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母 亲

我 的 母 亲

文/贺志高

我的母亲姓卢名贵清,乳名五女,于农历庚午年(公历一九三零年)七月初八日出生在砂河镇堡里街卢家老宅。
母亲娘家是木匠世家,我姥爷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是当时砂河堡比较富庶的人家。我母亲姐弟共六人,她排行老二,母亲的大姐是我姥爷前房郭氏所生。母亲还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其中妹妹最小。我姥娘是内蒙古人,前夫病故后续嫁于我姥爷。不适应口里生活的姥娘对家务事要求较高,但自己又力不从心,加之子女多且年龄差距小,因此家务繁重,苦不堪言。童年的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暗自下定决心帮衬母亲,照料弟妹,开始时先是帮姥娘哄孩子,继而做饭、打扫家,俨然是一个小大人。因过早地加入家务劳作,练就了娴熟的育儿家务基本功。比如育儿技巧、儿科土医,制作婴幼儿服装等。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母亲还是一名家庭剃头匠,不仅为我三位年幼的舅舅剃头直到成人,而且我的记忆中母亲还为我们大家庭中的多数孩子剃过头。当年不仅男孩儿剃头,女孩儿也要剃头,据说小孩儿通过多次剃头可以使发质变好,实践也基本证明了这一事实。
一九五零年,时年二十一岁的母亲经人介绍与丧偶的家父成婚。母亲养育了我们姐弟六人,多子多福,讲得现实一点其实是罪大苦多。再加上父母成婚的年代正遇上新中国刚成立,灾难深重的劳苦大众正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因此我家也是举步维艰。我大姐一九五一年出生,尚未长大,二姐继而出生,生活极其艰苦,粮食严重不足,吃糠咽菜勉强维持生活。给母亲落下了大便不畅的终生疾患,其难受痛苦之状难以言表。又过了几年,砂河成立了云母厂,我母亲经人介绍进厂,一边抚养子女,一边在厂务工,期间实行吃大锅饭,大人小孩饥肠辘辘、食不果腹。后来赶上了“六二压”政策,母亲恰在裁员压缩范围,遂离厂返家,从此失去一份收入。
因家族大、人口多,家庭负担很重,但母亲从未减少对生活的热爱。从我记忆起,每逢过年母亲忙得简直无法形容,然而她仍能打理得有条不紊。过年时先在腊月初宰杀了一年辛苦喂养的肥猪,之后把一部分猪肉分割给全体亲友,余下的用冰块自然冷冻在阴凉处待过年时食用。此时,只吃一些儿猪杂碎,为了能多吃几顿,母亲不辞辛劳把一大筐的红萝卜去皮后和猪杂碎炖在一起,现在回想起来赛过山珍海味。随后,母亲利用闲余时间为全家人和亲朋好友赶制过年新衣、新帽、新鞋……总之尽管生活困难,物品供给受限(当时使用粮票、布票、棉花证等),但母亲总能合理巧妙地安排使全家人都穿上新衣。因在众亲友中,只有我家有一台缝纫机,心灵手巧的母亲裁剪和缝制技艺也无人能比,制作的衣裳既快又好,深受欢迎。可这就加重了母亲的劳动量,只能早起晚睡,中午也不能休息,因取暖设备有限还要饱受寒冷的侵袭,十指全是皲裂。制衣是半手工半机械化,然而制鞋却是纯手工,从鞋底到鞋帮全是手工制作,一针一线尽藏母亲的艰辛和母爱的伟大。
到了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还要做豆腐,做好的鲜豆腐可以制成冻豆腐、豆腐干、油豆腐等。另外就是压粉条,生大小豆芽,做酱油、醋、黄酒等。在腊月廿三前后搞大扫除,主屋要粉刷墙壁、糊窗纸、贴窗花。爱干净的母亲闲房也要清扫。五颜六色的人物、花卉、飞禽走兽窗花在洁白的窗纸映衬下格外鲜艳,年味十足,清堂落室,一尘不染。
屋子清扫好以后,在年根儿时,我父亲就大显身手,煮猪头、烧猪肉、炸肉丸、炸油豆腐等。此时的母亲也并不清闲,是父亲的黄金搭档、得力助手,做一些烧火、剥葱之类的繁琐杂工。我姐弟几人像尾巴似的依偎在父母身旁,一边学习一边享用新鲜可口的食品,幸福之情无法言表。
