,慈禧太后不但满心希望“废帝”,甚至还梦想着取代光绪皇帝的位置。所以,她还必须给予刚毅和徐桐以明确的信号——我虽然现在不能答应,但你们不能放弃上折子奏请“废帝”。
接下来,自然就是慈禧太后对两人的暗示:
御医给皇上下了诊断,气虚体亏,病得不轻啊,恐怕一时半会是好不了了!
好了,“废帝”的理由有了,光绪皇帝的身体不行了,不适合当皇帝了,你们可以在这方面继续做文章。
然后,慈禧太后转向李莲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小李子,你还记得吗,李鸿章又一次也扯到了散步的事!
李莲英当然清楚慈禧的意思,赶紧给出回答:
奴才记得,李中堂说呀,他散步没什么章法,只是把身子走热了就可以了!太后您散步,那是和符天数的,九九归一统啊!
这就是语言艺术的强大作用,“九九归一”和“九九归一统”之间只差一个字,但意思却有着天壤之别。李莲英将李鸿章的原话加上一个字,就是为了告诉刚毅和徐桐:李鸿章,早就认为慈禧太后是天命所归的皇帝命了,你们就大胆地写折子吧!
然后,慈禧太后立马给出了问话:
这把皇上给废了,立哪个当皇上啊?
李莲英刚刚给予了暗示,刚毅和徐桐自然清楚慈禧太后这句问话的真正意图所在。只是,他们敢提出“废帝”奏请,却绝对不敢奏请慈禧登基称帝,这相当于公然挑战祖制规矩,清流物议暂且放在一边,单是皇室宗亲就能把两人给撕了。
两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回话,慈禧太后也知道登基称帝不太可能,只能放过两人,仅就“废帝”再次给出了操作暗示:
折子你们拿回去,有功夫听听荣禄的,还有外省督抚刘坤一、张之洞等老臣的意见,听听他们怎么说!
翻译一下这句话:你们再多人联名上折都没用,还是要劝说荣禄和那些德高望重的外省封疆支持才行。
注意,慈禧太后的这句话里提到了荣禄,也提到了刘坤一和张之洞等封疆老臣,为何独独没有提到更为关键的李鸿章呢?
别着急,李鸿章那里,慈禧太后决定亲自出马,亲自说服!
镜头一转,慈禧太后正在召见刚刚返回京城的李鸿章:
托太后洪福,老臣得以周游列国呀!
想当初,慈禧太后希望李鸿章出山帮衬光绪皇帝推行变法,为了避免落入两难境地,李鸿章选择了出国避祸;如今,“维新变法”已然失败,李鸿章成功躲过一劫,心情当然不错。只是,慈禧太后明显不满于这个老油条的做法;更何况,慈禧太后今天的目的是说服李鸿章支持“废帝”,自然要先唱“白脸”。
你倒挺悠闲啊!
李鸿章一听,太后今天的气不顺啊,赶紧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显微镜”,使出“哄领导开心”的绝招——送礼:
老臣倒也没闲着,红儿说呀,太后就爱这新鲜玩意儿!
注意李鸿章对“红儿”的专门提及,这句话就是提醒慈禧:我悠闲不悠闲,您心里没数?红儿不就是你安排在我身边的眼线吗!
“送礼”,是缓和慈禧太后心中的不满;“红儿”是让慈禧太后不好意思不满。总之,慈禧太后不好意思继续这种冷淡态度了,只能尴尬地回应了一句:
红儿这丫头,倒没把我给忘了!
到底是修炼多年的老妖怪,一句话拉开了自己和红儿之间的距离,明确了红儿好久没给自己联系的事实。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你看,你不说,我都忘了红儿是我送给你的了!
李鸿章也不再纠结,毕竟“红儿”在自己身边不光能替慈禧太后监视自己,还能最直接的证明自己的忠心。所以,你就能明白《雍正王朝》中的年羹尧为何那么放心地带走了李卫;所以,你就能明白《大明王朝》中的裕王为何愿意接受冯保了。
只是,这个“显微镜”又让慈禧太后抓住了进攻李鸿章的机会:
要我看呢,你李中堂不用这个显微镜,你就见微知著了!去年康党还没闹起来的时候你就躲了,我还是让你出了洋了,可我告诉你,现在有人弹劾你是康有为一党,你还是没躲过呀!
上一次,我给你面子,让你躲过了一劫;只是,你可别忘了,你曾经给“维新党”送过银子,表示过明确的支持态度。现在,有人把你弹劾你,说你就是“康党”,你看着办吧!
慈禧太后的意思很明确:上一次,我能救你;这一次,我还能救你;就看你的表现了!
