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鼎臣为何眷恋光福?

《姑苏晚报》2021年01月25日 B07版

  李嘉球

  “聚坞梅花甲天下,忆曾游赏费赓酬。何时去作湖山主?廿里瑶光豁壮眸。”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二月,北京城里雪花飞扬寒气阵阵,礼部官邸则春意浓浓,大臣们围着刚从苏州邓尉送来的两盆梅花,啧啧称赞。礼部尚书顾鼎臣更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与激动,当即吟赋了这首题为《有怀家山》的诗,由衷地表达了对光福家山——聚坞山的赞美、怀念以及自己对未来的期待。

  顾鼎臣是第一个喊出“邓尉梅花甲天下”的人。他为何特别眷恋光福?其中有鲜为人知的缘由。

  生后遭遗弃 光福成为第二故乡

  聚坞山位于太湖之滨光福古镇西边的潭山旁,顾鼎臣把它亲切地称为“家山”,由此道出了他与光福非同一般的关系。

  顾鼎臣(1473—1540),初名仝,以梦改名鼎臣,字九和,号未斋,昆山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状元及第,历任翰林修撰、左谕德、礼部右侍郎,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加官至少保兼太子太傅,进武英殿大学士,成为真正的状元宰相。嘉靖十八年(1539),加上柱国、光禄大夫衔。嘉靖皇帝南巡时,曾经代朝临政三个月。在任期间,他曾清查庄田,还田于民,抑制土地兼并,增加国家税收;陈疏钱粮积弊,裁减江南赋税;关心百姓疾苦,请求纾民之困;疏请并捐资修筑昆山城,抗倭保家乡。苏州沧浪亭《吴郡五百名贤图传赞》称赞他“泽被东南,功存桑梓;救时良相,名炳青史”。

  顾鼎臣在历代状元宰相中出身最为卑微,从小饱尝弃孤之苦。父亲顾恂57岁时与婢女生下了他,顾恂正妻多次要掐死他,顾恂无奈只得将孩儿掷到隔壁磨坊,想让拉磨的驴子踏死,幸亏磨坊主人发现,将男孩救出并收养,带到光福。养父家境贫困,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顾鼎臣时常忍饥挨饿。有一天,顾鼎臣与一群流浪乞儿打死了一条狗,一时找不到可烧的柴,便跑进一座破庙搬出罗汉佛像当柴,狗肉烧熟,顾鼎臣与这群乞儿狼吞虎咽饱餐了一顿。

  养父家隔壁住着一位才学渊博、通晓古今的徐姓老先生,见顾鼎臣聪慧不羁,便教他识字断文。顾鼎臣聪明颖异,读书过目不忘,在徐老夫子的熏陶教育下学业大进。老先生十分高兴,资助他入学,直至弘治十四年(1501)考中秀才。因此,顾鼎臣称光福为第二故乡。

  顾鼎臣考取状元后,特地回到光福谢师报恩。当他来到先生门上,只见门楣上挂着麻幡,先生已去世。当时师母生活贫困,看到顾鼎臣回来很高兴,停下织苎麻的纺车,烧水招待,就在水将开未开时,灶膛里断柴了,师母不动声色,顺手便将纺车上的苎麻扯下塞进灶膛,将水烧开。顾鼎臣见状,百感交集,当即拿出300两银子,以酬师恩。师母决意不收,婉言谢绝。回到京里,顾鼎臣将徐先生当年教育之恩与师母断绩招待的情况一一禀报,正德皇帝感叹不已,特旨拨款建宅,“准定月俸予薪”,以慰藉徐氏夫人暮年之忧。于是,顾鼎臣出资在先生住宅旧基上建造了一座住宅,并为正厅题写“绩断厅”(绩,即缉,缉麻之意)匾额,表达永远铭记老师恩情之意。

  “绩断厅”位于光福古镇上街,全由楠木构筑而成,栋圆檩方,弯椽雕檐。这座明代建筑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拆除。