由于腊月里的每一天都很忙碌,因此不知不觉就到了除夕。母亲更忙了,包饺子、蒸年糕等。除了准备食物,母亲还要按照习俗备祭品,以及在炕席下面、水缸中放一些硬币等。夜幕降临了,室内室外灯火通明,欢声笑语,喜气盈门。随着此起彼伏的炮竹声,母亲制作的年夜饭也准备就绪。安神仪式过后,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着母亲精心制作的年夜饭,年夜饭极其丰盛,虽不是满汉全席,但我认为赛过想象中的满汉全席。酒足饭饱之后,劳累了一整天的父亲休息去了,而母亲还在继续加班,提前整理招待拜年来客用的房间和用品,直至凌晨。   大年初一凌晨四五点钟时,父母不约而同起床后,麻利地洗漱一番。父亲带领我们接神、放炮竹。稍后母亲会让我们每人喝上一口已备好的热红糖水,此俗据说能保佑家人甜蜜一年。大年初一饺子肚里包硬币、给长辈们拜年。正月十四杨公忌,正月十五元宵节闹红火。正月十六游百病,正月十七送瘟神,正月二十谓之小填仓,这天要吃红面或莜面鱼鱼,寓意用此填仓。正月廿五谓之老填仓,这天要吃饼食,寓意用饼盖仓。正月廿九忌讳用箅子和缝衣针,至此正月的大小节日俱已过完。我母亲能够按照节日的饮食习俗合理安排、粗粮细做、精打细算,不仅改善了生活,而且丰富了节日内涵,从而使我们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留恋难忘!
我家在南园地旧宅居住时,村南的滹沱河在南迁之前距我家较近,每逢雨季,由于防洪设备简陋,洪水泛滥,经常侵袭我家。据母亲回忆,有一年洪水来势凶猛,从厕所旁的水道口直驱而入,她未加思索,直接坐到水道口用身体去堵,无情的洪水把她冲到了院中央,由于受到极度惊吓,顿时失语,好一阵子才得以恢复。从此母亲落下了生活中受到刺激后常会失语的疾患。
敬天地富贵、孝父母平安。早些年由于物资匮乏,生活拮据,每逢传统节日,普通家庭都要不同程度的按照节日习惯改善生活,当然我家也不例外。然而我们总是推后一天在节日的次日改善生活。当时年少懵懂不谙世事的我一直以为过节就是那样过法,后来才晓得那是母亲为了能邀请到年老的祖父母共享有限的美食。我们当地有过节都在自家的习俗。所以母亲只能这样巧妙的安排。祖父母不仅仁慈,而且特别体谅子女的不易。因此做客时从不挑剔,而是一味地称赞。他们相处的十分融洽,互敬互谅,令人感动,让人钦佩。后来在祖父去世后,母亲为了不让祖母感到孤独,改变以往的做法。邀请祖母节日全天在我家共享节日之乐。此习惯一直延续到祖母行走不便时才结束。后来细心的母亲又想到了另一种尽孝的方法。每逢佳节就提前制好节日美食。把凉菜热菜用大盆小碗盛上,由母亲亲自带领我们共同给祖母送去。母亲从不吃斋念佛,但具有佛门弟子的品行。在我们家经济不宽裕的时候,母亲总是和父亲商量着把供养祖母的钱首先划分出来,并按约定的日期准时送到祖母的手中。后来祖母也曾多次提及此事并加以夸赞。我父亲过世后祖母健在时,寡居的母亲仍默守这一家规。一直到祖母去世。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三弟志诚于阴历二000年十一月十五日因病医治无效英年早逝。失子之痛给年迈的母亲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好在三弟的两个女儿(晨芳和晨琳)在我哥哥和姐姐的倾力帮助下已长大成人(晨芳和晨琳现均为在读研究生,且晨琳为保研生),令她老人家很是欣慰。但终因儿女属心,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并不能全忘。
母亲姐弟六人相处十分融洽,同甘苦、共患难是最好的表达。年轻时相互帮衬,年老后坚持隔三差五,或大聚或小会、或共餐或品茶,驱逐了老年人的孤独和寂寞,对健康长寿大有裨益。特别是五世同堂,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胜过名医良药。更重要的是在我三位姐姐的悉心照顾下,我母亲的生活起居特别舒心。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作用下,母亲尽管已九十二岁高龄,但仍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思维敏捷。
母亲不仅抚养我们姐弟六人成家立业,而且还帮助我们抚养下一代,时至今日仍是关怀备至。母亲崇儒重教,望子成龙,再苦再累也是倾其全力供我们上学读书。
母亲相夫教子,贤淑善良,敬老爱幼,知恩必报,心灵手巧,吃苦耐劳,乐善好施,睦邻友亲,令人钦佩。前半生因劳动量大、生活艰苦,身体相对虚弱,但步入老年后因性格开朗豁达,知足常乐,勤劳俭朴,养生有道,反而相对健康,故能长寿。
寿星养生有道,开朗豁达根本。苦尽甘来规律,知足常乐法宝;
高堂高寿高兴,旺子旺孙旺家。欲与彭祖比寿,还靠众星拱月!
作者简介:1967年出生,繁峙县砂河镇人。大专学历,现任教师。

