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与科学有关的致命错误

如果懒得看文字可以听语音版哟~↓↓

(在 [喜马拉雅FM] APP 中搜索“BT历史零售”关注收听过往节目)

天使?还是魔鬼?

1897年8月21日,德国著名的药物公司——拜耳公司的化学实验室内,化学试验员费利克斯·霍夫曼首次合成了一种名为二乙酰吗啡的制剂。

(费利克斯·霍夫曼)

公司方面随机对这种药剂进行了包括对鱼类、猫等动物的药理性应用试验,没有发现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于是,拜耳公司又将试验对象转移到人体,试验结果表明,二乙酰吗啡没有致人死亡或使人上瘾的副作用。于是,被发明后不到一年,并没有经过充分临床检验的情况下,拜耳公司将二乙酰吗啡推向了市场

这种新药被装在精美的瓶子里,每瓶装有25克高纯度提取物。被推向市场之后,人们很快发现,这种新药是传统吗啡的理想替代物,它可以治疗胃溃疡、哮喘、胃癌、腹泻以及精神类疾病。由于疗效非凡,拜耳公司深受鼓舞,用德语命名其为“Heroin”(德语“英雄”之意),并在世界范围内大力推广“英雄”。拜耳公司先后向世界上20多个国家卖出了几吨的高纯度“英雄”药物,这些“英雄”被制成粉剂、糖浆、栓塞和合成剂等。1902年,“英雄”的利润已占到拜耳公司医药分部当年利润总额的5%。

这一切关于“英雄”的美梦,在1910年出现了裂缝:美国治疗者在注射“英雄”时出现了上瘾情况。当时曾有一些医生提出对“英雄”的质疑,认为这种药品没有经过充分验证。但是生产方动用了公关手段压制不同意见,同时更加努力地鼓吹“英雄”的妙用。

直到1927年,国际鸦片委员会综合了大量的“英雄”临床上瘾病例,终于宣判:药物“英雄”对人类构成致命的威胁。1931年,所有“英雄”国际贸易全部被叫停。然而,“英雄”的阴霾已经笼罩全球甚至直到今天,只不过在今天,人们不再叫这种药物为“英雄”,而是使用了它的德语音译——海洛因。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令人闻风丧胆的毒品发明前11天,它的发明人菲历克斯·霍夫曼先发明了另一种药物,这种药物因为当时就被检测出毒性,而被拜耳公司束之高阁,尽管如此,这种药物经过漫长的检验后,至今仍旧被广泛使用,它叫做阿司匹林。有人甚至说,霍夫曼发明海洛因而夺去的人命,和发明阿司匹林而救下的人命,数量一样多。

“健康”的放射线

居里夫人以发现了“镭”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奖。在她发现镭之后,镭成为了风靡一时的保健品,当时的人们认为,这种可以发光的美丽新元素,具有神奇的疗效能够治疗各种疾病。居里夫人写道:“我们的乐趣之一是夜间来到实验室,看到四处都是镭元素那柔和的光芒,那些发光的试管像是若隐若现的圣诞树彩灯。”

然而,这种美丽背后是对人体的巨大放射性伤害。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死于白血病。时至今日,居里夫妇的实验笔记资料,都因为沾染了过量的镭放射污染而被放置于厚厚的铅盒里,未来1500年之内,查阅这些资料的人都需要穿上防辐射服。

居里夫人所遭遇的放射性悲剧,不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德国科学家伦琴于1895年发现了X光之后,出于对X射线放射性危害的无知而导致人们对X射线无节制使用,很多人因此罹患癌症。1936年,德国伦琴射线学会树立起一座X射线牺牲者纪念碑,上面刻着15个国家的150多位科学家和医护人员的名字。

这样的悲剧在1945年人类发明原子弹之后再度上演。当时美国在内华达州设立了原子弹试验场,以每20天一次的频率不断试爆原子弹。而距离这个试验场100公里处有一个2万居民的小镇,这个小镇抓住商机,大力开展主题农家乐活动——“原子弹旅游”。

(前来观看原子弹爆炸的游客)

1952年,他们邀请了美国200多名记者来到这里,在距离原子弹爆炸点只有16公里的地方亲眼目睹了一次核弹爆炸,“有幸”在近距离观赏原子弹蘑菇云的记者们非常兴奋,回去之后在媒体上大肆鼓吹,这个小镇立即成为美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镇上建立大批酒店,纷纷以“近距离欣赏核爆炸”为卖点,小镇的一年一度“原子弹小姐”评选也轰轰烈烈展开……

这一切,直到1963年美国宣布停止地面核试验为止。借着原子弹的东风,这个小镇大赚一笔,人口翻了3倍。在核试验终止后这个小镇成功转型,吸引大批赌博业进入,从此以“拉斯维加斯”之名著称。当然,原子弹会对半径150公里内的居民有辐射污染这个结论,是在这之后几十年才得出的。

拉斯维加斯的成功只是当时全球原子弹热的一个缩影,那时候商家卖个产品如果不带着“核”字都不好意思出街,1951年美国吉尔伯特玩具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也可能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款核反应堆儿童玩具,而且这个空前绝后的反应堆玩具,真的带有放射性污染!

有反思就行吗?

面对科技可能引发的各种灾难,科学家们从未停止过探索和纠错,而人类也竭尽全力在不断反思。

然而,仅仅有反思就行吗?

1948年,瑞士科学家缪勒开发出了DDT的杀虫功效,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瑞典皇家学院在颁奖词里说:DDT为人类的救星。这是因为,当时全球每年因为蚊虫传播的疟疾有300万人死亡,DDT是对付蚊虫最有效的武器。DDT成为时代的宠儿,结果在后来十几年里它被大量滥用,构成了对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危害。

人类开始了反思。1962年,美国环保主义者卡森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卡森在书中揭露了化学农业特别是DDT杀虫剂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激发了人类广泛的反思,结果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DDT被全球范围内命令禁止生产和使用。《寂静的春天》一书一度被环保主义者被称为“环保圣经”。

(美国环保主义者卡森和《寂静的春天》)

但是,反思并不是这个故事的终结,由于DDT的禁止使用,造成了每年100万以上贫困国家居民因为疟疾死亡。1999年,包括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371位医药专家发表联名公开信,公开指责禁用DDT的行为,实际上是西方富裕国家草菅那些欠发达国家的人命。甚至有人指责《寂静的春天》一书就让DDT禁售,结果是导致全球2000多万人死于疟疾。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开改变对DDT的态度,允许室内使用DDT灭蚊。

正像DDT的曲折经历一样,人类对于科学的危害与益处的思辨还将继续。需要指出的是,人类对科学的反思,并不是也不应该是对科技本身的恐惧,而是对科学的不断纠错和探索。

毕竟,恐惧生发于懦弱和无知,而实事求是则永远是勇者的勋章。

热门推荐

醉玲珑·仙女飞:古装奇幻剧女主角20年进化史

“三国第一美女”甄宓的身世之谜

在明代,买个丫鬟要多少钱?

非正常历史研究人员,专注历史销售几千年~

我们以史为镜,可以照亮你的美

BT历史零售

想看有趣的历史八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