  潭山筑杰阁 七十二峰尽揽眼底

  顾鼎臣还曾在光福下崦滩石渚墩建造燃松园,在光福潭山建造七十二峰阁,其中七十二峰阁更是一处著名胜迹,曾被列为“邓尉十景”之一。

  潭山,旧称弹山,清乾隆《吴县志》载:“弹山在元(玄)墓山西,横亘五六里。”濒临太湖,主峰海拔253米,为光福境内第二高峰,也是光福风景精华所在。正德八年(1513),顾鼎臣在潭山顶上建造七十二峰阁,朝廷内阁首辅、著名文学家李东阳题写了阁名。昆山名士马玉麟撰有《七十二峰阁记》,云:“七十二峰阁者,雄踞山㘭,下临湖际……吴下之大观萃是矣……独登兹阁,以览兹胜,则见山挟水而益奇,水因山而增丽。冰壶若镜,翠黛如烟,岛屿萦回,水天一色。而当河横月照、烟消日出之时,雁凫交飞,岩泉掩映,棹歌渔唱,前呼后和,似非尘境之所有。又或郊原霁雨,草树生辉,墟落斜阳,霞彩变态,浓淡晦明,气象万千。又或风涛怒号,喷崖撼石,长帆泊岸,浊浪排空,神女罢游,鲛人偃织,此则骚人之所不能赋,而画手之所不能描焉者也。”在他看来,“太湖擅吴下山水之美,(而)兹楼又擅太湖山水之美也已。岂天造地设,以贻后人之徜徉者欤?”

  七十二峰阁,楼阁耸峙,濒湖极胜,成为眺望太湖风光的绝佳处。明清两代有许多贤达名人都曾到此,留下了众多诗篇。“枕流安杰阁,远近拱层峰。槛外云千叠,矶前雪百重。帆随飞影没,柳带爨烟浓。舒啸频呼酒,长风任袒胸”(毛袞《登七十二峰阁》)。“高阁忽濒湖,迥出云崖半。其南三万顷,渺渺接河汉”(严绳孙《七十二峰阁》)。

  清初,徐枋将它画入《邓尉十景图》《吴山最胜十二图》,并撰《七十二峰阁记》云:“七十二峰阁在潭山……阁傍多长松巨石,后有峭壁雄踞,凌寒苍翠,弥望岩谷,一路丛松,诘曲而上,杰阁耸峙,与文康公墓相望。阁背山面湖,一望而七十二峰之胜,皆在目矣。至若烟雨空蒙,黛眉螺髻,缥缈烟波,而风涛之动息,云峦之明灭,咫尺千里,正如鱼龙变怪,倏忽出没,不可方物。每游必尽其奇,无有同焉者,吾不能为形容也。”王士祯、缪继让、吴曜、彭定求等名人曾登临眺胜,赋诗咏歌,诗人施闰章《登七十二峰阁》诗云:“湖面凭栏六月寒,众山如鹜水漫漫。同当缥缈峰头坐,尽揽芙蓉杖底看。”湖风习习,众山如鹜,仿佛登上了洞庭西山高高的缥缈峰顶,群山似朵朵芙蓉,尽收眼底。

  康熙三十三年(1694)正月十二日,江苏巡抚宋荦慕名造访,见到“阁踞弹山巅,圮不可登。有李西崖篆书题额,亦破碎”(见邵长蘅《弹山吾家山游记》),感慨不已。后来或许有过修缮,毕沅《七十二峰阁观雨作》云:“碧瓦朱甍逼太清,此间无异住瑶京。不须更乞时人画,水墨林峦雨写成。”诗中看不出任何的败坏。大约乾隆年间,七十二峰阁倾圮荒废。