END

超过3000人已经关注订阅

文字编辑:马逢青    图文编辑:侯常新

(0)

相关推荐

  • 陈晓春丨渐渐远去的记忆

    祖父 祖父是地道的农民,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是一把种地的好手. 从我有确切的记忆开始,祖父就已是七十高龄了,但是身板还很硬朗,地里的农活一点都不落下,上百斤的担子挑起来就走,脚下一阵风,不带一点打晃 ...

  • 家传烫伤油

    刘明理 我的祖母会理筋手法还自制了一种很有效的烫伤油,在我很小的时候记得经常有人来我家找烫伤油的(那时候烫伤的特别多)再加上不收钱,几乎天天有人来(我学医也是受祖母的熏陶),祖母不在好多年了,把方子拿 ...

  • 鲁北民俗:正月二十五“填仓日”

    题填仓日 (平水韵) 一夜东风万物苏, 春池水暖旧痕无. 农家又到填仓日, 祈盼年丰画囤图. 在鲁北滨州我的家乡,过完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初五"破五日"可谓仅次于初一的又一个&quo ...

  • 沙漠草:我的妈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连着国风.  我的妈 文/沙漠草 妈生于1938年8月23日.今年79岁. 1945年,妈7岁,外婆就去世了.只有7岁的妈每天除了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还必须纺完4两棉 ...

  • 温 洁:【母亲的豆腐坊】

    母亲的豆腐坊 ◎温洁 [作者简介]:温洁,陕西省安康市幼儿园工作,文学爱好者. 在美食的世界里,有没有那么一种味道让你时刻想念,恋恋不忘?我想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姑姑,我还要吃豆腐.&qu ...

  • 文学原创•《我的祖母》(中篇散文连载四)作者 吴位琼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祖母和所有坚韧勤劳朴实厚道善良的中国女人! 我的祖母 作者 吴位琼 四 我出生的时候,中国著名的三年自然灾害已经结束.当我略略长大,听说了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人们所蒙受的苦难,在感到吃惊 ...

  • 琐忆

                              琐忆 每一种文字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汪厚霞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有一位满头银发的曾祖母.她拄着一根已经磨得发亮的木头手杖,走路颤巍巍的.她眼睛睁着,却看 ...

  • 【美术作品】母 亲 节 的 感 恩

    【美术作品】母 亲 节 的 感 恩

  • 母 亲 ||王会琴(陕西宜君)

    母 亲 文/王会琴 编辑/落英小桥 世间父母情最真, 心血融于儿女身. 勤劳善良多节俭, 言传身教胜黄金. 子女需存感恩心, 勿负父母一片心. 孝敬父母常问暖, 勿让父母泪满襟. 作者简介:王会琴,陕 ...

  • 母 亲 || 枫叶红(湖南邵东)

    母 亲 文/枫叶红 编辑/落英小桥 稻谷,玉米,蔬菜,土地上所有的物种 --都能叫出母亲的名字 连同她身上的那一件花衬衫 在乡下的花园里,没有一朵花能与她比美 衣襟上绣着月季花,芍药,蝴蝶兰,金银花 ...

  • ​李爱新作品:赞 美 母 亲(母亲节专刊)

    诗韵依依 文学微刊 素笔为你写邂逅   素笔为己爱停留 赞 美 母 亲 作者|李爱新 主编|幽梦静美 如果没有阳光, 就没有叶的鲜绿. 如果没有雨露, 就没有花的芬芳. 如果没有沃土, 就没有草的茁壮 ...

  • 母  亲

    天色微微发亮,阿妈早早起了床.为儿为女穿衣裳.洗脸.梳头.做早餐,送儿送到校门旁. 夜深深.静悄悄,我们的阿妈还在忙,洗浆补订拖地板,儿女们睡了才上床. 上班前-- 手提着菜蓝 , 肩挂着皮包,粗粮蔬 ...

  • 致 母 亲

    <致 母 亲>图文:网络  编辑:丁香花008 自打从娘胎中脱离我就再也回不去母亲的怀里游戈于千里日复一日冉成的千丝万缕成了母亲牵挂的情结儿行千里母担忧不论儿对儿错只有母亲可以包容一切别人 ...

  • 母亲节特刊E版||母 亲 文/神农张 新疆

    广 州 诗 刊 欢迎阅读 <广州诗刊>作为纯文学刊物,我们旨在弘扬传统,展现新时代人民大众的冷暖.我们主要编发优秀的现代诗歌(含今人创作的古体诗词),兼发优秀的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愿您能挚 ...

  • 檀结海:怀 念 母 亲

    怀 念 母 亲 安徽怀宁  檀结海 早就想写一篇纪念母亲的文章,可每当摊开纸笔的时候,眼前浮现的都是母亲含辛茹苦为儿女操劳的苦难经历,太多的伤感让我不知从哪里下笔,所以一直没写成.又到了母亲节,思母之 ...

  • 节日特刊|母 亲 文/罗小华

    站在岚山之巅,举目四望,湘江古镇与龙光宝塔尽收眼底,三水六桥,步云飞虹历历在目,远山崎岖连绵直奔八闽百粤,湘水绵水在山下汇为贡江蜿蜒九曲,飘然西去,车水马龙田园村舍,风景如画使人心醉神迷,宠辱皆忘,禁 ...

  • 歌曲《 母 亲 》 简谱 ...

    歌曲< 母 亲 > 简谱 (阎维文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