我们来看李鸿章的“表现”:
老臣就是康党!去年戊戌维新,老臣没能亲自参加,可皇上和康党的一些新政正是老臣想做而几十年没有做成的;老臣侥幸没有能够成为康党,可老臣的心里那实实在在的就是康党。
李鸿章的这段台词于历史上确实出现过,但和剧中的作用肯定不同。李鸿章清楚这是慈禧太后对自己的要挟,目的就是让自己支持“废帝”,可他深知“废帝”必然会引起一系列负面影响,甚至会立马引发武装冲突,所以,他不同意“废帝”甚至连参与都不愿参与。
所以,李鸿章索性直接承认了自己就是“康党”,不接受要挟,有本事你就直接弄死我!就当时的朝局而言,慈禧太后自然不会处理李鸿章,李鸿章的直截了当反倒让慈禧太后没了办法。
要挟不成,慈禧太后只能选择另一个劝说办法——摆事实、讲道理:
李鸿章,皇上病重的事,你知道了吗?
皇上病重了,不适合当皇帝了,我把他废了,你同意不?
李鸿章没说法,表明了自己绝不参与“废帝”一事的态度!
慈禧太后继续:
你不用跟我装聋作哑,我给你明说了吧,朝臣们都上了折子,要我把皇上废了,你怎么说?
光绪皇帝病重,还只是一方面;现在,满堂朝臣都上折子要求“废帝”,我也没办法,你别装聋作哑啊,给个态度啊!
李鸿章还是沉默,就连李莲英都着急了:
李中堂,太后问你话呢!
慈禧太后忍不住了,直接喊开了:
李鸿章,你聋了?
领导生气了,不能再继续沉默了;更何况,领导的问题变了,李鸿章可以回答了:
太后,老臣的耳朵确实聋了。太后和皇上的家事,做臣子的不能与闻啊!
态度很明确:我不参与您的家事,您看着办就行!
如果太后还要问,那老臣的耳朵可真要聋了!
如果您还是逼问我的态度,我还会继续装聋作哑。总之,就是不想听、不想管,更不会有态度!
要挟不管用,摆事实也不管用,慈禧太后只能再次改变劝说方式——给出单选题,逼着李鸿章表明站位:
我怕是你心里还是向着皇上吧?
李中堂,你不支持“废帝”,恐怕是想站到皇上一边吧!
我们来看李鸿章的回答:
老臣心里是向着皇上,还是向着太后,您心里最清楚!
态度依然强硬,您说什么是什么,但我一直以来的表现足以证明我的站位,用不着我解释了吧!
完了,三次精心准备的进攻方案全部以失败告终,慈禧太后只能选择暂时放弃劝说。好在,李鸿章只是给予了“中立”而非“反对”态度。可就算如此,慈禧太后还是要巩固一下这个来之不易的“谈判结果”,最起码要让李鸿章不反对“废帝”。
接下来,自然就是慈禧太后的“示恩”过程:
好吧!上一遭,你既是躲过了,这一遭,我还是放过你。我看你闲的时间也够久了,广东毗邻香港,这个地方也需要有个靠得住的人去看着。
翻译一下这句话:你不支持我,我不强迫你,但你也不能支持皇上。只要你始终保持“中立”态度,我就不追究你的“康党”罪过,还命你出任“广东巡抚”。
李鸿章一听,不高兴了,我身上好歹还有个“文华殿大学士”的职衔呢,一个区区的“广东巡抚”就把我打发了?可就算有着更高的条件,李鸿章也不能伸手直接要啊。所以,李鸿章来了一招“破裤子先伸腿”:
老臣叩谢太后隆恩!
一个“广东巡抚”自然不值得李鸿章“叩谢隆恩”,他等着慈禧太后给出更高的价码!
慈禧太后当然懂得李鸿章的意思,只是,在尚未明确李鸿章具体价码之前,她需要装个糊涂:
我还没说什么呢,你谢我什么呀?
李鸿章亮出自己的价码:
老臣愿意替太后去看管两广!
价码明确了,“广东巡抚”不行,节制广东、广西两省军民政务的“两广总督”才可以!
慈禧太后装作恍然大悟,给出了回应:
是这样啊!你跪安吧!
其实,这句话绝非慈禧太后被动接受李鸿章趁机加价的无奈,而是庆幸李鸿章答应了保持“中立”的要求。所谓“世上无难事,只要有价码”,既然李鸿章有了明确的价码,慈禧太后自然乐得同意。
高手对决,就是如此,胜败不是重点,共赢才是关键!
(文章仅依据电视剧《走向共和》的演绎情节展开,不以真实历史为依据,烦请读者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