  眷恋湖山风光 百年归葬小潭山

  特殊的经历,自然会有特殊的情感。顾鼎臣多次到光福游览赏胜,写下许多歌咏光福山水风光的诗篇(文中所引诗均见《顾文康公诗草》)。

  正德某年正月底,顾鼎臣拟到光福看梅,正好遇上风雪,有人对他说山中梅花已尽,而他还是执意前往,特地赋诗二首:“新年未试登山屐,得伴寻芳重此回。诗景正嫌无雪补,游踪不限有花开。春生赋客奚囊满,冻勒梅妃玉驾回。旦日晴和恣游赏,余花剩雪两徘徊。”“此日看梅较已迟,争教风雪更相欺。花魁爱领三春事,朋旧招邀半岁期。羌笛愁闻疑簌簌,霸桥吟望惜垂垂。重来又是风光别,细雨肥黄子满枝。”虽然迟了未见到梅花雪海,却看到了别样的风光。正德八年(1513)二月,顾鼎臣与邑人方鹏等赴光福探梅,作《邓尉探梅》诗云:“日斜游倦宿河干,一望苔枝涌翠峦。午夜月明凉似水,船头独坐不知寒。”夜宿玄墓山圣恩寺,他与寺中味闲禅师十分投机,特作《赠味闲禅师》诗。

  潭山万树梅花簇拥,山坞成为一个硕大的梅谷,梅花丛中有座万梅庵,顾鼎臣自称“万梅庵主”,并嬉赋《题梅谷》诗云:“我作万梅庵主人,君为地主翻作邻。君居幽谷梅为宾,冰花铁干何嶙峋。闻君近学佛氏法,清修淡食意味真。何年蜕此梅谷去,青莲花上现金身。”小庵环境得天独厚,他认为这里是归隐的好地方,有《万梅庵》诗云:“湖山花事谁能知,万梅庵主独得之。七十二峰相对里,一百五日正开时。离骚琐细未知物,林逋清寒空赋诗。那许世人欢赏得,须邀甪里共安期。”意思是说,这里不是普通俗人随便游玩欣赏的地方,应该邀请像汉代甪里先生这样的名士。是年冬天是暖冬,他再次来到光福,欣然赋《山中见梅》诗:“三冬气候暖于春,村坞寒梅的的新。愁入衰颜惊岁改,静村疏芷见天真。盈盈结态犹疑萝,细细浮香已逼人。待得花时花乱发,浊醪村鼓会比邻。”他看到村坞梅树花蕾已经萌动,仿佛嗅到了缕缕香气。

  江南顾氏同为一个祖宗,所谓“江南无二顾”,早在汉朝顾氏就有人居住在聚坞山。南北朝陈梁间,顾野王的五个儿子都葬于此,因此顾鼎臣亲切地称聚坞山为“家山”。嘉靖十四年(1535)春,久居京城的顾鼎臣想念家山的梅花,特地请人挑选了两盆梅花,千里迢迢送到京城。他详细记述了此事:“乙未春二月,家山移来绿萼、粉红二梅,俱着花,颇佳。”他特别高兴,“速邀诸公卿赏之,客众而哗”。看到梅花,他不由得赋下本文开头所引的《有怀家山》诗,希望能早日离开官场成为湖山主人,尽情欣赏数十里雪海瑶光。他觉得当天“未足以答花神”,次日又“邀坐中二三知己尽余兴”,并赋咏梅绝句五首。

  顾鼎臣生前选定潭山旁的小山作为百年后的归宿地。嘉靖十九年十月初六(1540年11月4日),68岁的顾鼎臣病逝于任上,皇帝谕祭九坛,敕礼、工二部差官护送,督令苏州府造坟安葬。其墓在“吴县十九都聚坞小潭山”,占地“共计山地二顷七十余亩”(《雍里顾氏族谱》)。墓前有四柱牌坊、碑亭、华表、飨堂、翁仲、石兽,竖有四块丰碑:一块镌正德元年(1506)八月二十七日、嘉靖八年(1529)五月十八日“诰敕”二道;一块镌嘉靖十五年(1536)十一月二十六日、嘉靖十八年(1539)闰七月二十四日“诰敕”二道;一块镌御祭文;一块镌华盖殿大学士严嵩撰文、文渊阁大学士张冶书写、东阁大学士吕本篆额的《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康顾公鼎臣神道碑》。墓志铭由谨身殿大学士翟銮撰书。墓四周遍植松柏,墓旁有祭祀祠堂。墓规模宏大,当地百姓因此将小潭山称为“坟山”。

