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学者”李铠:谁能躲避安全文化的新时代拷问?
“草根学者”李铠:谁能躲避安全文化的新时代拷问?
2003年的“非典肺炎病毒”疫情,曾让中国人经历了一场生命安全的全民考验。17年后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同样是一场人人躲不过的生死考验,也使我们更加认识到了安全文化建设的紧迫性。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蓦然回首,我们才惊喜地发现,一位民间“草根学者”李铠,早已经前行在安全文化建设的长征路上了!
首创“中华龙族心理康复音乐治疗学”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绝不是一句空话。没有人下达科研任务,也没有政府拨款的科研经费,民间“草根学者”李铠照样自掏腰包自己找课题。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李铠在保护和传承长安古乐的过程中,发现了中国古代音乐对社会教化和调养个人身心增强免疫力的独特作用。于是,他结合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天人合一的生态系统中医理论,率先在心理康复音乐治疗领域进行了探索研究。
这里还有一段插曲,当时李铠自身恰巧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因此,他就利用“八音和鸣”的长安古乐,首先进行自我心理康复音乐治疗试验。结果,他的抑郁症竟然奇迹般地消失了,这就更加增强了他对心理康复音乐治疗的研究信心。
中国人都知道,五千年前“神农氏尝百草”,就是先在自己身上对各类中草药进行“临床试验”。五千年后,李铠独自开展的心理康复音乐治疗研究,也是首先在自己身上进行“临床试验”。这种穿越时空的偶然巧合,或许便是“华夏正声”的千年回响。
经过多年努力,李铠的心理康复音乐治疗研究成果,终于获得了中医学界的承认。他所著的《中华龙族心理康复音乐治疗学概论》一文,曾获“2013年国际传统医学与养生大会优秀论文奖”,并荣获“国际传统医学与养生杰出贡献奖”。此后,其所著的《中华龙族心理康复音乐治疗法》,又荣获“2018年第六届国际传统医学与养生大会科技成果奖”。
同时,他的研究成果已经在“预防犯罪”和司法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实用功效。目前,这项“中华龙族心理康复音乐治疗法”科技专利,在应用于陕西省女子监狱的服刑人员教育改造过程中,已经使部分服刑人员获得了新生。
首创“中国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学”
1999年,李铠主持编撰了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青少年自我保护安全教育手册》。该《手册》六卷本共计180万字,被社会各界称为青少年自我保护安全教育的“首部百科全书”。2002年,又主持编撰了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自护安全教育读本》、《初中生自护安全教育读本》和《高中生自护安全教育读本》。该系列读本近50万字,作为陕西省教育厅指定的地方特色辅助教材出版发行,已经进入了陕西省数千万中小学生的课堂。
社会安全体系建设的探索者和播火者
除过心理康疗和校园安全,李铠的目光也投向了社会安全和生产安全领域。他注意到,在临近陕西省的几个省份中,山西省非常重视安全文化研究和宣传。特别是在带头人李中元主任的组织领导下,山西省安全文化研究发展中心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为山西省社会经济建设和新时代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通过山西省安全文化研究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刘武彦牵线搭桥,该中心聘请李铠担任特约研究员。几年前,李铠曾应山西省安全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之邀,数次奔赴山西省长冶煤矿集团和中北大学等单位,就生产安全、社会安全及大众生活安全课题,进行了一系列实地调研和讲座培训。
熟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现代人,都知道《弟子规》的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山西新绛秀才李毓秀。在西安土生土长的李铠祖籍山西新绛,正是李毓秀夫子第十代嫡孙,这就自然使他带有“秦晋之好”的故乡情缘。他所取得的一系列安全文化研究和实用成果,也堪称山西游子文化创新的“墙内开花墙外香”。
出于守护民族文化根脉和中国文化安全的初心,在身体力行传播《弟子规》要义的过程中,李铠也时刻注意辨别历史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始终对传统文化保持着批判性继承的态度。
创建“一带一路”文旅演出安全教育示范基地
西安博物院的文旅演出小剧场,让李铠走上了世界大舞台。自2019年7月31日开始,在这里常态化举办的“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就是李铠面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大课堂。
从这一天开始,广大中外游客观众才真正知道,长安古乐(亦称西安鼓乐),是以成套乐器再现古代中国音乐“八音和鸣”的经典模式,也是世界上唯一完整保存的古典交响乐,被世界音乐界、历史考古界和文化旅游界誉为“世界音乐活化石”、“陕西千年活文物”和“汉唐遗音原生态”。
早在20多年前,革命先烈李大钊的女婿、中国民间文化研究的奠基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领导小组专业委员会首席顾问、著名“草根学者”贾芝先生,就将有关长安古乐的亲书题词赠予李铠,以示嘉许。此后,李铠在担任陕西省第八届政协委员和西安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期间,一直致力于长安古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传承。经多位省市领导协调,西安市文物局最终确定西安博物院为长安古乐保护和传承基地。
2009年,长安古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遗项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被联合国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委员会批准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该项中国区22处遗址中陕西段7处组成之一的“唐荐福寺”,包含有唐寺唐塔唐传长安古乐“三唐文化”。其中,唐传长安古乐是唯一被组合列入该项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任西安市长安古乐保护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主任的李铠,正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安佛乐”、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和“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长安古乐等3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因为有超前的安全意识和行动自觉,自2019年7月31日开始,在西安博物院常态化演出的“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就配套成立了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成员带班,长安古乐艺术团各分团长轮流担任卫生安全值日长,确保制度要求的执行落实。几个月来,这里常态化举办的“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既是面向中外游客观众传播“华夏正声”的社会教育大学校,也是向观众普及音乐康疗知识的大课堂。
此前,从2019年12月31日开始,“中国年·看西安”活动就陆续展开。按照原计划,这场活动从2019年12月31日开始至2020年2月9日结束(己亥年腊月初六——庚子年正月十六),历时41天,活动主要有9大主题和46项重点活动,为游客和市民们奉献一场最具西安特色的中国年。为了配合做好西安博物院举办的“乐居长安”唐长安人生活文物展和“小雁塔荐福迎新”长安锦绣唐主题文化活动,“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春节演出准备工作也在抓紧进行。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卫生安全保障措施。
在常态化演出的间隙,李铠博士亲自给大家进行防火防盗防疫防突发事件“四防”教育培训和全员演练,并且及时配备了“创可贴”和“救心丸”等急救药品。在官方尚未发布新冠病毒“人传人”疫情前,李铠博士就提醒大家关注疫情动态。
2020年1月15日,他们就提前布置购买红外线测温仪和杀菌消毒用品。计划在“中国年·看西安”活动期间,在“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演出过程中,每场间隔时间打开剧场门窗通风20分钟,接着关闭门窗杀菌消毒5分钟,再对观众逐人测温把关才放行进场。同时,计划在“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每天6场常态化演出基础上,中午13:00至13:30和下午17:00至17:30,各安排加演一场音乐康疗公益节目,对游客观众进行心理抚慰和疏导。
在2020年1月23日官方宣布“武汉封城”时,包括红外线测温仪和75度酒精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用品,他们都已经准备到位。此前几天,很多外地游客都是带着口罩来观看演出。为了做好防疫工作,每场演出结束,李铠博士便赶忙询问观众来自哪里。所幸,直到西安博物院闭馆,也都没有遇到来自湖北的游客。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声令下,“中国年·看西安”的相关节庆活动全部取消。2020年1月23日晚上,西安博物院发布闭馆公告。遵照相关安排,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随之发布了《关于“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暂停演出的公告》。
身为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的李铠博士表示,虽然“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常态化演出暂停了,我们的疫情防控预案和音乐康疗公益节目也没有派上用场。不过,这些准备工作都是完全必要的,而且在今后还将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在西安博物院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下,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将继续传播“八音和鸣”的“华夏正声”。
他说,创建“一带一路”文旅演出的公共安全教育示范基地,争做公共安全文化建设的先行者,为中国文化生态修复与再造做贡献,这是我们应该自觉担当的历史使命。
据了解,李铠博士创建的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是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的民营非企业机构。20多年来,从开创“中华龙族心理康复音乐治疗学”,到开创“中国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学”,再到社会安全体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直到创建“一带一路”文旅演出安全教育示范基地,这位“草根学者”已经踏出了一条安全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小剧场,大舞台。举旗帜,聚人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经历了这场疫情危机后,李铠博士领衔的“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必将演绎出新的时代风采!