  顾鼎臣是堂堂状元宰相,后人入山探梅多有拜谒。清初杜首昌《顾文康公墓》诗云:“故相纶扉望,湖天墓道开。忧危监相泪,匡济老臣坆。岭仄余坏土,碑荒只草莱。名峰七十二,谁复对衔杯。”状元彭定求《过七十二峰阁吊顾文康墓》诗云:“元寮高冢插云岑,过客披寻感慨深。史牒至今征国宠,经帏当日进心箴。穹碑埋没寒芜径,危阁凄凉宰树阴。莫道青囊人误解,沧桑浩劫总消沉。”诗人缪继让有诗写道:“花似仙姝山似屏,山光叠翠护娉婷。荒祠神降灵风满,远过龙潭水气腥。墓上石麟今卧草,楼边沙鸟自梳翎。年华一似湖光疾,七十二峰依旧青。”岁月流逝,堂皇的祠堂变得十分荒凉,墓道两边石兽有的倒卧在草丛中,不禁令人感慨唏嘘:昔日的荣耀与辉煌都已远去,唯有湖上七十二峰依旧是那么青翠。“文革”中,顾鼎臣墓遭挖掘破坏,墓志铭碑现保存在吴中区文管会。

  顾鼎臣儿孙的墓大多附葬在其茔旁。自顾鼎臣孙子顾谦服起,正式改入吴县籍,移居潭东,光福真正成了家乡。

(0)

相关推荐

  • 邓尉探梅

    <光福邓尉探梅> 光福镇地处苏州市西郊.太湖之滨,素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誉,生态资源优越,自然风光秀美.人文积淀丰厚,乾隆六下江南均巡游至此. 镇内坐拥邓尉山. ...

  • 赵孟頫《光福寺重建塔记》,笔力清劲圆润,好看极了!

    <光福寺重建塔记>,纸本,本幅纵28.6cm,横284cm,全卷29cm×377cm,为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的行楷代表作品.此卷书于他逝世前一年(至元年二月),为其晚年作品,笔力清劲圆润,体 ...

  • 赵孟頫行书《光福重建塔记》(附释文)

    光福寺建于梁大同年,位于吴县郑尉山黾峰.元代寺内原塔毁坏.元延祐年间,众僧化缘重新建塔.至治元年立碑记,由住持沙门了清撰文,由赵孟頫书写碑文并篆额.<光福重建塔记>为赵孟頫晚年得意之作.明 ...

  • 高清经典|赵孟頫《光福重建塔记》

    <光福重建塔记>,纸本,本幅纵28.6cm,横284cm,全卷29cm×377cm.署款"至治元年(1321年)二月望日建". 光福寺位于吴县邓尉山龟峰,始建于梁大同年 ...

  • 赵孟頫《光福重建塔记》

    <光福重建塔记>,纸本,本幅纵28.6cm,横284cm,全卷29cm×377cm.署款"至治元年(1321年)二月望日建". 光福寺位于吴县邓尉山龟峰,始建于梁大同年 ...

  • ​高清震撼!赵孟頫晚年精品《光福重建塔记》

    赵孟頫<光福重建塔记> 高清大图 ▼ 见习编辑 ▏刘心雨 硬笔临古描摹第二辑 卢中南主编 原碑原帖高清还原 一笔一画拆解细节 一字一临繁简对照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 交易担保 书法报 ...

  • 光福桂花开

    秋天大概就是桂花香了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留香. 桂花就是这样的不起眼,香气却能沁人心脾. 光福桂花开了 十月的光福,怕是要浸在桂花里了 这几天,光福的桂花进入盛开期 期待已久的" ...

  • 赵孟頫68岁行书《光福寺重建塔记》欣赏

    赵孟頫68岁行书<光福寺重建塔记>欣赏

  • 赵孟頫行书《光福重建塔记》书法欣赏

    <光福重建塔记>,纸本,本幅纵28.6cm,横284cm,全卷29cm×377cm.署款"至治元年(1321年)二月望日建". 光福寺位于吴县邓尉山龟峰,始建于梁大同年 ...

  • 赵孟頫—光福重建塔记

    赵孟頫—光福重建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