文化长征路上踏歌行
痛定思痛,中国从来就不缺少“事后诸葛亮”,只是缺少安全危机预警者和安全文化建设先行者。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研究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这是社会对所有科研教学机构和专家学者的殷切期望。早在20多年前,“草根学者”李铠就开始踏上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征程,也用事实证明了自己深厚的知识功底和科研创造力。
所谓“草根学者”,是相对于“精英学者”而言的概念。“术业有专攻”的目的,究竟是为了追求个人名利,还是为了给人民群众谋福利,这才是“草根学者”与“精英学者”的本质区别。从古到今,追求个人名利的“精英学者”多如牛毛,全心全意给人民群众谋福利的“草根学者”则是凤毛麟角。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全球化时代,“草根学者”就更是匪夷所思的“逆行者”。不过,正因为他们扎根于大地,也就更具有超乎寻常的顽强生命力。
1952年12月19日,李铠出生于古都西安,青年时期在“上山下乡”运动中当过农民,回城后又当过建筑工人。直到年届“而立”之时,终于通过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首届成人考试,进入西北大学历史系夜大学习。这段与工农大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成长经历,给李铠的人生涂上了抹不去的乡土民俗文化底色。出身于书香世家的文化熏陶,再加上历史学的专业素养,就使他对民族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有了特别强烈的危机感。在保护和传承长安古乐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他被新加坡莱佛士学院聘为永远的客座教授。后来,又受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委派,通过远程教学获得了美国西南联合大学中国古代音乐史博士学位。
没有学术平台,就自己创造平台。没有国家下达的科研计划,就自主创新确定科研课题。没有政府拨款的工作经费,就“自带干粮”搞文化建设。李铠艰难曲折的文化长征,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不愿意让学术做市场和资本的奴隶,就是自觉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一切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一切为了中国文化生态修复与再造,这便是李铠的人生追求和梦想。
20多年来,李铠在文化学术领域连续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他先后领导策划和主办了“中国首届风俗画大奖赛”,首开“中国风俗画派”;首创“中国青少年自我保护学”;首创中国非遗音乐保护传承“长安古乐学”;首创中国非遗音乐保护传承“长安佛乐学”;首创“龙族心理康复音乐治疗学”;首创中国民族乐器龙族之声“五阮”系列研制技术专利。他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已经出版和正在编写的数十部著作,总计达两千多万字。其中,搜集整理和翻译长安古乐古谱达2500多首,教练和传授演奏长安古乐的弟子逾百名,堪称“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长安古乐的当代宗师。
李铠创建的民营非企业机构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做出了公办文化院团和教学科研机构有能力做却没有做的事。按照“精英学者”的套路,“草根学者”李铠也应该是早已经名利双收了。然而,李铠至今都没有为自己购置房产,也没有私家车。现在已经年近古稀的李铠,却还是像年轻人一样,每天坚持工作学习超过10个小时。他平时骑着一辆电动车上下班,被同事们称为不服老的“文化轻骑兵”。
几十年来,李铠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旧鞋子穿破了,他给自己制定的新鞋价格标准不能超过20元。有一次,女儿郭曼给他买了一双200多元的新鞋,骗称是20多元。过了很久以后,他才发现被女儿骗了,还为此大光其火。
李铠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很苛刻,但对文化公益事业却很慷慨。他把平生积蓄和祖遗财产用于购置历史图书文献和民俗文物收藏,至今累计投入已经超过800万元。其中,用于长安古乐和长安佛乐保护传承的支出超过600万元,用于青少年自我保护研究的支出超过30万元,用于文化扶贫和文化惠民支出超过30万元,用于陕西省女子监狱服刑犯人教育改造支出超过10万元,用于“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历史文化研究支出超过50万元。
不追求个人名利,只求对社会多做贡献,这就是李铠忘我无私的“草根学者”本色。他不是大富豪,对文化公益事业的投入和捐助金额也有限。然而,他所创造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却留下了一笔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无形财富。
20多年来,李铠多学科多领域的学术研究和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先后获得陕西省第八届政协“优秀提案奖”、西安市第十二届政协“优秀提案奖”、“西安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先进个人”、“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中国国学功勋艺术家”、“世界音乐文化遗产保护特别贡献奖”和“2018年国际传统医学与养生大会科技成果奖”等殊荣。
现在,身为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的李铠博士,又被聘为西安文理学院特聘教授,正在筹建中国首家“长安古乐学”高等教育示范基地。此外,他还担任着陕西省红色文化艺术促进会副会长、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西安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道高为师,身正为范。”20多年一路走来,“草根学者”李铠的新时代文化长征,依然在风雨兼程。
吹响中国文化生态修复与再造的集结号
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公共卫生安全和防疫工作,同样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然而,仅仅相隔17年,中国就连续遭遇了两场病毒肆虐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也暴露出了中国文化生态体系和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隐患。既然“非典肺炎病毒”和“新冠肺炎病毒”,都是人人躲不过的生死考验。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思,自己能否经得起这场安全文化的时代拷问?
福兮祸兮,前后相随。有无相生,物极必反。没有过不去的冬天,也没有不会到来的春天。“草根学者”李铠博士,只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普通一员。他的奋斗足迹却向我们昭示,中国安全文化建设人人有责,而且人人可以大有作为!(夏商 汪新)